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教师角色重构的路径与挑战
巩玉贺
济南职业学院 山东省2501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传统的教育模式面临巨大的变革压力。数字化转型不仅重塑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推动了教师角色的重构。本文基于“双师课堂”模式,探讨了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教师角色重构的路径与挑战。通过对“双师课堂”模式的实证研究,文章分析了该模式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对教师教学角色的影响,具体包括教师的知识传授、课堂管理、学生互动以及自主学习等方面的转变。文章还总结了当前“双师课堂”实践中的挑战,提出了教师在新型教育模式下所需的能力与素质要求,并对未来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教师角色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师角色重构;双师课堂;教学模式;挑战与路径
引言
在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改变教育的传统结构,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推动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形成。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师角色的全面重构。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要素之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对于教育系统的成功变革至关重要。在“双师课堂”模式的背景下,教师不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传递者,还需要承担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交流、情感支持等多重角色。本文将从“双师课堂”模式出发,分析教师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角色重构路径及其面临的挑战,旨在为教育创新和教师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一、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双师课堂”模式概述
1.1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教育逐渐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教育理念与实践模式的全面革新。在这一过程中,教学资源的共享、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以及教师的角色转变是其核心内容。数字化转型使得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面授形式,通过网络平台、在线课程、虚拟实验等方式,学习的场景和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开放。同时,数字化转型也在教学内容、教学工具、评价体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教育的个性化、互动性和信息化发展。
1.2 “双师课堂”模式的兴起与发展
“双师课堂”作为一种典型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结合了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该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具体而言,双师课堂指的是由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共同完成一堂课的教学活动,主讲教师负责教学内容的传授,辅导教师则通过线上或线下的形式,提供个性化的辅导与互动。双师课堂模式不仅使得偏远地区的学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也提高了课堂互动的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深入发展,双师课堂逐渐成为数字化教育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师角色重构的路径
2.1 知识传递者到引导者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角色是知识的传递者,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师讲授,学生主要通过听讲获取知识。然而,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双师课堂”模式下,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递者,而是知识的引导者、学习的支持者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讲解和演示,更需要通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探索和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师需要在“双师课堂”模式中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同时为学生提供适合其个性化需求的学习资源。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不同难度和深度的学习材料,并在课堂外通过在线讨论、作业反馈等方式与学生保持互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拓展思维。这一转变意味着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教育技术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以适应教学内容的变化和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化。
2.2 从课堂管理者到学习环境设计者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往往聚焦于课堂管理,包括组织课堂秩序、控制学生行为等方面。然而,在“双师课堂”模式下,教师的管理职能逐渐向学习环境的设计和优化转变。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还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虚拟学习空间,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和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例如,在“双师课堂”模式下,教师需要通过线上平台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此外,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和知识拓展。这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还要具备设计和管理虚拟学习环境的能力,能够有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3 从评价者到学习支持者
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承担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的评价职能,评价标准往往集中在学生的考试成绩和作业表现上。而在“双师课堂”模式中,教师的评价职能也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仅仅是学生成绩的评定者,而是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促进者。教师需要通过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发展和情感体验。
在“双师课堂”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测试、课后作业、讨论互动等方式,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尤其是在远程教学和线上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孤独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教师需要通过多渠道的沟通与互动,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与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三、教师角色重构中的挑战
在“双师课堂”模式中,教师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较弱,尤其是年长教师,可能难以有效使用新技术工具,影响课堂互动与教学质量。其次,教师需要同时管理线下和线上学生,增加了课堂管理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多任务处理能力。最后,学生学习差异较大,教师需借助技术工具了解学生进度并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以确保每个学生获得适当支持。因此,教师需不断提升技术能力,优化课堂管理,并灵活应对学生差异,确保教育质量提升。
四、结论
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教学内容、方式和教师角色的全面重构,尤其是在“双师课堂”模式下,教师的角色转变尤为显著。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到引导者,从课堂管理者到学习环境设计者,从评价者到学习支持者,教师在新型教育模式中的职能和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教师角色重构过程中也面临技术能力、课堂管理复杂性和学生差异应对等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个性化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未来,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教师在“双师课堂”模式中的角色将继续深化,教师的综合素质将成为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郑志宏.数字化转型赋能教学模式变革的技术演化与实现路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4,30(11):103-111.
[2]赵钱森,戴禄祎.数字化时代教师的数字风险及其规避路径[J].教师教育学报,2024,11(05):40-48.DOI:10.13718/j.cnki.jsjy.2024.05.005.
[3]龚洪,陈恩伦,唐旭.乡村教师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责任伦理及风险应对[J].中国电化教育,2024,(08):1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