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不同体位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比较

作者

王斌

沈阳航天医院 辽宁沈阳 110043

一、引言

急性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具有起病急、病情重 、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颅内压升高是急性脑出血患者常见且危险的病理生 威胁患者生命。同时,由于患者病情较重,长期卧床易引发多种 症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会影响 础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可在 入研究不同体位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质量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急性脑出血患者体位护理的理论基础

(一)颅内压调节机制

颅内压主要由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三者共同维持平衡。当急性脑出血发生时,颅内血肿的形成打破了这种平衡,导致颅内压升高。人体头部的位置和角度变化会影响静 脉回流和脑脊液循环。例如,适当抬高头部,可利用重力作用促进颅内静脉血回流,减少颅内淤血,从而降低颅内压;同时,改变头部位置还能调节脑脊液的分布和循环,对颅内压产生影响。

(二)并发症发生机制与体位的关系

①肺部感染:急性脑出血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等原因,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困难。若患者长期处于平卧位,呼吸道分泌物易在肺部积聚,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而合适的体位,如侧卧位或半坐卧位,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②压疮:患者长期卧床,身体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导致压疮。不同体位下,身体受压部位和压力大小不同。合理的体位变换和选择,可以分散身体压力,避免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降低压疮的发生率。③深静脉血栓:长期卧床使患者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血液瘀滞,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通过改变体位,如适当抬高下肢,可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

三、不同体位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一)平卧位

传统观念中,平卧位常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平卧位时,患者头部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颅内静脉回流相对较慢,不利于降低颅内压。研究表明,长时间保持平卧位,可能会使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颅内压升高,尤其是在患者存在脑水肿的情况下,平卧位会加重脑水肿,进一步升高颅内压。此外,平卧位还可能导致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引流不畅,引起肺部感染,从而间接影响颅内压。

(二)侧卧位

侧卧位是临床护理中常用的体位之 侧卧位可使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更容易引流,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从而避免因肺部感染导致的颅内压升 能够改善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有研究指出,将急性脑出血患者置于侧卧位,尤其是 侧卧位,可有效促进颅内静脉血回流,降低颅内压。此外,侧卧位还能减少患者舌后坠的发生,保持呼吸道通畅,为降低颅内压创造良好条件。

(三)半坐卧位

半坐卧位是指将患者床头抬高30°-60°的体位。半坐卧位能显著促进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其原理在于利用重力作用,使颅内静脉血更顺畅地回流至心脏,减少颅内血液瘀滞。同时,半坐卧位还能减少脑脊液在颅内的积聚,进一步调节颅内压。临床实践表明,采用半坐卧位护理急性脑出血患者,可有效降低颅内压,且效果优于平卧位。此外,半坐卧位还能减少胃内容物反流,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风险,间接对颅内压产生积极影响。

四、不同体位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一)肺部感染

①平卧位:如前文所述,平卧位时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难以引流,容易积聚在肺部,为细菌滋生提供了良好环境,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相关研究显示,采用平卧位护理的急性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②侧卧位:侧卧位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使痰液更容易咳出或吸出,减少了肺部感染的机会。研究表明,侧卧位护理可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尤其是定时翻身更换侧卧位方向,能进一步提高痰液引流效果,降低感染风险。 ③ 半坐卧位:半坐卧位使患者肺部处于相对低位,更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同时,半坐卧位可减少胃内容物反流,避免反流物误吸入肺部,从而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临床数据表明,采用半坐卧位护理的急性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平卧位患者。

(二)压疮

①平卧位:平卧位时,患者骶尾部、足跟等部位持续受压,压力集中,血液循环受阻,容易发生压疮。尤其是对于身体消瘦、营养不良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平卧位更容易导致压疮的形成。②侧卧位:侧卧位改变了身体受压部位,将压力分散到身体的侧面,如肩部、髋部等。定时更换侧卧位方向,可使身体各部位轮流受压,避免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从而降低压疮的发生率。③半坐卧位:半坐卧位时,患者身体与床面形成一定角度,压力分布相对均匀,减少了骶尾部等部位的压力。但半坐卧位可能会增加坐骨结节等部位的压力,因此需要在坐骨结节等部位垫软枕,以减轻压力,预防压疮的发生。总体而言,半坐卧位结合有效的减压措施,可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三)深静脉血栓

①平卧位:平卧位时患者下肢静脉血 尤其是在患者肢体 活动受限的情况下,更容易导致血液瘀滞,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②侧卧 肢静脉血液回流,减少血液瘀滞。同时,侧卧位还能使下肢肌肉处 脉血栓的发生率。③半坐卧位:半坐卧位通过抬高下肢,利用 栓的形成。此外,半坐卧位还能增加患者的活动空间,鼓励患者进 液循环,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五、结论

不同体位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显著影响。平卧位在调节颅内压和预防并发症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侧卧位和半坐卧位在促进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以及减少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临床护理中,应根据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和治疗阶段,合理选择体位护理方案,并注意定时更换体位,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同时,还应结合其他护理措施,如呼吸道护理、皮肤护理、肢体功能锻炼等,全面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探索更科学、更个性化的体位护理方案,为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韩亚南.分析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09):8-9.

[2] 李晓爽. 综合性手术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24,40(15):107-109.

[3]张卫平,赵扣玲,范雪娇,等.预防性护理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药物治疗期间的效果[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4,30(03):549-551.

作者简介:王斌(1975 年3 月-)女,汉,辽宁省台安县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内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