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常敬
河北省成安县第一中学 河北邯郸 056700
对于高中化学学科而言,其核心素养涵盖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五个维度。这些素养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彼此关联、相互渗透,共同构成学生化学学科综合能力的基础。
一、重构教学目标,锚定核心素养培养方向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目标中,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将对化学概念、原理、公式的掌握作为首要任务,而忽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学必须重新构建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的五个维度整合在每节课堂教学目标中,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相关内容,将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发展需求相结合,使核心素养的要求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在讲授《物质的量》这一章节知识时,传统的教学目标只是对《物质的量》的概念进行解,并要求学生掌握物质的质量与摩尔质量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而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学目标应更具综合性:在知识层面上,要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单位,并掌握相应的转换关系;在能力层面上,从宏观质量和微观颗粒数量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能力的培养;在思维层面上,通过对事物的数量进行逻辑推理,提高对事物数量的认识,加强对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理解程度;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要使学生明白《物质的量》对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活核心素养培养过程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必须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创造生动、活跃、互动性强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探究、思考和实践中提高自身身的核心素养。
(一)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探究式教学法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去思考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模型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实验结论,从而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探究式教学十分必要。例如,在讲授化学反应速度的相关因素时,教师可通过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速度。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提出有意义的假设,如:浓度、温度、催化剂、压强等。此外,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最后,教师通过指导、归纳出影响反应速度的各种因素及相应规律,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知识,并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创新精神。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强化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化学中有大量的微观粒子与抽象概念,例如分子、原子、化学键等,仅凭直观观察很难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而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示这些微观粒子和抽象概念,有助于学生在宏观现象和微观实质的关系上构建联系,并形成宏观辨识和微观探究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化学键》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来展示离子键、共价键的生成,使学生对原子间的电子传递、共享等现象有全面、清晰的认识,加深对化学键的认识。在《化学平衡》这一章节学习中,通过对可逆反应进行模拟,将各种物质的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现象展示出来,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到化学平衡的形成及运动规律,从而培养出“变”和“均衡”的概念。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升综合素养
小组合作学习可帮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互相启发、互相进步。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针对某一特定的课题或项目开展合作学习。例如,在《化学实验的设计和评估》教学中,学生可通过小组活动来进行实验设计,可选择“用一种方法来证明某种溶液中存在硫酸根”这一主题开展学习,小组成员要进行分工,明确各个组员职责,如有的同学负责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步骤,有的同学负责准备实验设备,有些同学负责实验操作,有的同学负责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和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提高自身的实验设计与实践能力,而且还可培养学生倾听别人的意见,表达自身的意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优化教学内容,搭建核心素养培养载体
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只有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合理优化与整合,才能有效地支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的实现。高中化学教材中有大量培养核心素养的教材,教师要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将其与知识教授相结合,注意联合生活化、情景化的教学内容。化学与人们生活是紧密相联,为学生创造现实的生活情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觉到化学的应用价值,还可帮助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从而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素养。例如,在《金属的腐蚀与保护》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铁器生锈、铜器锈蚀等情况,设计以“怎样才能使自行车框架生锈”为主体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们去探究导致金属锈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通过学习,使学生既能了解到金属的腐蚀及防护知识,又能从化学的观点去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与核心素养。
四、提升教师素养,夯实核心素养培养基础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质量和效果。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深入学习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准确将握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要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关注化学学科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准确将握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此外,要要培养教师的跨学科素养,促进学科融合。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数学、物理、环境科学、生物等。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需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跨学科应用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加强跨学科知识的学习,解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教学中积极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多个方位的改革与创新。教师应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探索和实践,在每节课堂中贯穿核心素养培养,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卓弈.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化学教学和课程思政的融合[J].高中教学参考,2025(5):70-74.
[2]杨小祥,梁雪峰,崔晓辉.试论初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衔接与进阶[J].化学教学,2025(1):3-7,22.
[3]陈正武.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15):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