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一体化背景下“数字人才”建设方向的探索

作者

樊志坚

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与技术保障中心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然而由于人才业务管辖部门多、政策差异化大等原因,其信息化程度明显偏弱,导致人才管理工作长期面临底数不清、分布不明、动向不知等突出问题。因此,亟需健全人才管理服务体系,从源头上分析问题、整体规划布局人才工作发展。建设“数字人才”服务平台,将人才数量、类型、流向、分布与产业布局有机衔接,用“数聚才智”“人才地图”“一键式服务”支撑人才工作智慧前行。

关键词:信息化;人才;一体化;数字;

引言 人才是第一资源,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然而,由于人才业务管辖部门多、人才政策复杂多变、地方特色强等原因,造成人才信息化程度明显偏弱,存在人才政策体系零散、人才队伍建设结构失衡、人才引进供需不匹配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地人才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当前,各地政府正在积极响应并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数字人才”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人才“一生”场景为目标,贯穿人才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深入了解人才需求,构建“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的人才服务体系。

1.人才信息化现状

人才业务具有业务覆盖广、政策复杂多变、跨部门协同多、跨层级互动多、数据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导致人才条线信息化程序明显偏弱,主要表现在:一是业务经办以线下人工审核模式为主,缺少“互联网+”经办渠道;二是系统零散,众多为人才提供服务的政府部门各自建立信息系统,缺乏整体规划和有效整合;三是缺乏信息交互和数据共享,同一个人才基本信息,不同业务都要重新填报、重新上传证明材料,增加了办事难度,降低了服务效率;四是跨层级审批多,“流程多、时效慢”,缺乏标准化管理和配置,增加了经办人员压力,也影响了服务质量。

2.整体设计思路

以服务人才“一生”场景为目标,贯穿人才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深入了解人才需求,构建“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的人才服务体系,提供人才服务管理产品解决方案,创新人才服务“通查、通办、通用、通管……”的”N通“服务管理新模式。

3.一体化产品规划

贯穿人才服务全周期,整合人才碎片化系统,基于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微服务应用及人才中台,形成人才人事数字业务,实现人才人事领域“全数据共享,全服务上网,全业务用卡”。

4.实施路径

综合应用人工智能、5G、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手段,按照标准化->数字化->平台化->泛在化->智能化->可信化的先后顺序,逐步实现人才数字化转型。

4.1业务标准化

全面梳理人才业务事项全元素,包括事项清单、办事指南、业务手册、办理流程、办事材料、业务协调、数据共享等要素,形成人才服务标准化事项库,实现事项清单标准化、事项管理动态化、办事指南规范化、业务办理协同化、考核评估数字化。

4.2标准化成果数字化

在业务标准化梳理完成后,将每个事项的服务对象、工作人员、事项证明材料、政策依据等要素导入到系统中,形成标准化事项库,标准化职责权限。

4.3系统平台化

以业务为中心,以数据中台、技术中台、AI中台等作为基础支撑平台,建设业务中台,以协同管控平台作为枢纽,开发微服务应用,满足一体化之后海量数据规模、业务高并发、安全性要求高等要求,并综合运用电子签章、电子档案、电子证书、短信平台验证身份等工具,实现全流程线上服务。

4.4服务泛在化

充分利用窗口端、Web端、移动端、自助端等各个前端渠道的优势,提供5A政务服务。

4.5数据智能化

利用人脸识别认证、热点事项推送、智能办事导航、智能表单填写、材料自动共享等功能,实现人才服务“不用填、不用交、不用跑”,充分发挥人才大数据的应用优势,广泛应用在精准服务、数据大屏、宏观决策、服务输出方面。

4.6信息共享可信化

综合运用区块链技术,通过去中心化存储、加密保护、共识机制验证、智能合约执行等提高人才数据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确保数据隐私、增强数据安全性、提升监管效能。

5.创新项目举例

5.1人才服务云平台

建设省、市、县上下贯通、多部门横向联动、线上线下融合互通,各部门平台应接尽接、服务事项应上尽上,服务效能大幅提升,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性服务门户。综合门户全面实现人才家底数出有源、人才服务“一件事”办理、人才数据集中共享、人才资源精准配置,为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建设贡献力量。配套开发人才服务云平台小程序版,提供线下线上全渠道服务。

5.2人才工程系统

按人才工程制定的数据标准指标进行数据归集。业务材料,业务流程,表单信息全市统一,业务材料能减则减,业务流程更加简化。对接社保、学信网、知网、教育、住建等部门,通过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使人才引进中的“数据孤岛”现象大幅减少。充分运用互联网+人社等信息化技术,让用人单位足不出户即可了解申报进展。同时设计人才工程中台,创新“大中台,小前台”服务模式,灵活适应人才政策变化。

5.3人才卡/码平台

建设“人才码” 平台,实现与电子社保卡两码融合,以“人才码”作为人才服务数字化的基础,实现业务掌上办、不见面办,见面办的业务实现亮码一码通办、亮码即享服务。人才码具有在线认证,方便快捷,一次认证,多场景使用,无缝衔接各类平台,跨市互认等优势。同时打造高层次人才认证中心,实现人才绿色通道凭证在线开通、在线核验,与横向部门打通,支撑特色人才服务。

5.4人才数智平台

遵循人社部数据规范、业务规范、技术规范(Leaf6.2),采取多方协作,按照数据标准制定->数据支撑平台搭建->数据治理服务->人才数智平台建设四步实施模式,实现系统建设目标。制定人才数据标准,搭建数据支撑平台对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数据治理,实现数据创新应用。人才数智平台可广泛应用于监管决策、供需调整、优化服务、主动服务等领域,建立人才与产业全域化、一体化、智慧化同频共振、融合共进的服务生态。

5.5区块链+人才可信服务平台

将多个有关系的数据项融合成一个数据产品,包括数据、证照、结果,数据产品上链,发行给数据主体(个人、单位、部门),进行数据确权,通过数据资产平台将静态数据转变为流动资产,现资产全流程数据留痕及监管。该平台可应用于人才数字证书、人才普惠金融等领域,确保数据流转过程全程留痕、待遇发放信息可信传递。

6.结论

“数字人才”建设大有可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人才工作领域也迎来数字化改革之风潮。结合数字技术,打造线上平台,利用数字化赋能人才工作,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现有人才服务流程和方式方法进行优化,推动人才服务优质高效、人才数据开放共享、人才资源精准匹配,打造“人才数字大脑”,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给人才创造更优质的发展环境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14号)

[2]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21〕61号)

[3]市政府关于深化数字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常政发〔2022〕82号)

[4]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七部门关于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24〕29号)

[5]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龙城英才计划”顶尖人才引进培育实施办法》的通知(常人才〔202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