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数字化时代高校校报编辑出版问题与对策
姜玉霞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00
[摘要] 数字化技术深刻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生态格局,高校校报作为大学校园文化传播的核心载体,其编辑出版模式亟需转型升级。本文从数字化时代高校校报面临的现实困境出发,结合媒介融合理论,分析其内容生产、传播渠道、读者互动及技术应用等层面的转型路径,并提出高校校报在数字化进程中应坚持“内容为本、技术赋能、服务育人”的核心理念,以期为高校校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高校校报;编辑出版;媒介融合;校园文化
一、引言
高校校报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传递校园资讯、引导舆论方向、弘扬大学精神的功能。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传统纸质校报面临读者流失、传播力下降等问题。2023年《中国高校校报发展报告》显示,全国85%的高校校报已开通新媒体平台,但仅有30%实现内容与渠道的有效融合。这一数据表明,高校校报的数字化转型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结合媒介生态学理论,探讨数字化时代高校校报编辑出版的转型策略及未来发展路径。
二、数字化时代高校校报的编辑出版困境
1. 内容生产单一化
传统校报以“单向输出”为主,内容局限于会议新闻、校园教学、科研动态等官方报道,缺乏深度报道和师生关注的校园热点话题,导致读者黏性不足。
2. 传播渠道滞后性
纸质校报出版周期长(多为周报或半月刊),信息时效性差,难以满足数字时代“即时传播”的需求。
3.互动性与服务性不足
传统校报缺乏读者互动机制,无法通过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师生需求,服务功能弱化。
4. 技术应用能力薄弱
多数校报编辑团队缺乏新媒体技术素养,对H5、短视频、AI生成等工具应用不足,内容呈现形式单一。
三、高校校报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
(一)内容创新:从“信息传递”到“价值共创”
1. 强化深度报道
聚焦师生关切的校园议题(如学科建设、考研就业、后勤服务等),推出调查性报道与专题策划。例如,清华大学校报《新清华》通过“青年学者访谈”专栏,展现科研一线的真实故事,增强内容吸引力;《内蒙古医科大学报》设置“国家自然科研基金项目”专栏,对学校的重大科研课题从课题选题、立项的研究基础、创新点及团队成果等方面进行深度报道,启发和引领教师领略项目背后的力量。
2. 构建UGC(用户生成内容)模式
鼓励师生投稿、开设“学生记者专栏”,利用征文活动、摄影比赛等形式激发校园创作活力,形成“编辑部主导+师生参与”的内容生态。例如,《内蒙古医科大学报》开设“我来讲校史”专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在学校史中,激发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的热情。
(二)渠道融合: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
1. 打造“一报多端”平台
以微信公众号为核心,同步开发微博、抖音、校园APP等新媒体端口,实现“一次采集、多元分发”。例如,复旦大学《复旦人周报》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图文+音频”内容,单篇推文阅读量可达2万+。
2. 探索“纸媒+数字”联动模式
纸质版侧重深度内容与档案留存,数字版则突出时效性与交互性。如浙江大学校报推出“电子校报”小程序,嵌入AR技术展示校园历史建筑,增强阅读体验。
(三)技术赋能:智能化编辑与精准传播
1.应用AI辅助工具
利用AI自动校对、智能排版技术提升编辑效率;通过大数据分析师生阅读偏好,优化选题策划。
2. 开发互动功能
在数字平台设置评论区、投票问卷、线上直播等模块,增强读者参与感。例如,武汉大学校报在“樱花季”期间发起“最美校园打卡地”投票活动,吸引5000余人次参与。
(四)人才转型:培养“一专多能”编辑队伍
1. 提升数字素养
定期开展新媒体运营、数据分析等技能培训,鼓励编辑掌握短视频剪辑、可视化设计等能力。
2. 建立“校媒协同”机制
与新闻传播学院合作,吸纳学生记者参与校报实践,形成“老带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数字化时代高校校报的核心价值重构
1.坚守“育人”本质
校报需以服务师生为根本,通过“校园故事”“校友访谈”等栏目传递大学精神,塑造文化认同。
2. 强化“桥梁”功能
发挥校报在师生与学校管理层之间的沟通作用,通过“校长信箱”“提案追踪”等板块推动校园民主建设。
3. 探索“智库”角色
整合校报积累的校园舆情数据,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例如通过分析学生诉求数据优化后勤管理方案。
五、挑战与展望
尽管数字化转型为高校校报带来新机遇,但仍需警惕以下问题:内容同质化风险:盲目追求流量可能导致校报失去特色;技术依赖弊端:过度智能化可能削弱编辑的主体性;版权保护难题:数字内容易被复制传播,需完善版权管理机制。
未来,高校校报还应立足“校园+技术+文化”三位一体定位,构建兼具权威性、服务性与创新性的新型校园媒体生态。
参考文献
[1]于成君1王文姮2. 媒介融合视域下高校校报转型路径研究[J]. 新闻与写作, 2014(12)
[2]梁莹. 融合发展视域下高校校报转型路径研究 [J]. 中国传媒科技,2018(12)
[3] 教育部. 2023年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报告[R].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3.
[4] 张伟.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出版中的应用与反思[J]. 现代传播, 2020(3): 102-106.
作者简介:姜玉霞,女,1973年5月出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编辑出版。编审,硕士研究生,内蒙古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