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红色文化涵养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路径研究

作者

周俊杰

长沙第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与民族复兴的主力军,其价值观的正确树立非常重要。青年的价值取向将会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于价值观形成与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在红色文化背景下,分析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方式,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为高校学生起到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红色文化;涵养;大学生;价值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多元文化思潮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在网络空间,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带来了诸多挑战。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元的价值观念时,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取向功利化、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必须做好合理的教育与引导,帮助学生获得更好地培养与教育。

红色文化在价值观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根基

红色文化当中蕴含着对共产主义的执着追求,也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从革命战争年代先烈们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伟大理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到社会主义建设期间无数建设者为国家繁荣富强的无私奉献,这些奉献者的事迹生动诠释了理想信念的理念与作用。在开展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红色文化可以让受教育者深刻了解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起远大的人生目标。例如,方志敏在监狱当中写下的《可爱的中国》,他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以及坚定理想信念。这种顽强的精神以及思维,可以激励当代人面对困难与挫折期间,始终坚守信仰,为理想信念努力奋斗[1]。

培育爱国情怀,厚植家国担当

红色文化作为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其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以及家国情怀。在历史长河当中,无数的奋斗者为了国家的尊严以及民族的延续,选择挺身而出。这些奋斗者的红色爱国行为以及高尚情操,共同构成了我国红色文化。在高校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价值观教育的方式,可以传播红色文化,进一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让学生可以深刻理解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使命感、责任感。例如,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们始终同仇敌忾,积极面对外敌,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当中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团结精神。红色记忆的出现,可以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激励学生。

塑造道德品质,引领价值追求

红色文化当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其中有效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革命价值。红色文化倡导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等价值观念,这对塑造人们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价值与关键作用。开展价值观教育期间,红色文化的使用可以引导人们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体系,同时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模式。例如,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贡献,因此雷锋同志成为道德楷模的基本象征。通过努力学习雷锋事迹以及红色文化内容,学生可以体会到奉献的快乐,进而在行为当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激发奋斗精神,助力成才成长

红色文化当中详细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期间遭受的困难,以及攻克这些困难期间的历程。奋斗精神将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个人成长的强大动力与核心支撑。开展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红色文化的使用可以激发人们奋斗意识,进而更好地明确幸福生活在于通过不懈努力奋斗所得来。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奋斗,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期间的自主尝试,都将会展现出中国人民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例如,大庆石油工人在艰苦的条件下,依旧努力发挥出铁人精神,为国家的石油工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种精神可以激励当代学生在学习期间勇敢地挑战自我,不断进取与提升[3]。

新时代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新要求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

新时代要求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在多元文化思潮互相冲击的当代,大学生必须保持头脑的清醒,不被错误的思想所引导。在学习期间,必须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与关键作用,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发展趋势连接在一起。例如,大学生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历史发展当中汲取经验,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国家对个人的需求,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出更多的力量[4]。

培养创新精神,适应时代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时代对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在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换代加速的今天,大学生需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勇于尝试新方法、新途径。比如,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创新创业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以创新驱动发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展现中国青年的风采。

增强社会责任,担当时代使命

新时代大学生需要具有更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发展期间的各类问题,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面对社会发展期间的各类挑战,例如脱贫攻坚、保护环境、振兴乡村等,大学生必须勇敢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例如,在学习的空隙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当中,深入基层了解国情以及人民群众,积极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还需要培养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品质,在服务社会期间实现个人价值与要求。通过实际行动的方式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担当、有作为的时代新人,积极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与进步[5]。

塑造全球视野,推动国际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元化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塑造出全球视野思维模式。在发展期间,积极了解国际形势以及全球发展状态,从而尊重不同的文化,具备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本能力。例如,通过做好国际交流项目、留学等方式,拓展国际视野范畴,增强大学生的国际意识与国际思维。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当中,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出更多的智慧与方案模式。通过培养大学生开放包容的心态,从而与世界各国青年做好交流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良好形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6]。

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人生价值观:多元且积极向上

人生价值取向原则上,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对于一些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等观点,超过九成的大学生表示较为赞同,这一数据表明,现如今新时代大学生内心深处拥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即便是个人的力量较为微小,也以及认为自身对于国家的发展以及命运需要承担责任。在人生价值目标选择的过程中,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家庭幸福、诚信友善、实现价值成为大学生的首要目标,这三个目标分别展现出大学生对亲情和家庭的重视、对道德品质的追求、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想法。由此可见,新时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已经开始逐渐趋近于多元化,不仅关注个人幸福与价值的实现,同时也拥有更加浓厚的家国情怀。

道德价值观:注重个人努力与品德

现如今80%以上的大学生想要在今后发展期间拥有更好的发展与提升,并且经过数据分析之后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想要获得更好地提升,主要依靠机遇以及自身的勤奋刻苦,而不是坐等收获。对于不正当手段达到个人目的的行为,超过五成的大学生表示鄙视,对于违法犯罪行为获得利益,几乎所有大学生都坚决表明不会尝试。这些数据不仅反映出大多数大学生开始认识到个人成长需要自身的努力以及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同时也展现出我国多年素质教育的作用与价值。另外,在面对他人遇到道德困境的情况下,七成大学生表示,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会在能力范围内提供一些帮助与支持,这一数据也将会展现出大学生群体的积极道德态度。

