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视角下故宫研学旅游开发的困境与对策
赵洁 黄平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是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故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蕴含着哲学、礼仪、艺术、科技等多方面的文化精髓.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故宫当之无愧地成为研学旅游的理想场所。目前故宫研学旅游开发初具规模,但仍面临一些困境。这些困境不仅影响了游客的体验,也制约了故宫文化的传播与教育功能的发挥。
1 相关概念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与旅游两大领域的深度交融与相互促进,旨在通过文化的力量提升旅游的内涵与品质,同时借助旅游的广泛传播与影响力,推动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研学旅游是一种结合了教育与旅游的创新型旅游形式,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体验,促进学生的知识获取与能力提升。其核心在于将学习与旅行相结合,使参与者在游览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的获得更深层次的文化和历史理解。与传统旅游相比,研学旅游更注重参与者的亲身体验,通过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故宫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当前,故宫推出了丰富多元的研学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群体对故宫文化探索的需求。面向儿童群体,故宫设计了趣味性十足的研学线路。例如“故宫寻兽之旅一日游”,主要针对 5-12 岁的单飞儿童。活动全程以小动物为切入点,契合儿童视角。孩子们可以通过游戏、抢答、寻宝、讲故事等多种形式,深入探索故宫,在趣味互动中实现儿童历史启蒙。针对青少年及成人,故宫有深度文化探索类的研学产品。故宫博物院会举办各类主题展览研学活动,像以书画、陶瓷、服饰等为主题的展览研学。参与者能够在专业讲解员或研究人员的引领下,深入了解展品背后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与工艺技巧。例如在书画展览研学中,详细剖析晋唐宋元书画的艺术风格、创作背景以及画家的生平轶事,感受古代书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同时,故宫还推出了线上线下结合的研学项目。线上通过“紫禁城 365”App,用户利用全览地图快速定位前朝后寝,借助昼夜切换模式,探索建筑知识与宫廷故事,还有科考版块帮助巩固知识。“故宫:口袋宫匠”小程序游戏,则让玩家在自建关卡、与好友竞赛比拼的过程中,轻松获取故宫知识,激发对中国古建的喜爱。线下,有结合故宫历史文化知识的讲座、工作坊等活动。在一些传统手工艺工作坊里,参与者可以亲手体验故宫文创产品的制作过程,如学习制作故宫主题的剪纸、香囊等,深度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另外,各地旅行社也和故宫合作推出了各类故宫研学旅游产品,如“艺旅童行·故宫中轴线深度研学”,以故宫中轴线为核心,探秘太和殿、珍宝馆、储秀宫等,结合建筑细节,融入数学谜题如九龙壁龙数计算和历史故事;“故宫密探·五行奥秘解码”,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线索,探秘三大殿建筑色彩、方位布局,结合任务卡答题解锁通关密码等。
3 故宫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的困境
3.1 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在故宫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文化内涵的挖掘往往显得不够深入,导致产品形式化,未能充分展现故宫文化的精髓。许多研学旅游项目在设计时侧重于表面的游览体验,而忽视了对故宫深厚文化底蕴的挖掘与传递。这种现象使得游客在参与研学活动时,难以真正理解故宫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同时,文化讲解的深度与趣味性也亟待提升。当前的讲解方式多以简单的历史事件和文物介绍为主,缺乏对文化背景、艺术风格及其背后故事的深入剖析。这使得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虽然能够看到丰富的文物和建筑,却难以感受到其背后的文化魅力与历史厚度。
3.2 旅游体验性差
主要体现在活动形式单一和参与度低两个方面。当前的研学活动往往以讲解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导致游客在参与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倦和乏味感。传统的讲座式教学虽然能够传递知识,但却无法激发游客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参与度低的问题也显而易见,许多游客在活动中仅仅是被动接受信息,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这种单向的信息传递模式使得游客的体验感大打折扣,无法真正实现“研学”的目的。缺乏互动性设施与环节设计也是制约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许多研学活动未能有效融入互动环节,使得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难以与文化遗产产生深层次的联系。缺少可以让游客亲身体验的互动展览或实践活动,导致游客在参观时无法真正感受到故宫文化的魅力。
3.3 教育与旅游融合失衡
在故宫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教育与旅游的融合常常面临失衡的问题。这种失衡主要体现在教育目标的不清晰和内容的碎片化上。研学旅游的教育目标往往缺乏明确的指向性,导致参与者在体验过程中难以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许多研学项目在设计时未能充分考虑到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使得学生在游览过程中仅仅是走马观花,无法真正理解故宫的历史文化内涵。内容的碎片化问题也显著影响了研学旅游的效果。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课程设计,许多研学活动往往将重点放在单一的文化元素上,忽视了整体的文化脉络与历史背景。这种碎片式的学习方式不仅削弱了学生对故宫文化的全面理解,也使得他们在参与活动时难以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
3.4 产品营销推广乏力
