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税收政策下会计税务处理的变化与应对
张馨月
长春财经学院 130000
摘要:如今我国已经全面进入新的经济格局,税务制度也在处于持续优化与改革状态,企业面临的税务环境日益复杂。如何利用现有政策调整企业经营规模,降低赋税压力,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所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所以,本文就以新税收政策为依据,对会计事务处理的变化与应对措施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新税收;会计税务;变化;应对
引言:新税收政策主要是通过结构性减税与精准调控的方式,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所以企业需要把握这一契机,结合新的税收政策内容,建立三位一体的税收管理机制,实现动态化政策跟踪,开展跨部门协同作业,合理应用数字化工具,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将税务合规与企业战略决策全面融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增值税收调整,优化税务处理方式
在新税收下,各项税收政策都有所改革,增值税作为会计税务处理的重要税种。在新税收的政策下,增值税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目前我国增值税的税率结构出现了变化,2025年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13%、 6%、 9%三档税率,而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降至了1%。这也就意味着企业的利润空间逐渐加大。而为了建立新质生产力,我国对于先进制造业增值税也进行了改善,将先进制造业可加计5%抵减应交税额,并且其政策会延续到2027年,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同时,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区域的发展情况以及税务种类都具有一定差异,所以我国根据区域资源建立了新税收政策,进行区域税收优惠,例如海南离岛免税、横琴/平潭区内销售免税政策,这无疑是加快了区域之间的贸易速度,有助于区域产业链的整合。在这一系列的政策下,会计税务处理工作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会计处理人员需要优化进项税抵扣流程,对税务结构进行重组,合理应用各项优惠政策。
例如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实现精准核算合理规划税务,可以建立多税率业务台账,区分混合销售与经营业务,避免税率适用错误。工作人员需要单独核算设备销售与运输服务收入,同时,还需要优化现金流,合理利用优惠政策,提前规划采购周期,调整付款节点。企业可以根据行业特点调整业务模式,将部分非核心业务外包,利用增值税链条抵扣政策节约税款。而对于优惠政策,小微企业可以结合“六税两费”减半政策合理划分收入类型,将研发业务独立核算。
二、所得税改革,调整企业税务格局
在新税收政策下,所得税主要分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而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内容以及应对措施都具有一定差异。根据国家政策,企业应纳税总额300万元以下,可以按5%征收,固定资产500万元以下一次性扣除,并且对研发费用也进行了调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100%,设备数字化改造可以减免相应的应缴税额,这也就意味着高新企业的发展成了时代趋势。而个人所得税主要是专项附加扣除扩展、汇算清缴升级以及高收入人群监管。其中专项附加税扣除增加了三孩教育叠加扣除个人、人养老金额限额提高到了每年1.5万元。而汇率清缴升级覆盖了大病医疗扣除,取消了年终奖单独计税政策。高收入人群监管主要是对全球收入申报监管力度加大,并且自动查出虚假申报。所以财务工作人员需要调整企业利润节点,研发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流程,协同设备升级与税务管理,并且要优化薪资结构,合理制定员工福利。
例如工作人员需要规划利润节点,将小微企业年度利润控制到300万元以内,通过关联交易竞价调整或者递延收入确定实现,可以将第四季度收入递延到第二年,进而降低当期税率。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税务管理工作质量,工作人员可以对研发项目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辅助账单,区分费用化与资本化的支出,进而减少税款。而企业需要加快数字化设备采购与升级工作,保留改造投入凭证,将其作为税前扣除,抵扣当年税款。而个人所得税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将年终奖纳入综合所得测算,利用“临界点优化”工具,调整发放节奏,可以将年终奖拆分为季度奖金,进而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对于个人养老基金账户企业需要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匹配,补贴相应费用,将其作为免税福利,减轻员工个税负担。
三、税务申报重组,建立数字风险管理
在新税收政策下,不仅税收种类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税务申报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了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我国深化了金税四期内容,实时验证“三流合一”,对于异常票据进行自动预警,并且普及电子发票,利用区块链技术对电子发票实施全流程溯源。对于跨境税务也制定了相应的数字化管理体系,跨境税务申报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数字化关税完成,国家也制定了“单一窗口”提高通关效率,而这也就意味着税务处理逐渐数字化与现代化,在此背景下,会计工作人员需要结合新税务政策,做好数字化平台搭建,进行电子档案管理,让跨境业务流程可以合规,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提高税务处理工作质量,实现风险管理数字化目标。
例如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智能申报,引入税务机器人,自动抓取ERP数据,生成申报表,将其错误率控制到可控范围以内,提高申报效率。通过研究发现,应用税务机器人能够将其错误率降低0.5%,申报效率能提高70%。所以,工作人员需要合理利用税务机器人,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申报,提高申报工作质量。而在风险预警机制构建过程中工作人员同样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风险评级模式,提前识别虚开发票等税务风险,减少年度稽查问题概率。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税务管理工作质量,让其能快速适应新税务政策变化体系,企业需要统一税务数据口径,可以通过SAP系统实现全球税码标准化,将其合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应用SAP系统能将合规成本降低40%。在具体作业过程中,企业可以整合金税系统与MES生产数据,实现采购、生产、销售全链条税务数据联动,系统自动监控进项税差异,纠正税额,进而让其税务申报能更加合规,减少风险出现的概率。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新税收政策下,企业需要结合政策内容,优化税务处理结构,合理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的税务管理体系,实现合规降负,提高经营效率。未来,税务处理必将更加智能化和现代化,所以企业需要强化财税团队建设,动态调整税务处理策略,进而快速应对政策变化。
参考文献
[1]陈华梁.大数据背景下税务会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5,(02):77-79.
[2]张燕妮.会计税务处理对于资产减值的差异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5,(01):161-164.
[3]吴妙玲,李慧颖,周利芬,等.新税收制度下的企业税务会计报表透明度分析[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2,(12):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