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与实践

作者

连方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中学 719100

摘要: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探讨了有效提问的策略与实践,通过实例与理论结合,分析了情境式、对比式、辩论式等多种提问方式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促进作用。有效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其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有效提问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有效的课堂提问作为教学的关键环节,对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语文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与实践,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重要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生命线,它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课堂提问不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更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紧扣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

力求提问多样化、具体化和精准化,能够进一步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多样化的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化的提问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精准化的提问则能够直击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因此,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以提问为纽带,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情境式提问

情境式提问通过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其强烈的探索欲。例如,在教授九年级自读课文《溜索》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段高空溜索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溜索的刺激与惊险。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游乐场所玩高空项目的体验,对比课文中的“溜索”场景,提问:“你们在玩高空项目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课文中的马帮汉子在溜索时又展现了怎样的精神风貌?”这样的问题不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还能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探究欲望,培养其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对比式提问

对比式提问通过引导学生对不同文本或同一文本中的不同部分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其观察、概括和辨析的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这种提问方式尤为有效。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主题相似但风格迥异的两首初中古诗词——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进行对比教学。提问:“这两首诗词都蕴含了羁旅之情,但在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上有何不同?”《天净沙·秋思》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而《次北固山下》则通过描写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深深的思乡之情。通过对比分析,学生不仅能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还能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辩论式提问

辩论式提问通过提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就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授《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可以提出:“社会现实压迫下,菲利普夫妇值不值得我们同情?”这一问题。学生可能会从道德、人性、社会背景等多个角度展开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搜集证据、组织语言、反驳对方观点,这不仅能激发其思维活力,还能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客观判断的能力。

(四)递进式提问

递进式提问通过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理解其内涵和主旨。在教授《故乡》时,教师可以先问:“作者见到了哪些人?着重写了哪两个人物?”待学生回答后,再进一步提问:“对于少年闰土,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些描写反映了闰土怎样的性格特点?”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学生可以逐步构建起对文本的整体认知,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提升其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实践案例

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在教授《背影》一课时,可以采用以下有效提问策略:

(一)情境式提问

情境式提问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将个人经历与文本内容相联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情感。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父爱的感人视频或音频,营造温馨而略带忧伤的课堂氛围。随后,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这样的问题能够迅速唤醒学生的记忆,让他们回想起自己与父亲相处的点滴,为理解课文中深沉而内敛的父爱情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情境式提问,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投入地阅读文本,还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提升其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二)对比式提问

对比式提问通过引导学生对不同文本或同一文本的不同部分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深度理解能力。在《背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另一篇描写父爱的经典文章或片段,如龙应台的《目送》,进行对比教学。教师提问:“这两篇文章在描写父爱的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方式?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仔细品味两篇文章的异同,思考不同作者如何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展现父爱。通过对比式提问,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升其思维品质和文化理解能力。

(三)递进式提问

递进式提问通过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理解其主旨和情感。在《背影》的深入解读阶段,教师可以提问:“作者为什么选择‘背影’作为文章的线索?‘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样的问题链能够引导学生从文本的表面现象逐步深入到其内在逻辑和情感世界。通过递进式提问,学生不仅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还能体会到作者细腻而复杂的情感变化,从而提升其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

(四)辩论式提问

在课文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如:“有人认为父爱是深沉而内敛的,不需要过多表达;有人认为父爱应该大胆说出来。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通过这一辩论式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反思与展望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然而,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教师仍需对提问策略进行细致打磨与深刻反思。首先,提问应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教师需紧密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直击教学要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结束语: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是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有效的提问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其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构建更加高效、和谐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谢晓红.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策略探究[J].  2020.

张慧华.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提问策略[J].语文新读写, 2022(9):12-14.

杨泳姣.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 000(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