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种植劳动主题活动的实施
谢小燕
暨南大学幼儿园 广东 广州 510632
摘要:种植劳动主题活动有益于调动幼儿深入探究植物并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进一步提高幼儿探究事物现象的兴趣和能力。基于种植劳动主题活动的缘起和意义,本文以作者所带班级开展的种植劳动主题活动“种豆芽”为例,通过剖析具体活动案例“豆芽的生长条件”,呈现如何支持幼儿的探究过程,初步探究了种植劳动主题活动的实施。
关键词:种植劳动,豆芽,幼儿
一、种植劳动主题活动缘起及活动意义
(一)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种植劳动主题活动有益于调动幼儿深入探究植物并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
在平常的进餐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一遇到豆芽这一道菜,班级幼儿菜碟里的豆芽几乎是“无人问津”。怎样引导幼儿了解豆芽的营养价值、愿意吃豆芽,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一天,午餐有一道菜又是豆芽,为了引起幼儿吃豆芽的兴趣,我们认真地介绍起了豆芽。在介绍完了后,班级幼儿产生了很多的疑问,豆芽是蔬菜吗?豆芽是种植出来的吗?豆芽是怎样种植的呢?
4-5岁幼儿随着身心的发展,对周围的生活越来越熟悉,他们总是喜欢不停地看、听、摸、动,特别是对见到的、听到的一些感兴趣的、新奇的、有疑惑的东西,总喜欢运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喜欢寻根刨底,显得特别活泼。中班的幼儿也能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表面的、简单的因果关系,如:种花若不浇水,花就会死等。
在《指南》中班科学领域中也有指出:“中班的幼儿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能够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能够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
为此,我们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指南》精神,在班级开展种豆芽劳动主题活动,幼儿能够在深入性的活动探究中,更充分地感知豆芽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
(二)结合幼儿前期种植与观察经验,支持幼儿运用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开展新的主题探究,能进一步提高幼儿探究事物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指南》中班科学领域教育建议中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班级曾经开展过种植黄瓜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有了初步的种植经验,大概了解了植物生长的规律和生长条件,对于照顾植物也有一定的经验。此外,班级幼儿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积累了初步的观察经验,如能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物品的特点等。也有一定的记录经验,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征自己所观察到的物品特征。在平常的生活中也喜欢比较物品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班级幼儿的动手能力也比较强。
为此,班级通过种植豆芽系列主题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了解豆芽的生长规律、条件和周期,掌握其种植方法,还能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探索能力,在观察、比较、操作和实验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大胆地进行猜想,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
二、种植劳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案例:豆芽的生长条件
(一)活动缘起
在选好了豆子后,幼儿们兴奋地迫不及待地想要种植豆芽了。好豆子一定可以种出好豆芽吗?豆芽生长是否还需要其他的条件呢?于是幼儿们进行了各种讨论和各种尝试。
(二)活动过程
1.生成问题一:豆子在泥土里会被闷死吗?
科学探索活动:豆芽的生长需要豆子埋在泥土里多深的位置呢?
在种植的过程中,幼儿们对于挖的洞的深浅有不一样的看法,对于豆子是否需要露出来意见不一致。
幼儿1:如果洞太深,豆子就会在洞洞里很难长出来的。
幼儿2:豆子露出来才不会被闷到。
幼儿3:豆子在泥土里不会闷死的,它会钻出泥土的。
分析:为了验证幼儿们的想法,我们准备了笔和纸,幼儿将自己所种的豆子与泥土的位置关系先用画图的形式保留下来,待到豆子发芽的时候来观察其生长情况的不同。
2.生成问题二:豆子一定要在阳光下才能生长吗?
科学探索活动: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在挑选了好的豆子后,幼儿们种下了挑选的豆子,要想豆子发芽长成豆芽,不同的幼儿对需不需要阳光有不同的看法,他们有的把自己种的豆子放在了能晒到太阳的地方,有的放在了阴凉处。
幼儿1:我的豆子在太阳底下晒着肯定可以长得很高。
幼儿2:我的豆子太脆弱了,在太阳底下会晒死的。
幼儿3:我的豆子不需要太阳也可以长出来的。
分析:教师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将自己种的豆芽放在向阳处和阴凉处,幼儿通过比较能够直接获得经验,通过比较,幼儿发现豆芽生长的颜色与阳光有很大关系。
3.生成问题三:豆子也需要呼吸吗?
科学探索活动:豆芽的生长需要空气吗?
在种植的过程中,有的幼儿认真地松土,有的幼儿把豆子埋在了泥土里,有的幼儿将豆子露出了一部分。他们担心自己的豆子没法呼吸,吸收不了空气。
幼儿1:我要好好地松土,那样空气就可以进去,豆子就可以呼吸了。
幼儿2:豆子又不是人,它怎么会呼吸空气呢?
分析:为了让幼儿们了解豆子是否需要空气,是否会呼吸,我们准备了硬泥土、松泥土、塑料袋等材料。幼儿在不同的泥土里种植豆子,将塑料袋盖住一部分种植的豆子,幼儿感受豆子的呼吸。
4.生成问题四:豆子喝水太多会淹死吗?
科学探索活动:豆芽的生长需要多少水呢?
将豆子播种到泥土里后,幼儿们对于豆芽生长究竟需要多少水把握不好,它们对于需要多少水也有着自己的担忧。
幼儿1:不能给豆子浇太多水,它们会被淹死的。
幼儿2:豆子要想长得快一些,就要喝很多的水才行。
幼儿3:我一天给豆子浇一次水吧。
分析:为了判断豆子的生长究竟需要多少水,教师为幼儿准备了水壶、量杯、笔和记录本等材料,幼儿们通过浇水、观察和记录,大概总结出豆子生长所需要的水量。
(三)活动总结
在本次探索豆芽的生长条件活动中,幼儿们对豆芽的生长条件泥土、阳光、空气和水产生各种疑问,幼儿们积极思考,大胆联想、猜想自己所种豆芽的发芽情况。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不断地尝试,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并且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幼儿们不仅提高了探索具体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积累了很多的种植经验,形成了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品质。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87.
[2].盛文娟.“全收获”理念下幼儿园种植活动初探——以X园种植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为例[J]. 教育观察, 2021, 10 (32): 59-61.
[3].苏寅珊. 幼儿园种植活动价值及教育策略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