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联动策略
张文娟
玉溪市江川区烟草产业服务中心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二者关联,指出特色农产品产业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对乡村振兴有促进作用。同时,剖析了产业自身发展问题及外部环境挑战对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制约。在此基础上,从产业发展优化、外部环境改善及融合发展三个维度提出联动策略,旨在促进特色农产品产业蓬勃发展,推动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等多方面振兴目标,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效路径。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产业;乡村振兴;联动策略
引言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特色农产品产业作为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对乡村振兴全局有着关键影响。探讨特色农产品产业与乡村振兴的联动策略,有利于挖掘乡村发展潜力,提升乡村经济活力,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1. 特色农产品产业与乡村振兴的关联分析
1.1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与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产业兴旺强调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为乡村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是乡村振兴的物质保障。生态宜居要求打造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乡风文明注重传承和弘扬优秀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治理有效致力于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确保乡村社会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则聚焦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生活条件,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1.2 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
在经济层面,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能够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特色农产品的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带来更多收益;同时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社会层面,特色农产品产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吸引农民就近就业,促进农村就业;还能改善乡村治理,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和参与度。生态层面,特色农产品产业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有效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2.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乡村振兴的制约
2.1 产业自身发展问题
在生产环节,特色农产品产业技术革新缓慢,很多地区仍遵循传统生产方式,缺乏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难以应对病虫害和自然灾害,导致产量不稳定。而且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不同农户生产出的产品在规格、品质上差异明显,难以满足市场对产品一致性的要求。加工环节暴露出明显短板,多数企业加工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加工能力十分有限,大多仅能进行简单的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难以提升,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销售环节也存在诸多问题,市场渠道狭窄,过度依赖传统的线下批发、零售模式,电商等新兴渠道开发不足。品牌建设滞后,缺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消费者认知度和认可度低,特色农产品难以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2.2 外部环境挑战
政策方面,相关扶持政策不够完善,缺乏对特色农产品产业从生产到销售全链条的系统支持,且部分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存在打折扣的情况,难以真正惠及企业和农户。资源要素上,土地流转程序繁琐、成本较高,阻碍了产业规模化发展;金融机构对特色农产品产业的支持力度不足,企业和农户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难题;人才外流严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匮乏,制约了产业的创新发展。市场竞争中,特色农产品不仅要应对国内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还要面对进口农产品的冲击,同时市场价格波动频繁,风险抵御能力较弱。
2.3 对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制约表现
这些困境严重阻碍了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影响产业兴旺目标的实现。传统生产和加工方式还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不利于生态宜居建设。此外,农民增收渠道受限,难以通过特色农产品产业大幅提高收入,制约了生活富裕目标的达成。
3.特色农产品产业与乡村振兴联动发展的策略
3.1 产业发展优化策略
在生产优化层面,推广先进种植养殖技术是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和产量的核心。可联合科研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将前沿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例如,引入无土栽培、智能温室等技术,实现精准种植和养殖,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灌溉系统,确保在干旱或洪涝等极端天气下仍能保障农作物生长。修建高质量的农村道路,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和损耗。加工升级方面,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关键。政府可出台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吸引大型加工企业入驻,销售拓展上,积极拓展电商等新型销售渠道。搭建县级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物流、仓储、营销等资源,为农民和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强品牌培育与推广,挖掘特色农产品的地域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通过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销会、举办线上直播带货活动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3.2 外部环境改善策略
政策保障要构建完善且可持续的政策体系。制定涵盖特色农产品产业全链条的扶持政策,包括生产补贴、加工奖励、销售补助等。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建立专门的政策落实监督小组,确保政策惠及每一个市场主体。资源整合需创新土地流转模式,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托管等方式,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拓宽融资渠道,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还可以引导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等社会资本进入特色农产品产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回流,为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技术人才提供创业补贴、住房保障等福利。市场应对方面,加强市场监测与预警,建立大数据平台,实时掌握国内外市场价格、供求关系等信息,为企业和农民提供精准的市场预测。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强企业间的协作与配套,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3.3 融合发展策略
产业融合要促进特色农产品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如农家乐、采摘园、农产品文化博物馆等,让游客亲身体验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增加消费粘性。利益联结上,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方式,让农民分享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协同推进需要加强政府、企业、农民等主体间的协同合作。政府发挥引导和监管作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标准;企业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大投入和创新;农民积极参与生产和管理,形成三方合力,共同推动特色农产品产业与乡村振兴的联动发展。
结语
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宛如并蒂莲花,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特色农产品产业作为乡村产业的重要支柱,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乡村经济的繁荣。通过实施有效的联动策略,如产业发展优化、外部环境改善以及融合发展等,能够充分挖掘特色农产品产业的潜力,将其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成功克服当前面临的生产、加工、销售等诸多发展困境。这一联动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推动乡村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展望未来,仍需持续优化这些策略,不断根据市场变化和乡村发展需求进行调整。不断探索创新,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如此方能实现特色农产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郭朝先,苗雨菲. 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与路径[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1):98-108.
[2]高启杰,乔佳梅,杨瑞,等. 中国特色农产品电商市场分析和发展建议[J]. 农产品市场周刊,2021(22):15-17.
[3]皇甫晨洁. 农产品品牌营销与农村电商的协同发展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24):255-25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