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目标管理在高中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张仕军
四川省沐川中学校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学校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目标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能够提高学校管理效率,促进学校发展。本文探讨目标管理在高中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其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高中学校管理提供参考,推动学校教育质量提升。
关键词:目标管理;高中学校管理;应用
一、引言
高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良好的学校管理能够营造积极的教育教学环境,提升教育质量。目标管理由彼得·德鲁克提出,强调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将目标管理引入高中学校管理,有助于明确学校发展方向,激发师生积极性,提高管理效能。
二、目标管理在高中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意义
(一)明确学校发展方向
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如在一定时期内提高高考升学率、提升学科竞赛成绩等,让学校全体成员清楚了解学校的发展愿景和努力方向,避免管理的盲目性。
(二)激发师生积极性
当师生明确个人目标与学校整体目标紧密相连时,会更有动力为实现目标努力。例如,教师为完成教学质量提升目标,会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学生为达到学业成绩目标,会更加刻苦学习。
(三)提高管理效率
目标管理强调结果导向,管理者可以根据预设目标对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策略,避免资源浪费,提高管理效率。
三、目标管理在高中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目标制定
1. 整体规划:学校管理层应结合教育政策、学校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例如,在未来三年内,将学校打造成为区域内具有特色的示范高中,在素质教育、高考成绩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
2. 分层细化:将总体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年级。教学部门可制定教学质量提升目标,如各学科平均分提高一定分值;德育部门制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如降低违纪率、提高学生志愿者服务参与率等。年级组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制定相应目标,高一年级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和基础知识巩固,高二年级着重学科能力提升,高三年级则聚焦高考成绩提升。
3. 个体参与: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个人目标制定。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自身发展需求,制定教学和专业成长目标,如开设一门特色校本课程、发表一定数量的教育教学论文等。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制定学业成绩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如在某学科竞赛中获得奖项、参加某项社团活动并担任负责人等。
(二)目标实施
1. 资源配置:学校要为目标实施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在教学资源方面,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更新图书馆藏书,为教师提供培训和进修机会。在人力资源方面,合理安排教师岗位,根据目标任务调整人员结构,确保各项工作有人负责。
2. 过程监控: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定期对目标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学校管理层可通过定期召开部门工作汇报会、年级组教学质量分析会等形式,了解目标进展情况。教师可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性测试等方式监控学生的学习目标完成情况。
3. 指导与反馈:在目标实施过程中,上级对下级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当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时,教学管理部门应组织专家进行指导,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
(三)目标评估
1. 多元化评估主体:采用多元主体参与评估,包括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和家长。学校管理层对各部门和年级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目标进行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家长可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在家的表现进行评价反馈。
2. 多维度评估指标:建立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不仅关注结果,还重视过程。对于教学目标的评估,除了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考察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等。对于学生个人发展目标的评估,除了学业成绩,还包括品德修养、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
3. 评估结果应用:将评估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岗位晋升挂钩,与学生的评优评先、升学推荐等挂钩。对目标完成出色的部门、教师和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完成目标的进行分析总结,帮助其找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四、目标管理在高中学校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制定不合理
1. 缺乏科学性:部分学校在制定目标时,没有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师生的承受能力,目标过高或过低。例如,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制定过高的高考升学率目标,导致教师和学生压力过大,影响教学效果。
2. 缺乏民主性:目标制定过程中,没有充分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使得师生对目标认同感不强,执行积极性不高。
(二)目标实施过程混乱
1. 资源不足: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学校可能由于资金、师资等资源短缺,无法为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持。例如,计划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但缺乏足够的资金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导致改革推进困难。
2. 监控不力:部分学校对目标实施过程监控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例如,对教学质量提升目标的监控,只关注期末考试成绩,忽视了日常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导致问题积累,影响最终目标实现。
(三)目标评估不科学
1. 过于注重结果:评估过程中过于强调目标达成的结果,忽视了目标实现的过程和努力程度。例如,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不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幅度和努力情况,可能打击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2. 评估反馈不及时:评估结果不能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导致教师和学生无法及时调整教学和学习策略,影响后续目标的实现。
五、结论
目标管理在高中学校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目标、规范目标实施过程以及完善目标评估机制,能够有效提升高中学校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在应用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使目标管理在高中学校管理中发挥最大效能,推动高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彼得·德鲁克. 管理的实践[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 陈孝彬,高洪源. 教育管理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 郑金洲. 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