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李磊
安徽省蒙城建筑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安徽 蒙城 233500
摘要: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需要面对全新的发展环境和挑战。“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式,强调通过项目实践促进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养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所以,“项目式学习”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中职数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职业能力,而项目式学习则能为学生提供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情境。鉴于此,本文针对中职数学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实践与效果进行思考分析,希望为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质量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中职数学;项目式学习;实践与效果
引言:
数学,是中职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不仅能传授学生一些数学知识技能,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这对于技能型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学习模式,逐渐受到中职数学教学领域的关注并被运用于教学当中。本文旨在探讨中职数学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实践与效果,力求为项目式学习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建议,从而实现中职数学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发展。
一、“项目式学习”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围绕某种特定项目主题推进学习进程的新型教学方法。在进行项目式学习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团队协作,深化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并且能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解决具体问题,提升批判思维、创新意识、沟通技巧等能力。
面对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和社会发展新趋势,“项目式学习”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一方面,中职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倾向对职业技能的掌握,而且传统数学教学侧重基础知识的讲授,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脱节,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及时与未来职业挂钩,学习积极性偏低[1]。而项目学习可以围绕具体的项目任务展开,并将数学知识融入职业场景,比如电商专业的成本核算、建筑工程专业的图纸测量等,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和技能在专业领域中的实用性,增强学习动力。另一方面,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在完成项目时,需自主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并参与小组协作,共同攻克难题。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为未来进入职场、适应社会竞争环境做好充分准备。
二、中职数学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策略
(一)设计项目主题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为使“项目式学习”得以顺利开展,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需求,设计项目学习的主题。一方面,教学内容是项目学习的基础。中职数学课程涵盖函数、结合、概率统计等丰富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尝试结合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确定项目主题。这有助于数学知识与专业内容的相互融合、渗透,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深切感知数学在专业实践中的价值。例如,在讲解《数学(基础模块)》第三章“函数”时,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客房定价与入住率关系探究”这一项目主题。然后指导学生利用函数知识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分析酒店客房入住率在不同价格策略下的变化情况,理解函数在经济运营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与掌握。另一方面,教师在设计项目主题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未来职业需求。例如,市场营销专业在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等方面的需求较大。因此,教师可以设计“销售趋势与市场份额分析”一类的项目主题,要求学生运用概率统计知识,收集、整理、分析各项市场数据,预测销售趋势,为营销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进而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需求。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问卷、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喜好和学习困惑,然后将这些内容融入项目主题。比如,当前很多学生对短视频制作感兴趣,教师为使项目学习更具吸引力,就可以据此设计“短视频流量与推广策略制定”项目。学生可以运用概率、函数等数学知识,分析短视频的流量变化规律,制定推广预算分配方案。这样既能使学生在感兴趣的领域中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项目式学习的顺利实施,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合理规划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实施过程是“项目式学习”的核心环节,需要教师的合理规划,使学生逐步完成项目学习任务,同时将数学知识有机地融入其中。以“校园文化节活动策划”项目为例,在项目学习启动阶段,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项目学习的背景与目标,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学习兴趣,随后进行学习合作小组划分,每组4—6人,确保小组成员在能力、性格等方面具有互补性。项目执行阶段,教师可以将任务分解为活动预算统筹、场地布置、活动流程时间安排等若干小任务。各个学习小组根据任务内容进行分工,开展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例如,在活动预算统筹任务中,小组成员可以分工收集、整理与活动消费相关的数据,利用函数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活动成本,从而作出最优的活动预算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有效地教学指导与支持[2]。项目总结阶段,各学习小组可以通过制作PPT、撰写项目报告等形式进行成果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清晰地阐述项目中涉及的数学原理,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未来的学习实践积累经验。
(三)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传统的中职数学教学评价一般是以考试成绩为主,但这种形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的表现。因此,为使项目式学习实践得到更有效地落实,应当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评价。首先,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应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需要关注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比如学习态度,沟通交流能力、项目完成质量等。学生自评和互评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观察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过程,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不断进行反思与调整,实现共同进步。其次,评价内容也需要多元化发展。在对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需对学生在完成项目时展现出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素养进行评价。例如,在评价“校园文化节活动策划”项目时,除考查学生的函数、几何图形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外,还要评价学生的创意策划、成果展示情况等,这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分析“项目式学习”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中职学生由于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所以缺乏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和积极性,而且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灌输,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利于综合能力的发展。项目式学习通过设计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学习项目,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象化的学习实践相结合,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3]。以《数学(基础模块)》第三章“函数”教学为例,教师利用“校园商品销售利润分析”项目学习活动,让学生收集校园内不同种类商品的销售数据,然后运用函数模型分析价格与销量、利润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践相融合,使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函数知识的实际运用价值,数学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从而明确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和思考,通过项目设计、实施和评价,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在项目学习实施时学生应当自主探究完成项目的方法,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能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同时推动数学知识与专业领域的结合,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比如,学生在利用“物流公司运输成本优化”这一主题进行有关“不等式”和“函数”知识的项目学习时,需要建立不等式或函数模型,之后对不同运输方式下的成本进行分析,寻求最优运输方案。学生通过对项目的思考、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及其运用,而且他们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也获得了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项目式学习”为中职学生打开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新大门,它能够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彦.浅谈核心素养目标下的中职数学项目式学习[J].新智慧,2023(14):63-65.
[2]王丽琴,吴慧兰.信息技术融合下的中职数学项目式学习探究——以函数的教学为例[J].福建开放大学学报,2024(1):75-79.
[3]王芳.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