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策略

作者

陈慧玲

漳州市松柏小学

摘要:“双减”政策提出于2021年,其主要目的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培训负担,为学生提供轻松的学习氛围。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繁重的学业压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双减”政策落实不彻底形同虚设,更容易导致学生情绪紧张,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差,阻碍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以小学低年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为主要研究内容,提出“双减”背景下提升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具体措施,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双减”;小学低年级;情绪调节

引言

随着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趋于低龄化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21年提出了“双减”政策,所谓“双减”是指减轻学生课外培训的负担,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但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不仅仅来源于课业方面,人际交往等可能为学生带来心理负担,因此提升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们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在接触到多元化的观念和事物后,往往难以有效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这导致小学生学习、社交都承受了巨大压力,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问题。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情绪调节可以有效的减少学生的负面情绪,情绪调节能力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减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产生,从而提升其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本文以“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情绪调节能力为主要研究内容,阐述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性,提出提升情绪调节能力的策略,其主要研究意义在于为小学生情绪调节的研究提供借鉴性意见,强调学校、教师、家庭对提升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作用。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情绪稳定的学生更加专注,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得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作用

“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升小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情绪调节能力关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据统计,我国拥有抑郁症患者九千多万,其中30%是未成年人,可见心理问题应成为影响学发展的重要元凶。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应激反应,降低患上与压力相关疾病的风险。在“双减”政策下,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相对减轻,有更多时间进行情绪调节和放松,从而更有利于身心健康。其次,情绪调节能力影响学生的综合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强的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卑不亢,不会自怨自艾,积极心理影响其内心的情感。而情绪调节能力差的学生,容易被消极的情绪左右,焦虑不安、情绪低落,遇到挫折时不能独立的解决问题,因此提升小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是十分具有必要性的。学生能够快速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具有积极意义。最后,情绪调节能力对学生未来影响巨大。小学低年级阶段是身心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形成了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在未来的学习中、工作中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减少精神内耗,抗挫折能力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高情商。“双减”背景下学校应更加重视小学生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和谐、关爱、乐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措施

1.营造轻松的环境氛围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备受关注,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课堂,以游戏教学、情景教学、小组教学为主,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减轻学生的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对于情绪低落的学生予以鼓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课堂学习内容。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放下警惕紧张的心理,自然而然的接受课堂教学知识,提升了学习效率,促使学生的学习水平更上一层楼,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完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情绪调节。小学低年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尚未完成,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干预,教师除了可以在情感上调整学生的不良情绪,还可以通过改善教室环境减少学生的焦虑情绪,建立情绪调节能力。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环创将教室布置的舒适、温馨,更加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除此之外,家长也要为学生营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弱化家长的权威,聆听孩子的想法,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形成积极心理,提升小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2.加强针对性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双减”的宗旨是减轻学生的负担,学校应在完善校本课和减负之间寻找平衡点,合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调节不良情绪,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和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首先,学校要强大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测评,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干预,通过交流沟通、运动等方式协助学生调整情绪,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作干预方案,确保小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在可控范围内。因此,心理健康教师一定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或者通过外聘的方式请高级教师。其次,学校要规划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个性化心理课程,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设置实践课程、讲座、开放式讨论课等,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而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心理转态,更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释放压力,调节情绪。最后,学校要创新教学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活动越来越新颖,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创设逼真的环境,运用视频、动画等方式展示多样化的课件,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到了调节情绪的方法。

3.增强学生自我情绪调节意识

在生活和学习中,家长和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我情绪调节能力,提醒小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要勇于面对挫折,不怕困难,认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小学生要有自我调节的意识,通过交谈等方式发泄不良情绪,根据积极心理的暗示完成心理建设。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健康尚未发育成熟,家长和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审视自我,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肯定自己,鼓励自己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乐观的积极态度,实现“双减”的最终目标。小学生可以通过运动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促使自身健康快乐的成长。

4.强化家庭的参与程度

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是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参与,同时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重大,因此,要强化家庭的参与程度,高效的提升学生情绪调价能力。首先,家长要客观的对待学生的教育问题,承认学生的短板,并采用积极的态度帮助学生弥补缺失,鼓励学生积极向上,认可学生的努力,在与学生发生冲突时,及时暂停冲突,客观的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并以积极的态度化解冲突。其次,家长要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学生共同面对困难,增强亲子间的亲密度。最后,家长要打破传统教育的紧固,以身作则,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难不焦躁,用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家庭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巨大,一旦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要积极与教师沟通,家校合作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除此之外,家长要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尊重孩子的选择和观点,以民主平等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和沟通,在情感上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并学会控制自身情绪,用理性的态度处理双方己发生的矛盾,通过协商共同解决问题。

5.尊重小学生情绪调节的差异化

小学生有符合自身特点的思考模式,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差异,理解小学生的情绪发展过程。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情绪调节能力予以肯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情绪特点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使学生放松警惕心理。教师和家长要顺应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提升社会情绪能力,例如帮助学生正确调节自身情绪、处理人际交往中的问题等。对学生的自我发展有信心,正确的引导学生调整情绪。家长和教师要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的主动权和自主权,充分发挥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逐步让学生以及面对挑战勇于独立解决问题,为学生社会情绪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生思维比较跳跃,教师把握住这一关键时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相反,如果学习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小学生情绪调节能力有限,无法顺利的消化掉负面情绪。因此,研究小学生低年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是十分具有必要性的。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需求,深入落实“双减”政策的宗旨,以综合素养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目标,挖掘学生的特点,放大学生的优点,弱化学生的短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洞察学生的情感变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提升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学校、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的情绪变化,低年级是为学生知行意行埋下种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引导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红,卢嬿羽,鲍旭辉,等. 父亲协同教养对小学生友谊质量的影响:父子依恋和情绪调节能力的链式中介作用 [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4, 32 (02): 451-456. DOI:10.16128/j.cnki.1005-3611.2024.02.038.

[2]孙琬琰. 中小学生学校人际关系与幸福感的关联:情绪调节能力的中介作用 [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3, 31 (01): 148-156. DOI:10.13342/j.cnki.cjhp.2023.01.026.

[3]严蓓颖,李玉华,俞劼,等. 小学生同伴关系与学业适应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J]. 中国特殊教育, 2021, (09): 89-96.

[4]张承仕. 校园足球训练对小学生团队合作和情绪调节的影响 [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 (12): 140-141.

[5]李春秀.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J]. 才智, 2013, (05):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