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屏对屏”到“心连心”:全媒体时代国有建筑企业宣传工作提升策略
陈蕾
中国五冶集团第一工程分公司 四川成都 610056
摘要:在全媒体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信息获取与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这给国有建筑企业的宣传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深入剖析了全媒体时代国有建筑企业宣传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全面探讨了国有建筑企业在全媒体时代下的宣传工作提升策略,以期拉近国有建筑企业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增强“屏对屏”互动效果,达成“心连心”的情感连接,进而将宣传资源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为推动国有建筑企业高质量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国有企业;宣传工作
全媒体时代带来信息传播的深刻变革,其即时性、互动性和广泛性改变了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冲击着传统媒体。众多地方传统媒体向融媒体转型,部分国有企业借助新媒体拓展业务。国有建筑企业宣传工作既依赖传统媒体传递专业信息,又需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优势提升宣传质量和影响力。全媒体变革促使国有建筑企业重新审视宣传定位与策略,探索增强 “屏对屏” 互动、实现 “心连心” 情感连接的新路径。
一、全媒体时代国有建筑企业宣传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一)全媒体时代国有建筑企业宣传工作的机遇
1、拓宽信息传播边界。从传播渠道看,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用户规模庞大,利用这些多元化平台让信息触达更广泛受众。在传播内容上,短视频、直播、VR、AR 等形式使内容更生动,拓宽信息在不同人群中的传播边界。传播速度实现即时化,有助于企业抢占舆论先机,提升关注度和影响力。
2.宣传手段向多元化拓展、互动性升级、技术应用创新迭代。一是短视频、H5 页面、互动式长图等新颖形式不断涌现,提升了宣传效果。二是直播、线上问答等形式,增强互动和亲和力。三是VR、AR、AI 等科技为宣传带来新的创意空间。
3.能精准对接受众需求,提升宣传效率。多渠道数据收集使企业能精准洞察受众需求,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官网等收集数据,分析用户行为和兴趣点。基于精准洞察,企业可实现个性化内容定制,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多样需求。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算法推荐机制,企业能将定制化宣传内容精准推送给目标受众,提升宣传效率。
(二)全媒体时代国有建筑企业宣传工作的挑战
1.宣传理念转变艰难。国有建筑企业业务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等特性,主要受众为专业客户群体。长期以来,受领导本位思想影响,形成了以满足领导决策需求和专业受众信息诉求为主导的宣传理念,内容固化、形式专业严肃。宣传部门习惯从领导需求视角输出内容,创新积极性不强。
2.信息过载困境凸显。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和数量剧增,国有建筑企业宣传内容易被淹没,难以获得足够曝光和关注,无法全面触达目标受众,受众接受能力下降,产生信息疲劳和注意力分散的现象,使企业宣传投入产出失衡。
3.舆论管控压力剧增以及专业人才短板突出等问题也亟待解决。全媒体下快速的信息传播使企业舆论管控压力大增,负面舆情爆发和扩散迅速,信息来源难以把控。新时代要求宣传工作者具备复合型能力,但企业宣传部门普遍存在专业人才短板,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新媒体技术应用和数据分析能力薄弱,创意策划思维固化,制约了宣传工作的创新发展。
二、国有建筑企业宣传工作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有建筑企业思想政治引领成效显著,品牌意识逐渐增加,宣传内容愈发丰富,但是,在全媒体时代宣传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
