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构建

作者

龚熳璐

大连大学 116000

摘要:构建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教育教学的一次创新尝试,目的是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帮助学生在任务中来提升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使得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新形式下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以至于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构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提升解决问题能力,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发散,进而使得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一、任务驱动:设置关联生活的真实情境

构建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应该关联生活真实情境,以任务驱动学生进行思考和生活体验,在情境中对于所学内容加深理解。任务群设计的问题源于生活,使得学生基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新的知识,从而让学生产生强烈主观能动性,以至于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对基于生活情境的任务群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剖析,并且涉及跨学科内容,让学生的思维更发散,使得学生在跨学科任务群中增长课外知识,让学生获得全方面能力增长。

例如,对《琥珀》进行跨学科任务群构建。任务一:科学侦探——破解琥珀形成之谜。活动设计:模拟实验:在生活中用松香、昆虫标本模拟树脂包裹过程,观察凝固状态(安全版实验,替代松脂)。任务二:历史密码——琥珀里的文明对话。活动设计:在生活中询问售卖琥珀的商人或者琥珀收藏者,明确琥珀在古代的价值。任务三:艺术创想——凝固时光的美学表达。活动设计:树脂艺术:在生活中搜集滴胶、干花、昆虫,制作现代版"琥珀"工艺品。跨学科任务群中的任务根据学生的生活真实情境进行构建,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并且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自主探究,使得学生从生活中了解到许多跨学科知识,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习惯,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活动设计:遵循问题解决的具体任务

新课标中指出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跨学科任务群构建过程中需要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给予学生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或者知识迁移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力,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增强自信心,进而在问题中锻炼个人的思维能力。跨学科任务群的构建使得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联系而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加强学生的知识关联性。

例如,对《曹冲称象》进行跨学科任务群构建。任务一,科学探秘:浮力实验室。核心问题:曹冲为什么能用船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学科融合:科学:理解浮力与排水量的关系。数学:记录数据,绘制“重量-下沉深度”折线图。任务二,数学智斗——称象方案赛。核心问题:除了“换石头”,还能用哪些方法称象?如何保证公平准确?学科融合:数学:学习质量单位换算(1升水=1千克)。工程:设计替代物的收集与称量流程。任务三,历史剧场——三国小博士。核心问题:曹冲称象发生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故事中的人物有何特点?学科融合:历史:了解东汉末年的科技与文化。语文:赏析古文片段,学习简练叙事手法。构建跨学科任务群的使学生深刻了解故事精髓,结合数学和历史知识引发学生发散性思考,促使学生在问题导向下寻找解决方法和答案,以至于学生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三、进阶式子任务:尊重思维发展逻辑性

构建跨学科任务群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设计进阶式子任务,使得任务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进阶式子任务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伴随学生更深入地进行思维挖掘,使得学生可以由浅入深的进行学习。学生在任务群中得到思维方面的发展,使得学生具备自主探究能力,且进阶式子任务形成紧密任务链条,促使学生形成逻辑性思维,以至于学生全面提升思维能力。

例如,对“草船借箭”进行跨学科任务群构建。任务一:基础认知文本解构与历史逻辑。活动设计:对比《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对"草船借箭"的记载,分析文学虚构与史实差异。思维进阶点:区分事实与观点,建立历史语境认知。任务二:分析应用天时地利的数理密码。活动设计:设定草船尺寸,估算十万支箭的重量对船体平衡的影响。思维进阶点:从现象描述转向变量控制与量化验证。任务三:古代智慧的现代转移。活动设计:使用GIS软件模拟长江航道,加入实时气象数据生成"最佳借箭路线"。思维进阶点:实现从具体案例到抽象模型的创造性转化。任务四:胜利背后的道德困境。活动设计:围绕"为赢得战争使用诈术是否正当"展开角色辩论。讨论AI时代"谋略"的伦理边界。思维进阶点:突破单一价值判断,建立多维度伦理分析框架。通过进阶式子任务设计可以明确认知链条:历史事实确认 → 科学原理验证 → 策略模型抽象 → 价值体系反思,让学生的思维发展更具逻辑性,使得学生在任务群中获得思维能力提升。

四、学习评价:建构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

构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应该配套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使得评价符合于任务群的设计理念,让评价可以客观检验任务群的效果,并不断完善任务群的设计和构建。客观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学生认清自己在学习中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弥补自己的短处而进行深入加强,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并且客观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在任务群学习中进行积极的表现,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对“海上日出”进行跨学科任务群构建完成后,并且进行评价体系设计:1. 过程性评价(60%)。观察记录表:记录实验操作、小组讨论中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协作意识。2. 表现性评价(30%)。艺术创作展评:从色彩运用、构图创意、主题表达三维度评分。3. 反思性评价(10%)。跨界思维自评表:学生自评能否用科学原理解释文学意象,或用艺术视角反思生态问题。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反映出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过程,考虑到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以至于学生根据评价提升学习水平。

五、结论

总之,构建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有助于学生培养逻辑性思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建立学习自信心,增长生活经验,促使学生在任务群中提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翁培英.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25,(02):41-44.

[2]查静.破而后立:“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设计困境突围[J].小学语文教学,2024,(34):50-53.

[3]孙喜玲.大任务群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策略[J].家长,2024,(34):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