乡村多功能发展视域下职业教育创新研究思路构建
张彦飞
中共清丰县委党校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 45730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和实施,乡村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乡村治理和管理水平在持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生活环境持续改善。但是,部分乡村发展也面临资源外流、人口流失、农业结构性问题,单一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因此,鼓励和支持乡村多功能发展,夯实乡村全面振兴基础。人才是推动乡村多功能发展的重要保障,而职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对此,职业教育要赋能乡村多功能发展,基于现实需要的考虑,促进职业教育创新优化。
一、乡村多功能发展的内涵概述
推动乡村多功能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指的是乡村地区在实现农业基础功能的同时,着力于推进其多元化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综合能力持续提升,夯实乡村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基础。第一,经济功能。鼓励和支持乡村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特色产业和生态农业等,通过培育各种新业态,促进经济效益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和就业机会增多。第二,社会功能。鼓励和支持各地区持续加强道路、供水、电力、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完善,促进居民生活品质提升;通过推行村民自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与管理水平;以及多举措促进就业等。第三,生态功能。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实施农田生态化,加强水资源及其他资源保护,建设绿色乡村、推广和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及生态旅游等,促进当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乡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健康环保的美丽乡村。第四,文化功能。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农耕文化、民俗传统等的保护,乡村艺术、手工艺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的文化吸引力、影响力与价值持续提升[1]。
二、乡村多功能发展视域下职业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职业教育能够赋能乡村多功能发展和乡村振兴。具体而言,职业教育借助外在驱动因素(资金投入、设施建设等),促进乡村特色的深入挖掘、人力资本的有效开发,从而激发乡村多功能发展的内生动力;精准对接产业需求,面向乡村多功能发展,供给精准化技能培训,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引擎;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乡村产业经济转型发展;促进新型农业技术转化,不断推进乡村农业技术升级和水平提高;职业教育赋能农民群众精神文化富足,引导其共建、共促乡村文化振兴[2]。
调查分析了解到,乡村多功能发展视域下人才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人才类型多元化。懂管理、懂技术、懂规划、懂市场运作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持续增长;乡村电商、智慧农业等新业态相关人才需求增加。第二,专业领域细化。技术细分领域需求扩大、管理类人才重要性提升,持续夯实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第三,人才结构优化调整。要求着力培养工程类人才,夯实产业基础;加大乡村教师、文化传承人、乡村治理人才等的培养,着力解决乡村多功能发展过程中教育资源短缺、乡村文化发展及基层治理等方面的问题;着力于培养本土农业人才、鼓励和支持引进专业技能人才,解决现阶段乡村发展过程中劳动力外流问题;培养能够适应乡村多功能发展实际需求的人才队伍等。人才需求变化要求职业教育创新,确保现代职业教育能够为乡村多功能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承担好夯实乡村产业特色优势、聚焦乡村技能资本、打造乡村生态与文化繁荣格局的重要使命[3]。
三、乡村多功能发展视域下职业教育创新的路径和对策分析
(一)持续推动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要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并以产教融合为抓手,着力于打造乡村产业兴旺格局。促进乡村农业多元化发展是乡村多功能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一过程中各地区在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业与农产品加工、物流、电商、旅游等新业态融合,在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打造品牌,再继续推进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职业教育要精准对接上述需求,培育精准适配乡村产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为乡村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赋能。具体而言,职业教育要以新型产业需求为导向,聚焦现代农业技术、乡村旅游、绿色食品加工等农业前沿技术和乡村产业发展关键领域,通过采用订单式、定向式培养的方式,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高度适配;职业教育还要有意识地将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传授给乡村劳动力,确保各种农机农技技术、智慧农业技术、绿色种植和生态种植技术等在乡村地区得到有效扩散和应用;职业教育还要面向留守于乡村的那部分劳动力开展,引导其在非农忙时节从事新兴融合产业的必备技能,如电子商务、电商直播、农旅融合产业等,实现这部分闲置劳动力的进一步盘活,带动这部分群体实现高质量就业和收入增加[4]。
(二)持续促进资源流动
职业教育赋能乡村多功能发展,还要以资源流动为抓手,发挥劳动力要素支撑效应,促进乡村文化治理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具体而言,职业教育可利用现有的一些资源,定期组织和开展乡村真正需要的公共文化活动,使现代化乡村文化公共空间得以不断扩大;还可以加强与其他部门与机构之间的联系,共同打造农村阅览室、乡土博物馆、乡村振兴文化墙,积极推进和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加大传统村落、古祠堂等的保护及传统手工艺、生产技艺等的推广;职业教育要着力于提供农业技术、乡村管理、农村电商等实用技能的培训,为推动乡村多功能发展,培育一批懂技术、懂经营、懂规划的复合型人才,在专业化培训过程中要重点引入现代农业技术与管理知识,助力乡村构建更加完整、高效的产业链条,助力新业态发展。
(三)持续加强区域协作
乡村多功能发展视域下职业教育要持续加强区域协作,保证人才培育的质量和要素有效流动。具体而言,基于各地区乡村多功能发展过程中人才需求变化的考虑分析,协调新专业设置与老专业渗透,确保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在细分人才需求类型的基础上,实现职业教育培训的分工协作和人才分类培养;持续加强政、行、企、研等多方协作,着力于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和构建“ 全链条” 育人模式,面向广大学生、职业农民、留守于乡村的那部分劳动力提供适合的培训内容,通过技能培训与指导,确保其掌握的技能能够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增强其就业、创业能力,逐步成长为乡村新质生产力发展、产业发展、生态与文化建设等的主力军;通过定期组织开展“ 送教下乡” “ 送技下乡” 等活动,真正把各种先进
四、结语
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目标更好实现,要求致力于推动乡村多功能发展,持续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而乡村多功能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人才支持,职业教育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推进乡村多功能发展过程中要将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大职业教育观推动“ 文明乡村”“ 技能乡村” “ 文化乡村” “ 绿色乡村” 等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向玉琼,张健培.乡村多功能发展与治理:乡村振兴的一个理论视角[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20,22(6):42-53.
[2]孔聪.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及创新路径[J].河北职业教育,2020,4(5):41-45.
[3]宋耀辉.基于耦合适应关系的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应有功能与发展策略[J].职教通讯,2024(7):54-61.
[4]李慧敏.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24,2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