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策略探究
石慧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第三小学 028300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提出了跨学科的学习任务,旨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这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思路和方向。小学语文教材中涵盖了众多的知识元素,有效实施融合劳动教育的教学,既能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力,也能促进其实践技能及综合能力的发展提升。基于此,本文立足学习任务群视域,从搭设生动情境,拓展多元活动等多方面出发,概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策略。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劳动教育;融合策略
审视过去的语文教学课堂,大多数教师习惯围绕教材实施精讲精练的教学,很少挖掘教材的深层含蕴,融合其他知识元素进行拓展性教学,这无疑局限了学生的学习的范围和视野。而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跨学科教学的实施,语文教师应积极践行这一教学思想,找准语文教材中涵盖的劳动教育元素,有效探寻融合教育的实施路径,拓展学生的学习维度,促使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建立更全面、更多元的认知。
一、搭设生动情境,升华融合学习体验
情境教学在当前的学科教学中备受好评,通过构建身临其境的学习场景,可升华学生的学习感受,使他们自主投入学习状态。因此,基于学习任务群视域,开展小学语文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实践中,教师也可为学生构建相应的学习情境,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使他们沉浸于更加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让他们通过有效的学习,切实掌握语文知识的内涵,并自然而然地领悟劳动的价值所在,以此强化融合教学的实施效果。
例如,在解析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首古诗时,该诗展现的图景是唯美又带有辛劳的乡村图景,既赞誉了农民繁忙的劳作,也体现了田园风情的独有特色。该诗在开展劳动教育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为使学生对其中的劳动资源,建立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可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将这幅乡村美景,予以动态化的呈现,搭配让人舒缓的音乐,让他们结合教师呈现的视频资源,诉说自己的感受、想法以及所见。学生畅所欲言,说这里风景如画的学生有,说郁郁葱葱的禾苗以及农民伯伯辛苦劳作的生动景象的也有。教师对这些内容进行统整,并进行学习主题,让学生亲自去体会古人的表达思想,以及蕴含的劳动元素。在语文学习中,古诗词属于难点,在此基础上融合劳动教育,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努力,创新教学形式,将对所学内容的欣赏与想象结合,为学生构筑动态化的学习课堂,通过此种方式,带领学生切实感受其中的劳动元素,彰显课堂多元化与生动性,切实领悟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所在,这不仅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思维能力,还能拓宽学生汲取知识的边界。
二、拓展多元活动,构建高效融合课堂
在小学语文融合劳动教育的实践中,为实现学习任务群视域下“跨学科学习”的教育任务,教师不仅要注重情境的搭设,设置驱动任务等教学方法,还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维度,以别样的方式领略劳动知识的内涵,使学生在语文课堂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鉴于此,教师可设计并实施多层次、多样化的融合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投入融合学习的自主与积极性,使他们生成优良的劳动品质,深刻领悟劳动的内在价值。
例如,在解析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我学会了”这一习作时,本写作课的学习任务,是让学生对个人劳动或劳动技艺习得的过程,展开真实性记录。鉴于本习作课的学习焦点,其以劳动为例进行阐述,目的是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形成感知生活的良好习惯。对于本习作的教学,为构建融合劳动教育的课堂,教师就可拓展多元的学习活动,来助力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进步。具体来说,可通过经历“讲一讲、画一画、写一写”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即先让学生口头分享劳动经历,再动手绘制劳动场景,最终落笔成文,来有效促进语言运用实践与劳动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品质。
活动一:讲一讲。进入课堂后,先引导他们对过往的生活经历进行回顾,围绕“最具成就感的一件事”,鼓励学生在班级内,分享自己的经历。随后,基于本次习作主题,让他们尝试运用“我学会了……”的句型,展现自己完成某项任务,或习得某项技能时的欣喜之情。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记忆,使他们累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讲一讲”中,初步培养其主动参与劳动的意识。
活动二:画一画。本单元习作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清晰、有序地对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予以描述。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引导他们绘制参与劳动过程的框架或导图,并鼓励他们借助所绘制的导图,与同桌相互详细介绍整个劳动流程。在此种“画一画”的活动中,可促使学生更有条理地组织语言进行叙述,深化他们对劳动过程的体验,从而建立积极的劳动情感与态度。
活动三:写一写。让学生将思想情感,以文字的方式输出,将对某一项劳动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细致地刻画,并生动展现其细腻之处,使所写文章饱满且详细。之后,让他们各自朗读自己的写作作品,使原本静态化的课堂,通过文字的朗读变得鲜活,这既能使学生投入于劳动情境,还能使其领略劳动的核心魅力,从而愿意主动参与。
三、结语
总之,基于学习任务群开展语文教学工作,迎合了新时期的教育发展要求。在此背景下,构建语文学科与劳动教育融合的课堂,不仅能拓宽语文教学的维度,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边界,实现全科育人的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应积极寻求全新的教育路径,通过搭设生动情境,以及拓展多元活动的方式,推动语文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若曦.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J].文科爱好者,2024,(04): 193-195.
[2]黄红旭.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探索[J].新智慧,2023, (25): 4.
[3]邬喜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3, (19): 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