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英语课堂体验式学习探究
刘佳
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 在当今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育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关键追求。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紧密契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发展需求,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本研究首先深入解析体验式学习的内涵与理论基础,进而系统分析小学英语课堂体验式学习活动的设计原则与实施策略。随后,紧密结合人教社 2024 年版小学英语新教材,详细探究体验式学习的多样化类型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通过丰富的教学案例与实践分析,为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具有可操作性与借鉴意义的教学参考,助力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与育人效能。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验式学习;小学英语人教版新教材;课堂效率
引言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核心体现,它关乎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所逐步形成的、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应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理念,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与问题解决中参与语言学习与运用活动 (教育部, 2022)。然而,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与课程育人目标相悖,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英语教师亟需依据教学主题与内容,创设丰富情境,组织多样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开展体验式学习,以实现英语学科育人价值。
一、体验式学习的理论基础与内涵
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源于美国教育学家大卫·库伯(David Kolb)提出的体验式学习循环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系统,依次包含四个紧密相连的阶段: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与主动实践 (Kolb,1984)。学习者首先通过亲身参与某种活动获得具体体验,随后对这一过程进行反思与观察,从中提炼出规律与认知,进而形成抽象的概念与理论,最后通过主动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中,再次获得具体体验,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提升。国内学者左守孟(2011)也对体验式学习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与目标,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新知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通过“体验”与“内省”等方式,主动探索、解决问题,实现自我教育与全面发展。这一观点进一步强调了情境创设与学生主观能动性在体验式学习中的重要性,为我国本土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创建小学英语体验式学习活动的原则
体验式学习的核心特征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特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体验活动。以人教社2024 年版《小学英语》新教材为例,结合教学实践,可归纳出以下创建小学英语体验式学习活动的原则。
(一)情境化原则
语言学习离不开具体情境的支撑。小学英语教材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教师应当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契合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使用英语,在实际运用中亲身体验英语语言及其文化内涵。例如,在教授购物单元时,教师可以在教室布置成模拟商店,学生扮演顾客与售货员,用英语进行购物对话,如询问价格、挑选商品等,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英语的实用性。
(二)亲历性原则
体验式学习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亲身感受与体悟。教师在设计体验式学习活动时,可采用小组合作、同伴交流等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式学习的各个环节。例如,在学习动物词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动物园观察动物,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用英语描述动物的外貌、动作等特征,亲身体验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过程性原则
体验式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习过程,教师需深入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体验式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思考与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逐步形成个人经验,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有效内化。例如,在学习故事类文本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故事内容与语言表达,通过反复练习与磨合,不断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流畅性,最终实现语言能力的提升。
(四)统一性原则
依据英语课程标准(2022)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要求,本原则强调教师在设计体验式学习活动时应实现语言形式与意义建构的有机融合。一方面,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渗透文化等人文精神,使学生的活动体验与英语学习紧密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节日单元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与节日相关的词汇和句型,还要介绍不同国家的节日文化,如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等,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五)自主性原则
体验式学习强调主体的能动性,是主体获得自我认识、自我建构以及提升主体性的过程。在体验式学习活动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如同幕后导演,负责设计活动方案并指导学生参与体验式学习;而学生则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如同舞台上的演员,需要独立自主地完成各项体验活动。
三、2024年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体验式学习类型
2024年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的主题紧密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高度关联学生日常生活,涵盖校园学习、家庭生活、社交活动、健康生活、节日文化等多方面,为各类体验式学习提供了丰富素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将教材内容与体验式学习类型巧妙融合,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一)生活情境体验
生活情境体验是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现实生活场景,使学习者在参与中感知、理解并应用英语知识,强调体验与生活实践的深度融合(侯爱荣,2021)。在人教社2024年版三年级上册Unit 1 “Making Friends”的教学中,教师可模拟校园开学场景,在教室布置中张贴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图片、学校标识等元素。活动开始,让学生分组扮演新入学的小朋友,使用本单元所学的 “Hello/Hi! ”“I'm... ”“My name is... ”等句型进行自我介绍和打招呼,使其能在真实情境中准确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表达。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同学的回应方式,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开启对话、保持交流,培养其思维品质,学会分析和解决人际交往中的语言问题。同时,向学生介绍不同国家小朋友初次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如西方国家常见的拥抱、亲吻脸颊等,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增强文化意识,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交友方式的差异。
