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光伏储能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优化研究
宋晓璇
国机海南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光伏储能系统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逐渐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对系统的能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光伏储能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进行了优化研究,提出了优化光伏发电与储能系统的能量调度、基于负荷预测的动态调节策略以及多目标优化算法在能量管理中的应用。通过优化能量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系统的效率与能量利用率,降低能量成本,并增强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关键词:光伏储能系统;能量管理;优化策略
引言
目前,光伏系统已逐渐成为移动平台(例如舰船)中一种具有潜力和利用价值的新能源系统。然而,由于光伏输出存在不稳定性,需采用储能设备为移动平台光伏系统提供连续稳定的电力供应,从而平抑光伏输出和负荷波动。随着光伏技术和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在移动平台中有效整合这两项技术,并通过优化的能量管理策略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已成为研究的重点。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负荷需求和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本文着重探讨了优化光伏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的策略,为移动平台提供更加高效、稳定的电力支持,并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在特殊领域的应用。
一、光伏储能系统概述
光伏储能系统是结合光伏发电和储能技术的一种能源解决方案。光伏发电系统利用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但由于太阳能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光伏发电的输出存在一定的间歇性。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光伏系统常常配备储能装置,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待需求增加时释放。储能系统不仅能够平衡光伏发电的波动,还能够在电网负荷高峰时段提供电力支援,从而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光伏储能系统通常由光伏发电模块、储能设备(如锂电池、铅酸电池等)、逆变器、能量管理系统(EMS)等组成。近年来,随着电池技术和控制系统的不断进步,光伏储能系统在家庭、商业以及工业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成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技术路径。
二、面向光伏储能系统的能量管理优化策略
(一)优化光伏发电与储能系统的能量调度
对于光伏发电与储能系统来说,能源调度优化是保证系统有效运转的关键。该优化过程是根据光伏发电出力、储能状态以及负荷需求的实时监控,并根据上述进行调度策略安排的合理的电源流向的安排,从而使光伏发电过剩的电量储存在储能设备中,并在光伏发电不足的时候,从该设备中获取相应能量供给负荷端。某实验中,优化调度是根据需求实时控制蓄电池充电或者放电,从而极大提升能量的利用效率,减少电量损失。其优化的调度方案不仅提升了储能系统的效率,而且延长了电池的寿命,避免发生过充、过放等现象。在未来,随着调度智能化的发展,光伏发电储能系统能够更加智能、高效地满足不断变化的负荷需求。
(二)基于负荷预测的动态调节策略
基于负荷预测的动态调节策略可以帮助光伏储能系统在不同负荷需求下进行能量分配和调度。负荷预测是根据历史数据与状态的估算,实现对储能系统放电与充电的动态调控。如某个地区太阳储能系统可以根据太阳照射情况以及以往的电能使用经验等得出第二天所需供给电量,提前形成该太阳储能系统充电与放电策略,当使用较少时,使多余的太阳光能发电实现蓄能器的充满,而当用户用电大高峰时,通过蓄电池将电能输出供给,确保整个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避免系统出现电能不足的情况,并且有效地延长系统蓄电池的工作寿命。同时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
(三)多目标优化算法在能量管理中的应用
多目标优化算法在光伏储能系统的能量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同时优化多个目标,例如优化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和设备寿命等。如有学者基于遗传算法与粒子群优化算法结合的运行方式对光伏储能系统进行优化控制。在这个系统中,需要考虑各种指标。即要对系统中储能装置进行充放电,保障其余电均衡的目的以减慢储能电池衰退的进程。又要通过太阳能发电盈余的途径降低光伏储能系统运行成本。由于多种优化措施作用,这个光伏储能系统不但提升了光电转换效率和运行成本,也保障了系统稳定性,使这个系统得到了一体化解决,具备灵活调节的优势,增强了光伏储能系统的实用化。
三、面向光伏储能系统的能量管理优化效果
(一)系统效率与能量利用率的提升
优化后的光伏储能系统显著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在某大型光伏发电储能站项目中,基于光伏发电功率变化预判引入了动态负荷预测与智能调度算法,系统的能量利用率提升了15%以上。储能设备在用电高峰时间段存储的电量,在用电低谷时投入使用,通过缓解光伏发电利用率低的问题而减少浪费。经过优化后的能量管理系统能有效利用储能设备实现最大电能有效利用。此外,能量管理系统还可对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状态参数进行跟踪处理以及实时的校正,进一步提升光伏电能储存设备以及光伏发电设备协同作用水平。因此,能量管理系统的推广还有利于光伏发电和储能设备所贡献电量的增加,加快实现其对清洁能源的有效投入。
(二)能量成本的降低与经济性分析
通过能量管理优化,光伏储能系统的运行成本显著降低。在某实际案例中,通过优化调度和负荷预测,减少了储能设备的充放电频率,从而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系统的经济性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在减小不必要的充电和放电损耗后,运营成本下降了20%以上。此外,通过降低对外部电网的依赖,系统能够自给自足,并为用户提供稳定、低成本的电力。综合来看,优化后的能量管理策略不仅提升了系统的能源效益,还增强了光伏储能系统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清洁能源的普及。通过减少对外部电网的依赖和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还有效降低了电力供应的成本,进一步推动了绿色能源的商业化。优化策略使系统在面对突发的电网波动时,依然能够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经济效益,推动绿色电力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三)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的增强
通过智能调度与负荷预测策略的优化,光伏储能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显著增强。在某项目中,通过实施多目标优化算法,系统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灵活应对电网波动,避免了电池过充或过放,减少了电池的衰减和故障率。系统还通过自动化管理,能够快速响应突发事件,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经过优化的能量管理系统不仅保障了高效、稳定的电力供应,还提升了系统的长期可靠性,为光伏储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这一系列优化,系统在面对电网故障或负荷波动时能保持高效运行,减少了因系统不稳定而带来的风险,增强了长时间可靠运行的能力,确保了光伏储能系统在不同运行条件下依然能够持续提供高效、稳定的电力输出。
结语:光伏储能系统的能量管理优化策略在提升系统效率、降低成本和增强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基于负荷预测的动态调节策略、智能调度与多目标优化算法的结合,能够实现光伏储能系统的高效运行,并最大化能源利用率。这些优化策略不仅提高了光伏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还推动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光伏储能系统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成为未来能源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刘宇嫣,杨中平,林飞,等.城轨地面式混合储能系统自适应能量管理与容量优化配置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 2021, 36(23):11-11.
[2]刘宇嫣,杨中平,林飞,等.城轨地面式混合储能系统自适应能量管理与容量优化配置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 2021, 36(23):4874-4884.
[3]李继方,冯硕,石晓阳,等.基于分布式发电的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策略[J].太阳能学报, 2023, 44(8):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