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护理团队跨学科协作模式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刘吉 陈蕾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6605部队医院 吉林省通化市 134001
冠心病是心血管科比较多见的一类慢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致的心脏缺血性疾病,有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特点。冠心病一般表现为胸痛、心悸,伴随呼吸困难病症,临床治疗方式包括药物、介入手术以及心脏搭桥手术等多种手段,虽然可改善病情,但辅助规范、高效的康复护理也对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本次研究中针对筛选的86 例冠心病患者展开心血管护理团队跨学科协作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与分析。
1、基础统计资料
1.1 基础资料
筛选并统计本院在2023 年6 月至2024 年12 月期间入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 86 例纳入此次研究中,依据护理方式差异分均等两组。纳入标准: ① 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中关于该疾病的诊断标准;② 排除伴随严重脏腑疾病以及认知障碍患者。对比组患者男性、女性比例为 23、20,年龄均值( 43.24±5.71 )岁;研究组患者男性、女性比例为 24、19,年龄均值( 43.78±5.53 )岁。心脏功能(NYHA)分级包括:Ⅱ级47 例、Ⅲ级 29 例、Ⅳ级 10 例。以上评估相关统计数据对比结果差异不大( 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比组采取常规护理,根据心血管科基础护理内容,给与患者药物服用、饮食摄入、适量运动指导,同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相关指标变化,并对冠心病基本知识宣教。
研究组则展开心血管护理团队跨学科协作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护理跨学科团队小组,主要包含临床医师、护师、营养师以及心理咨询师,小组成员定期进行冠心病康复计划讨论、评估、反馈以及调整。(2)心脏康复运动干预:
24 小时动态检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年龄、体重以及心肺功能等内容综合评估后,以评估资料为基础,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运动康复方案,同时注意运动强度,初次运动时间控制在 5.10min ,随着运动监测心率、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值测定以及自我疲劳感知程度测定等内容随机评估,逐步增加运动量,延长运动时间,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减少心绞痛反复发作。并在运动期间观察是否存在胸闷、头晕等不适病症,若存在立即停止运动,并快速就医。(3)药物对症干预:在药物服用期间,告知患者口服药物剂量以及服药时间,对于突然增减药物剂量以及停药等行为危险性进行重点强调。对于不同药物治疗效果、注意事项等内容告知患者其家属,增强患者对服药相关知识认知程度,更好的提高服药配合度。(4)心理干预:患者长期受到病痛折磨,精神状态不佳,护理人员需要加强病房巡视工作,耐心与患者交谈,引导患者放松情绪。同时借助心理状态评估专业量表评估其心理状况,根据评分情况针对性展开移情法、社会支持疗法、心理疏导疗法,并注重正向心理引导,使患者心中情绪得到宣泄和释放,增强对抗疾病信心。(5)饮食干预:在诊治期间需要严格控制患者饮食,尽量给予低蛋白、低脂肪、低盐、多维生素的清淡饮食,促进患者胃肠道更好的消化吸收,指导患者养成少食多餐饮食习惯,增强机体抵抗力。
1.3 观察指标
应用自护能力测定量表 ESCA 进行自我管理能力评估,包含 4 个维度,评估得分越高则表示自护力越高[3]。同时对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情况记录统计。
1.4 统计分析
参照传统 SPSS22.0 文件包对此次护理效果展开分析与处理,ESCA 评分为计量数据采取( x±s )表达、并发症几率为计数统计呈 [n/%⋅ ]表示,分别进行 t 检验、卡方检验,若表示 P⩽0.05 ,则对比显著。
2、结果
研究组经 ESCA 量表评估各项维度分值较对比组显著升高( P<0.05 )。见表 1.
2.1 组间自护能力评估分析
表 1 组间自护能力评估分析

2.2 各组并发症情况统计对比
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较对比组并发症几率降低 P<0.05 )。可见表 2
表 2 各组并发症情况统计对比

3 讨论
冠心病是威胁生命健康与安全的重要疾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且呈进行性发展,快速合理的治疗是控制病情的关键,同时预后康复和生活质量改善则需要辅助高效的护理措施。但常规的心血管科护理内容相对比较单一、被动化,影响护理服务效率和质量。心血管护理团队跨学科协作模式主要结合多个学科医务人员,注重高效沟通、协调、合作,为冠心病疾病治疗提供科学化、连续性、个性化、细致化的护理服务。结合多个学科医务人员,通过开展心脏康复运动、服药、饮食、心理指导等专业护理措施,调动患者主动性,不仅增强疾病认知度,有效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满足疾病康复的心理以及生理需求,最终改善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朵菊,田艳玲,徐成阳,秦庆祝.心血管护理团队跨学科协作模式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4,30(5):52-55.
[2]练宝珍.基于 MDT 模式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27):176-178.
[3]万博,王媛媛,张小卫,王改兰,李亚萍,罗雨欣,袁若雯,秦一帆.专科护士主导的MDT 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医院与医学,2024,12(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