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
邵露晨
厦门市同安区柑岭小学
摘要:如今,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落实,过去单一化的语文教学模式也不再适用。通过采用跨学科的教学模式,能打破传统教学的界限。所以教师要在语文阅读和学习中,融入不同学科的知识。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性,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究。能够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促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所以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具体如下。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
前言:传统的语文学习模式较为狭窄和单一,缺乏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交叉,所以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非常重要。必须要打破学科的“壁垒”,促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内容中,汲取更多的知识与经验,形成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一、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意义
(一)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了审美素养、信息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等等,旨在促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通过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结合在一起,能促使语文学科的学习空间更加广阔。学生在阅读和探索的过程中,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发展。
(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现代化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通过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跨学科教学,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融入到语文学习中。借助项目和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则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其他学科的知识,促使他们完成教师所布置的综合实践任务,从而强化了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1]。
(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而且跨学科的小学语文教学,也促使形式得到了一定的拓展,内容更是越来越丰富。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出更多的学习资料、课件视频等,也布置多元化、趣味化的学习任务,让他们进行实践和探究,改变了过去单一、枯燥的学习状态。所以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促进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
(一)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术实践
在学习一些写景的课文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教师可在其中融入一些美术、艺术审美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美景进行感知,学会进行想象、创作,发挥出审美育人的价值。
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童年的水墨画》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先创设相应的情境,播放背景音乐《童年》。再让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并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阐述理由。同时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写作方法,比如拟人手法,“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学习这样的写作手法,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让他们谈一谈平时看见的阳光,以及脚踩土地的感觉。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意,谈一谈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看到了怎样一幅画面。再想一想自己的童年是否也有过趣事和梦想,以绘画的方式展现出来,上传到在线学习平台中,供大家进行欣赏和探讨。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也达到了跨学科学习的目的[2]。
(二)在语文课堂上采用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其也渗入了语文教学课堂。教师可借助新媒体教学资源,比如视频课件、电子白板、在线学习平台等。促使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互联网信息整合能力。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时,教师可通过新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出故宫博物馆的视频,让他们进行观看。其中包括了金碧辉煌的宫殿、栩栩如生的文物等,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等等。再通过电子白板,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1.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风格是怎样的?2.其中你最喜欢哪一件文物?”学生通过电子白板写下自己的见解,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并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根据描述的内容,画出游览路线图,以及阐述课文重点介绍的景点。促使他们掌握课文的说明顺序、结构顺序以及说明方法,在介绍事物的时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将其用在说明文的写作中。
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更多关于故宫博物院的资料,比如研究成果,展览情况等,大家互相进行交流。并以小组为单位,为家人朋友计划故宫一日游,共同制作出PPT。其中展示出故宫参观路线图,并选取1——2个景点,为家人进行介绍。在班级的学习平台进行展示,评选出最佳制作小组[3]。
(三)融入科学方面的知识
在一些课文中,也包括了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要对其进行挖掘、利用,开展跨学科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各种科学原理,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探究意识。
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时,其中包括了《小虾》《蜜蜂》,以及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其中包括了较多的科学知识,教师要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思考各种花朵在不同时间开放的现象、原因,阐述法布尔通过实验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步骤、内容。再对《小虾》中所描述的形态进行阐述,说一说作者的写作方法。在激发了学生对于科学的好奇心之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开展小实验——“鸡蛋漂浮实验”。提前准备鸡蛋、清水、杯子、筷子、盐等材料,将鸡蛋放入到清水中。再放一些盐,用筷子进行搅动,盐融化之后,询问学生发生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鸡蛋浮了上来。”促使他们将实验的过程,写成一篇小短文。详细描述实验的内容、信息等,同时也要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感受[4]。从而对科学知识进行渗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观察能力,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发展。
(四)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通过在语文学习中,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入更多传统文化元素。促使语文课堂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从而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先利用新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腊八粥的文化背景,以及烹制过程。同时播放视频,在家庭厨房中,一家三口正在烹制腊八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对课文进行阅读,理清楚结构和顺序。说一说简略(喝粥)和详细(等粥)的部分,再让学生思考详细部分,作者描写了哪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引导他们将“等粥”的部分概括为盼粥、分粥、猜粥、看粥。最后教师还要为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以《腊八粥》中的写作方法作为借鉴,描述自己喜欢的一种食物。并用形容词与比喻句来形容其口感,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求学生抓住食物的材料、味道、做法等方面,体现出对食物的热爱。不但能加深学生对于我国传统食物的认知,也能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5]。
三、总结与体会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实践,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对策,融入其他学科和领域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综合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童亨.落实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设计问题、成因与策略[J].课程教学研究,2024,(12):70-74.
[2]赵钦.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研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4,(12):83-85.
[3]胡瑛.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困境与突破[J].作家天地,2024,(31):75-77.
[4]佘金敏,李平.明确问题·学科联动·知识互融: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4,(10):10-12.
[5]姜佳宁.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实施路径[J].教育界,2024,(26):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