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语文语言积累策略研究
王锦侃
义乌市黎明湖小学
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石。传统语言积累教学多局限于课堂与教材,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导致积累效率低下、语言运用能力薄弱。随着新课标对“情境性”“实践性”的强调,将生活情境引入语言积累教学成为必然趋势。生活情境具有真实性、趣味性、关联性等特点,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与真实的运用场景,激发其主动积累与运用的内驱力。本研究聚焦中高段学生认知特点,结合语文教材内容,探索基于生活情境的语言积累策略,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生活情境的挖掘,从教材到生活的延伸
语文教材内容紧密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宛如一座蕴藏丰富的宝藏,为教师挖掘生活情境、助力语言积累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素材。以中段教材为例,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以秋雨为灵动的线索,巧妙串联起秋天斑斓的色彩、馥郁的气味以及动植物的奇妙变化等场景,其语言生动优美,极具感染力。在教学时,教师可巧妙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投身于校园或社区的秋景之中,让他们用明亮的眼睛去观察,用细腻的心灵去感受。学生或许会惊喜地发现,银杏叶宛如金色的小扇子,在秋风中轻轻摇曳;枫叶则似燃烧的火焰,红得夺目。此时,教师顺势引导,让学生积累“金黄灿烂”“层林尽染”“红叶似火”等词语,并鼓励他们模仿课文的优美句式进行描述:“秋天的风,把金黄给了银杏树,一片片叶子像金色的小扇子,扇走了夏日的炎热;秋天的风,把火红给了枫树,一枚枚枫叶像燃烧的火焰,点燃了秋天的激情。”通过这样的生活观察与语言实践,学生不仅深化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在真实可感的情境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让文字在心中生根发芽。
高段教材则更注重文化与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描绘了童年与祖父在园中劳作的温馨场景,充满了浓浓的亲情与生活的趣味。教师可结合学生自身的家庭生活,引导他们回忆与长辈共同劳动的美好经历,如“帮奶奶择菜”“和爷爷种花”等。在回忆中,学生仿佛又回到了那些温暖的时光,阳光洒在菜畦里,黄瓜藤顺着竹架努力攀爬,他们和奶奶蹲在田埂上,一边细心地择菜,一边愉快地聊天,笑声在园子里久久回荡。此时,教师鼓励学生运用积累的词语,如“生机勃勃”“其乐融融”等,将这段经历生动地描述出来,使语言积累更具温度与深度,让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
二、情境化教学策略的实施,从积累到运用的转化
情境化教学策略的关键在于营造真实或模拟的生活场景,促使学生于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的过程中,实现语言从积累到运用的自然转化。在中段教学中,以校园美食节情境为例,教师可精心设计一系列活动。美食介绍任务环节,学生分组挑选一种校园美食,像香煎豆腐、水果沙拉等。他们通过查阅资料、细致观察实物,积累与美食相关的丰富词语,如外酥里嫩描绘口感、酸甜可口形容味道。随后撰写介绍词,将积累的词语融入其中,为后续表达筑牢基础。角色扮演互动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学生分别化身小厨师、美食评论家和顾客,模拟美食节现场交流。小厨师自信满满地介绍:这道糖醋排骨色泽红亮诱人,酸甜比例恰到好处,肉质鲜嫩多汁,每一口都是享受,欢迎大家品尝。美食评论家则从色香味等方面点评,顾客提出疑问或表达喜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于真实语境中自然运用积累的词语,语言表达能力在互动中逐步提升。评价与反馈环节不可或缺。教师引导学生从用词准确性、表达流畅性、情感感染力等维度互评。针对用词单一问题,推荐学生积累香气扑鼻、垂涎欲滴等词语,丰富表达层次。
高段教学可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创设更具挑战性的情境。学习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后,教师组织环保小记者采访活动。学生围绕校园垃圾分类主题设计采访问题,如平时如何进行垃圾分类、认为垃圾分类的难点是什么。在此过程中积累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专业术语,并撰写采访稿。模拟真实采访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言素材,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与问题解决能力,实现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协同发展。
三、语言积累与生活实践的融合,从课堂到生活的延伸
语言积累并非孤立存在,其最终目标是为生活实践服务。教师需探寻有效途径,推动语言积累与生活实践深度融合,实现从课堂到生活的自然延伸。生活笔记记录是促进融合的基础方式。鼓励学生准备一本生活语言积累本,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及时记录下来。当学生看到小区里的桂花绽放,空气中弥漫着甜丝丝的香气时,便可积累香气四溢、沁人心脾等生动词语。同时,模仿课文《桂花雨》的写作手法,描述桂花像金色的小星星,躲在绿叶间,微风拂过便纷纷扬扬飘落,仿佛下了一场香甜的雨。通过长期坚持记录,学生能逐渐养成观察生活、主动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让生活中的点滴成为语言积累的源泉。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能拓宽融合的维度。结合科学、美术等学科,设计综合性的语言积累任务。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后,教师与科学教师携手开展恐龙探秘项目。学生需查阅资料、制作恐龙模型,在此过程中积累庞然大物、凶猛异常等与恐龙相关的词语,并撰写研究报告。这种跨学科整合的方式,不仅让学生积累了更丰富的语言素材,还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语言积累更具深度和广度。家校共育机制则为融合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册等渠道,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语言积累实践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开展家庭成语接龙、亲子共读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家庭语言学习氛围。教师还可推荐亲子共读书目,如《中国民间故事》《昆虫记》等,鼓励家长与孩子分享阅读心得,共同积累优美词句,让语言积累从课堂延伸到家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结束语:生活情境为小学语文语言积累教学提供了广阔空间。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实施情境化教学策略、促进语言积累与生活实践的融合,学生能够在真实语境中积累语言素材,提升运用能力,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数字化技术在情境创设中的应用,为语言积累教学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董锡琴.巧设情境,激活课堂——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的运用[J].语文新读写, 2021(6):0172-0172.
[2]房丽.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学苑教育, 2024(10):52-54.
[3]陈玉霞.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策略研究[J].学苑教育, 2023(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