1.宣传形式浮于表面。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传统纸质媒体在国有建筑企业宣传中的作用不断降低。其刊发周期长,新闻易成旧闻,内容可读性欠佳且套路化严重,加上建筑行业项目分散,导致纸质媒体分发成本高且难以及时传递给项目人员,逐渐沦为企业文化符号。部分企业在宣传时过度追求数量,非核心市场项目宣传价值低于投入成本,且有为了宣传而宣传的形式主义问题。
2.内容精准度不足。一方面,分子企业间内容同质化严重,多聚焦常规信息,未以创新方式展现独特优势与项目亮点,受众针对性差,对内未关注员工实际需求,对外未能为客户精准提供关键信息,影响企业形象塑造、品牌传播和业务拓展。另一方面,忽视品牌核心价值传递,未深入挖掘文化资产,致受众品牌认知模糊,且对热点和行业趋势敏感度低,宣传局限于传统模式,与行业发展脱节,削弱企业影响力与竞争力。
3.宣传渠道协同性差。部分国有建筑企业宣传矩阵定位模糊、内容特色不突出,入驻多平台却未形成差异化定位,内容同质化,难以吸睛。内容发布缺乏统筹规划,未结合各平台用户画像和阅读习惯针对性改编,像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等平台特点未合理利用。此外,企业决策层过度依赖外部高级别媒体报道,忽视自身宣传能力建设,如粉丝量、互动量及负面评论应对能力等,各平台间缺乏互动协同,难以形成宣传矩阵强大合力 。
4.人才与舆情应对体系缺陷:全媒体时代对国有建筑企业宣传人才提出了复合型要求,但企业现有的宣传人员新闻宣传专业背景占少数,项目通讯员几乎全是兼职人员,新媒体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更是薄弱。在舆情应对方面,全媒体环境使舆情风险剧增,部分企业缺少有效监控手段,应对机制僵化,新闻发言人制度也不完善,存在较大的舆情监管隐患。
三、国有建筑企业宣传工作提升策略
1.整合宣传渠道,构建协同传播矩阵。国有建筑企业应规划宣传渠道,明确平台定位。如,通过企业微信公众号和官网发布企业相关动态、活动,凸显企业自身特色。权威媒体发布深度专业内容,为专业受众服务,树立行业权威。微博作为党建和正能量传播窗口,弘扬主旋律,严控互动引导正向讨论。抖音、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凭借竖屏和特效优势,制作快节奏、强视觉短视频,展示项目亮点,传播企业文化。
同时,针对不同平台特点改编内容。如,微信公众号图文并茂深度解读项目进展;微博用简洁文案和话题标签快速传播党建及企业正面信息;短视频平台通过创意剪辑将建筑知识趣味化。通过差异化发布,促进平台间流量互通,提升宣传效果,精准触达受众。
2.创新内容创作与传播方式。运用 VR、AR、AI 等技术,丰富内容形式。例如,打造虚拟建筑展厅、让宣传资料呈现虚拟模型等,提升受众体验。挖掘建筑项目中的科技、文化、人文元素,以独特视角和手法创作短视频内容,引发情感共鸣。利用社交媒体裂变特性,设置 “建筑科技探索挑战”“建筑之美摄影挑战” 等互动话题,激发用户创作分享热情。结合热点和流行元素,制作趣味性、话题性强的内容,提高用户关注度与分享意愿,让宣传内容在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
3.整合资源加强新媒体技术支撑。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制定完善计划,通过内部培训、轮岗交流培养复合型人才。定期组织宣传人员学习建筑专业知识和新媒体技能,鼓励他们融合两者开展宣传工作。同时,积极寻求与新媒体技术公司、科研机构合作。邀请业内专家在 VR、AI 等技术应用上共同探索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宣传内容的科技感和吸引力。
4.完善舆情应对体系。升级监测技术,引入先进的舆情监测软件,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各个平台全方位检测。依据监测获取的受众对宣传内容的反馈,及时调整宣传策略,让宣传更贴合受众期望。同时,优化应对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舆情分级分类处理标准,定责定人、闭环管理。
四、结语
宣传工作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处于不断迭代发展的动态进程中。在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国有建筑企业必须保持敏锐的时代洞察力,紧密追踪技术演进与受众需求的变化,持续优化宣传策略。唯有不断探索创新,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将宣传力有效转化为竞争力,才能推动企业在日益内卷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