(二)角色扮演体验
角色扮演体验是小学英语课堂中常见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学习者通过代入特定角色,模拟角色的行为、情感与决策过程,以深化对角色所处情境及背后文化内涵的理解(徐德婷,2023)。在人教社2024年版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材Unit 2 “Different Families”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家庭聚会、家庭介绍等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家庭成员,如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用英语进行对话和互动。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英语词汇和句型,如家庭成员称呼、描述人物特征等来构建对话,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强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同时,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责任,培养了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
(三)游戏化体验
游戏化体验是将游戏设计元素(如任务、奖励、竞争机制)融入非游戏场景中,通过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参与者的内在动机,提升学习或活动的投入度(刘凤萍,2022)。 在人教社2024年版三年级上册Unit 6 “Useful Numbers”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多种游戏活动,如“数字接龙”,学生依次用英语说出下一个数字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猜数字”,一人心里想一个数字,其他人用 “Is it...?” 猜测,提升思维品质;“数字拼图”,学生用数字卡片拼出电话号码或门牌号,增强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艺术创作体验
艺术创作体验是艺术家或学习者在观察、感悟生活的基础上,通过情感投射与审美加工,将个人体验转化为艺术表达的过程(王慧,2023)。艺术创作类英语学习体验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学习和运用英语。在人教社2024年版三年级上册Unit 5 “The colourful world”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学习颜色词汇和描述性句型,如 “I see...” “It’s...”,并展示多彩世界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用画笔创作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作,如描绘自然风景、动物或日常生活场景等,要求在画中标注相应的英语颜色单词和描述性语句,如 “I see green grass” “It’s a blue sky”,将语言学习与美术创作紧密结合,提升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思维品质。最后,组织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如 “My picture is about...”,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同时增强文化意识,使学生了解色彩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和运用。
(五)文化体验
文化体验是通过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如民俗表演、手工艺制作、历史场景再现),感知文化符号与精神内涵的过程。其目标是通过沉浸式互动增强文化认同感,并促进跨代际文化传承(李树,2023)。 在人教社2024年版三年级下册Unit 3 “At the Zoo”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文化中动物园的场景,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学习动物词汇和描述性语言,提升语言能力。接着,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对动物的象征意义,如中国文化中的龙象征权威与吉祥,而西方文化中的龙形象则有所不同,以此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文化意识。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动物保护观念,鼓励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如 “We should protect animals because they are our friends.”,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环保意识。最后,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份动物园宣传海报,并用英语标注动物名称和保护标语,展示给全班同学,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项目式学习体验
项目式学习体验是以实际问题或主题为导向,通过团队协作、实践探索与成果展示完成综合性任务,强调“做中学”与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应用(吴丽丹, 2024)。结合英语新课标要求与项目式学习(PBL)理念,人教版四年级上册Unit 3 “My School”的项目式学习设计可围绕"校园文化传播者"主题展开。项目起始,学生分组开启 “校园英文导游手册制作” 任务。实地考察校园各区域,运用设施词汇及句型,收集信息编写手册,锻炼语言能力。完成手册后,进入 “校园优化方案策划” 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剖析校园设施优缺点,分组探讨布局优化、新设施增添策略,并用英语绘制思维导图,提升思维品质。随后,开展 “不同国家校园文化对比研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了解不同国家校园在建筑、课程、活动方面的差异,以小组制作 PPT 并用英语汇报,增强文化意识。项目尾声,学生自主确定如校园新闻、学习分享等广播主题,分组收集素材、撰写广播稿,录制 “校园英语之声广播” 节目并在校园播放,全方位提升学习能力。通过这一综合性项目,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深度融入项目式学习体验活动中。
四、结论与建议
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小学英语课堂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2024年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体验式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多样的教学可能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通过对教材单元主题按照不同体验式学习类型进行分类和依据相关原则分析,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灵活运用体验式学习方法,打造生动、高效的英语课堂。最终达成《课标》要求的“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核心素养发展路径,使语言学习成为培育21世纪公民的关键能力孵化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Kolb, D. A.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3]王蔷. 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 [J]. 英语教师, 2015, 15 (16): 6-7.
[4]左守孟. “体验式学习”感悟——让体验成为学习与发展的源泉 [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 (10): 184-185.
[5]侯爱荣. “情境体验式”教学,引领学生面向真实生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初探 [J]. 天津教育, 2021, (34): 113-114.
[6]徐德婷. 例谈小学英语角色扮演教学 [J]. 新课程研究, 2023, (26): 78-80.7.
[7]刘凤萍. 游戏化学习在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J]. 基础外语教育, 2022, 24 (06): 55-60+111.
[8]王慧. 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美术创作潜能 [J]. 小学教学参考, 2023, (15): 44-46.9
[9]李树. 指向文化意识培养的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价值认知、内容构成与教学路径 [J].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23, (11): 42-45.10.
[10]吴丽丹. 项目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应用探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4, (16): 57-59.
作者简介:刘佳(1984—),女,江西赣州人,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教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