在故宫研学旅游开发过程中,产品营销推广乏力表现得尤为明显。当前的营销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宣传方式,如线下海报、宣传册和口碑传播。这种单一的渠道限制了产品的曝光率,使得潜在游客难以全面了解故宫研学旅游的特色与优势。宣传范围的局限性也使得故宫研学旅游产品未能有效覆盖更广泛的目标群体,尤其是年轻人和家庭游客。缺乏创新的营销手段和互动体验,导致游客在参与研学活动时,难以获得深刻的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参与意愿和满意度。品牌辨识度不高是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故宫作为文化遗产的象征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其研学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尚未得到充分塑造。缺乏鲜明的品牌定位和个性化的营销策略,导致消费者对故宫研学旅游的认知模糊,难以形成深刻的品牌印象。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使得潜在游客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往往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品牌形象鲜明、宣传力度强的竞争对手。
4 故宫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困境的对策分析
4.1 深度挖掘文化内涵
深度挖掘故宫的文化内涵是提升研学旅游产品价值的关键。组建一支由文化专家、历史学者和艺术家组成的团队,专注于故宫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的研究。通过对故宫文物、建筑、艺术和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团队可以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为研学旅游产品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
例如故宫可进一步挖掘宫廷文化的细分领域,如清代皇家膳食礼仪、宫廷造办处技艺传承等,形成差异化的文化IP。故宫也可借鉴南京博物院联合高校学者开展“文物科技考古”研学项目模式,与专业机构合作,围绕故宫文物修复、古建筑营造技艺等课题开发深度研学产品,例如开设“故宫文物修复实验室开放日”,让游客近距离接触文物修复过程,了解文物背后的科技与匠心。此外,故宫可参考陕西历史博物馆运用数字孪生技术还原唐代长安城场景的做法,利用元宇宙技术构建虚拟宫廷场景,让游客以第一视角体验故宫历史变迁,打破传统展示的时空限制,实现文化内涵的创新性表达。
4.2 提升旅游体验
提升旅游体验是故宫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为了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文化体验,设计多样化的体验活动显得尤为关键。可以组织手工制作活动,让游客亲手制作与故宫文化相关的工艺品,如传统的纸扇、瓷器或书法作品。故宫可开发更具专业性和深度的艺术体验项目,如“宫廷书画装裱技艺学习”“古建彩绘DIY”等,能让游客在动手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宫的文化底蕴。针对学生需求特点,故宫还可推出“青少年考古盲盒”等定制化产品,设计“故宫小侍卫闯关游戏”等,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能够让游客在情境中学习,增强他们对故宫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角色扮演活动也是提升研学旅游体验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让游客扮演历史人物或宫廷角色,参与到故宫的历史故事中,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故宫可通过开发文化故事线,将故宫的历史故事、传说和人物融入到研学旅游产品中。结合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可以进一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例如设计以“皇帝的一天”为主题的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模拟的历史场景中,亲身感受古代帝王的生活与决策过程。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能增强游客的参与感,还能使他们在游览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文化理解。
4.3 优化教育与旅游融合
在优化教育与旅游融合的过程中,构建系统课程体系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设计多样化的课程模块,如专题讲座、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课程内容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和学习需求进行调整,以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故宫目前的研学教育多以单向讲解为主,在课程体系化和师资专业化方面有待加强。可以借鉴南京博物院构建的“基础认知-专题探究-实践创作”三级课程体系,针对中小学生、大学生、成人等不同群体设置差异化课程,并引入学分制评价体系。在师资建设上,故宫可借鉴湖南省博物馆“专家+讲解员+志愿者”的多元师资模式,邀请故宫研究院专家、高校教授担任课程导师,同时加强对内部讲解员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使其具备课程设计和引导学生探究的能力。此外,故宫可与中小学联合开发校本课程,将故宫研学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定期举办“故宫文化进校园” 活动,实现教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和长效发展。
4.4 强化营销推广
故宫虽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但在新媒体营销和精准推广还应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和线上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的优势。例如,故宫可参考河南博物院与直播平台合作举办“考古盲盒”线上发布会的模式,开展研学产品线上预售活动,并邀请旅游达人、教育博主进行直播带货和体验分享。同时,打造特色品牌形象是提升故宫研学旅游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可通过整合故宫独特的文化资源,设计具有文化内涵和视觉冲击力的品牌标识,增强游客对品牌的认知和记忆。另外,故宫还可以借鉴敦煌研究院与时尚品牌联名推出文创产品的做法,与教育机构、在线学习平台合作,开发“故宫研学在线课程”“宫廷文化知识付费内容”,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营销矩阵。还可以定期举办“故宫研学文化节”,邀请游客、学者、媒体共同参与,通过论坛、展览、表演等多元形式提升品牌影响力,扩大研学旅游产品的市场覆盖面。
参 考 文 献
[1]李秀桂.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研学旅游助推海南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J].西部旅游,2024,(07):97-99.
[2]王加敏,黄信捷.体育旅游与研学融合评估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0(02):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