职业价值观:理性务实且多元

目前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期间,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就业。就业方面,薪资待遇开始成为大学生考虑的主要因素,经数据分析之后显示,超过七成的大学生将薪资待遇列为主要考虑条件,同时,工作是否具有编制也开始成为考虑的主要因素。新时代大学生在追求个人职业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职业的社会价值。大学生不再仅仅将职业看作为获取经济报酬的手段,也是希望通过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许多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期间,将会优先考虑可以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进步的行业。例如,投身教育公益事业的大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参与到环保工作当中的大学生,可以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例如,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也有不少大学生投身基层,帮助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改善民生。

消费价值观:主流理性,存在个体差异

消费观方面,70%的大学生侧重长远计划、理性消费,报复性消费、超前消费行为虽然在大学生体系当中依旧存在,但是数量已经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尤其是在奢侈品消费方面,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如果不是缺乏自信,很多时候没有必要购买奢侈品。或者只有在经济条件满足之后,才会用多余的钱考虑购买奢侈品。然而,经过数据分析之后发现,80%的大学生经常出现情绪消费的情况,也就是在情绪发生波动之后产生冲动消费的情况,购买一些非必需的物品。经过对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发现,情绪消费金额方面,大多数的大学生集中在500-1000元之间。总的来说,大学生消费期间整体较为理性,虽然一些学生存在情绪消费等差异,但是已经构建出一整套消费观念。

红色文化涵养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优化学校红色教育体系

作为高校,需要将红色文化深入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当中,通过系统性地讲授红色文化内涵、发展历程、时代价值,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思维模式。例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期间,可以结合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讲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期间,高校教师可以剖析红色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背景下需要承担的使命以及具有的担当。同时,对于高校教学期间开展的校园红色文化活动形式与活动内容也需要进行分析,举办一些红色文化主题讲座与教学,开展红色演讲与红色征文等不同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与关注度。还可以组织学生排演红色话剧,展现出革命历史当中的重要背景与故事,帮助学生在实践尝试的过程中领略红色文化拥有的魅力与价值。教学期间,还需要打造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基地,与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进行合作交流,做好现场教学与引导。通过让高校学生实地参观、聆听讲解、与历史对话,从而有效增强对红色文化的感性认识以及情感认同与关注。积极优化学校红色文化教育体系,可以让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当中发挥出作用与价值。

拓展家庭红色文化教育功能

家庭作为大学生形成价值观的核心场所,家长必须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教育体系,家长可以以身作则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传承红色文化与红色家风。例如家长可以为学生讲述家庭当中革命先辈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家族历史与红色文化,传承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等优良传统。例如,家中祖辈曾经参与到抗日战争的家庭,可以向学生讲述祖辈在抗日战争期间的经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作为家庭,还需要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体系,在家庭中摆放一些红色书籍、革命纪念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与影响。通过组织家庭红色文化活动,例如观看红色电影、参观红色景点等,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进一步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除此之外,家庭还需要与学校沟通交流,在红色文化教育当中进行协同合作交流,积极关注学生在学校当中的红色文化学习情况,家庭通过与学校积极保持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不断拓展家庭红色文化教育功能,能够让红色文化在家庭当中生根发芽,为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打下坚实基础与重要作用。

营造社会红色文化教育氛围

社会各界在发展期间,需要始终坚持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与传播,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积极宣传红色文化与教育。通过制作出高质量的红色文化纪录片、公益广告、网络短视频等,展现出红色文化的内涵以及魅力价值。例如,通过推出系列红色文化纪录片,可以挖掘出革命历史故事,在各大视频平台广泛传播,吸引更多大学生的关注与重视。通过整合社会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打造出红色文化主题公园、红色文化街区等,为更多大学生提供接触红色文化的场所。通过举办红色文化展览、红色文化节等活动,可以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提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与关注感。同时,还需要完善社会红色文化教育的政策支持与保障,作为政府,需要加大对红色文化教育的投入与关注,制定出对应的政策,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到红色文化教育事业当中。通过营造社会红色文化教育氛围,可以让红色文化融入社会风格的诸多方面,为大学生创造出更好的社会环境。

利用网络平台创新红色文化传播

在互联网时代发展期间,网络平台已经开始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因此,高校需要积极使用网络平台来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打造出红色文化网络教育模式。在手机上,可以开发红色文化主题的手机APP,提供更加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例如红色故事、革命历史影像、红色文化课程等,方便大学生随时随地开展学习。通过使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开发出沉浸式的红色文化体验项目,帮助大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历史场景,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以及互动性。例如,通过VR技术还原红军长征期间的场景,让大学生体验长征的艰辛以及伟大。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红色舆论引导,营造出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通过鼓励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传播红色文化,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与感悟,从而形成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结束语:

展望未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红色文化的内涵将会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在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当中的作用也将会越发明显。必须持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研究与分析,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方法与教育模式,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平台等各方的力量与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红色文化育人基本格局。通过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深刻领悟红色文化精髓,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当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钱春彦.红色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J].文化产业,2021,(16):125-126.

[2]韩明英.地方红色文化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的实践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05):1-2+4.

[3]张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及路径探析——以河南省为例[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1,(05):8-9.

[4]  王海力,白姣.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应用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21,31(03):109-113.

[5]徐静.开展红色旅游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旅游与摄影,2021,(09):79-80.

[6]卜宇芳.论红色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3):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