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机场行李处理系统优化路径探索

作者

刘佳

中国民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引言: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机场行李处理系统的高效运行愈发重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其优化带来新契机。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可深入剖析行李处理流程,发现隐藏问题,探索科学合理的优化路径,以提升机场整体运营水平。

1.大数据在机场行李处理系统的应用基础

1.1 数据采集方式

机场行李处理系统的数据采集需覆盖行李流转全流程,通过多设备协同实现数据实时获取。在行李托运环节,利用柜台 RFID 阅读器采集行李标签信息,包括行李编号、目的地、旅客信息等;行李运输过程中,通过传送带旁的红外传感器与摄像头,记录行李位置、传输速度及是否出现倾斜、卡顿等状态数据;行李分拣环节,依托分拣机内置的重量传感器与扫码设备,收集行李重量、分拣准确率等数据;还可对接机场航班信息系统,获取航班起降时间、延误情况等数据,以及通过旅客服务平台收集行李丢失、破损等反馈数据,形成覆盖“托运-运输-分拣-交付”全链条的多维度数据采集网络,为后续大数据分析提供完整数据支撑。

1.2 数据存储架构

机场行李处理系统的大数据存储需兼顾安全性、扩展性与访问效率,采用分层存储架构实现数据高效管理。架构底层为基础存储层,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存储海量原始数据,如行李流转日志、传感器实时数据等,满足大规模数据的长期存储需求;中间层为数据集成层,通过数据仓库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整合与标准化处理,去除冗余数据、修正错误数据,形成结构化的行李处理数据集,便于后续分析调用;顶层为数据服务层,搭建数据访问接口与缓存机制,为行李分拣优化、故障预警等应用场景提供高效数据查询与调用服务,同时支持根据业务需求动态扩展存储容量,应对节假日等行李量激增情况,确保数据存储架构始终适配系统运行需求。

1.3 数据安全保障

机场行李处理系统的大数据安全需从技术与管理两方面构建防护体系,保障数据完整性与隐私性。技术层面,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对传输与存储的行李数据、旅客信息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被非法窃取或篡改;部署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控数据访问行为,拦截异常访问请求,避免系统遭受网络攻击;同时建立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定期对关键数据进行异地备份,确保数据在硬件故障、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下可快速恢复。管理层面,制定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管理制度,明确不同岗位人员的数据操作权限,避免越权访问;定期开展数据安全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数据安全意识,规范数据操作流程。

2.基于大数据的机场行李处理系统问题分析

2.1 流程冗余问题

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机场行李处理系统存在明显的流程冗余问题,导致处理效率降低。例如,部分机场行李分拣环节仍采用“统一分拣-二次复核”流程,大数据统计显示,该流程中二次复核的行李中, 90% 以上为无异常的常规行李,复核环节不仅未显著提升分拣准确率,反而使每件行李的分拣时间增加 15-20 秒;平均运输距离较最优路径增加 30% ,既浪费设备资源,又延长行李处理周期,这些流程冗余问题通过大数据的流程节点耗时统计与路径分析可清晰识别,为后续优化提供明确方向。

2.2 信息传递延迟

大数据分析表明,机场行李处理系统各子系统间存在信息传递延迟问题,影响系统协同运行效率。例如,行李托运系统与分拣系统间的信息传递存在 2-3 分钟延迟,当旅客办理托运后,行李信息需延迟一段时间才能同步至分拣系统,导致分拣系统无法及时根据行李目的地调整分拣策略,易出现分拣队列堆积;此外,航班延误信息传递至行李处理系统时也存在延迟,大数据显示,航班延误信息平均延迟5-8 分钟同步至行李分拣环节,此时部分行李已按原航班计划完成分拣,需重新调整分拣路径,不仅增加工作量,还可能导致行李错运,信息传递延迟已成为制约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问题。

2.3 设备利用不均

基于大数据的设备运行数据分析发现,机场行李处理系统存在严重的设备利用不均问题,造成资源浪费。例如,通过对传送带、分拣机等设备的运行数据统计,部分高峰时段核心分拣机的利用率达 95% 以上,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而同期边缘区域的分拣机利用率仅为 40%-50% ,设备负荷差异显著;传送带系统也存在类似问题,靠近托运柜台的传送带因行李集中投放,利用率长期维持在 85% 以上,易出现拥堵,而远离柜台的传送带利用率不足 50% ,设备闲置情况明显。这种利用不均不仅降低整体系统处理能力,还可能因高负荷设备长期运行导致故障概率增加,影响系统稳定性。

3.机场行李处理系统优化路径策略

3.1 优化数据处理算法

通过优化大数据处理算法,提升机场行李处理系统的运行效率与决策科学性。针对行李分拣环节,引入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行李分拣预测模型”,该模型基于历史行李数据、航班信息等,提前预测不同目的地、不同时段的行李流量,动态调整分拣机的分拣优先级与运行参数,例如在高峰时段自动提升热门目的地行李的分拣速度,减少分拣队列堆积;针对设备调度,采用智能调度算法分析各设备的实时负荷与运行状态,根据行李流量变化动态分配行李处理任务,如将核心区域溢出的行李自动分流至边缘闲置设备,实现设备负荷均衡。

3.2 加强系统间协同合作

以大数据为纽带,加强机场行李处理系统与各关联系统的协同合作,打破信息壁垒。建立统一的大数据协同平台,实现行李处理系统与航班信息系统、旅客服务系统、安检系统的数据实时共享与同步,例如航班信息系统将航班起降、延误等数据实时推送至行李处理系统,系统可即时调整行李分拣与运输计划,避免因信息延迟导致的错运;行李处理系统将行李分拣进度、异常情况等数据同步至旅客服务系统,旅客可通过手机APP 实时查询行李位置与状态,提升服务体验。

3.3 建立动态监控与预警机制

依托大数据分析构建机场行李处理系统的动态监控与预警机制,实现问题提前识别与及时处置。搭建实时监控平台,整合各设备传感器数据、行李流转数据,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直观呈现系统运行状态,如传送带速度、分拣机负荷、行李堆积数量等,工作人员可实时掌握系统运行情况;基于历史故障数据与实时运行数据,构建故障预警模型,对设备异常运行参数、行李流转异常节点进行分析,当检测到设备负荷超出安全阈值、行李运输时间异常延长等情况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号,并推送至相关工作人员,同时提供故障处置建议,如提示检修高负荷分拣机、调整拥堵传送带的运行速度。

结束语:综上所述,基于大数据分析探索机场行李处理系统优化路径意义重大。通过对大数据的合理运用与深入分析,解决现存问题,实施有效优化策略,可显著提升机场行李处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机场行李处理系统向更智能、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帅帅.基于“智慧机场”的行李处理AGV 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2

2.

[2]李静,岳廷军.RFID 技术在机场行李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及运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16):63-64.

[3]李齐卿.浅析智能安检技术在机场行李处理系统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