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班主任:创新实践研究初中班级育人模式核心素养视域
邱明
来凤县思源实验学校
引言
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背景下,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其育人功能愈发凸显。传统的班主任工作模式往往局限于纪律维护和事务处理,难以适应核心素养时代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指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就是班主任,这一定位要求班主任实现从"管理"到"赋能"的角色重塑。
"赋能"概念源于管理学,强调通过授权、支持和资源提供,激发个体内在动力和发展潜能。将其引入教育领域,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赋能型班主任不再仅仅关注班级秩序的维持,而是注重创设支持性环境,提供适性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社会情感技能,最终使学生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
本研究基于核心素养框架,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探索赋能型班主任的能力结构与实现路径,旨在为新时代班主任专业发展和班级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范式。
1 核心素养与赋能型班主任的内涵关联
1.1 核心素养对班主任工作的新要求
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这一目标要求班主任工作实现三个转变:从关注学生服从到促进自主发展,从单一管理到多元赋能,从经验型工作到专业型引领。班主任需要成为学生素养发展的设计者、支持者和评价者。
1.2 赋能型班主任的概念特征
赋能型班主任具有以下典型特征:一是发展性视角,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潜能;二是支持性定位,通过资源提供和环境创设促进学生成长;三是民主性风格,注重学生参与和自主管理;四是专业性实践,基于教育理论和实证研究开展工作。
1.3 核心素养与赋能型班主任的内在联系
核心素养为赋能型班主任提供目标导向,而赋能型班主任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班主任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活动设计、师生互动等方式,将核心素养要求转化为日常教育实践,使素养培养落地生根。
2 初中班主任工作的现实困境与转型需求
2.1 传统班主任模式的局限性
调查过后知道,当前现状初中班主任工作存在以下问题:工作内容事务化,约 70% 的时间用于日常事务处理;工作方法经验化,缺乏科学系统的专业支持;工作效果表面化,注重短期秩序而忽视长期发展;工作负担过重,影响专业提升和教育创新。
2.2 初中生发展特点对班主任工作的新挑战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具有独立性增强、情感波动大、同伴影响加深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班主任必须转变工作方式,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引导,从统一要求转向个性支持,从结果控制转向过程赋能。
2.3 育人改革对班主任角色的新期望
新课程改革、"双减"政策等一系列教育改革,都要求班主任成为教育教学的组织协调者、学生发展的指导促进者和家校合作的桥梁沟通者。班主任这个角色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3 赋能型班主任的核心能力框架
3.1 价值引领能力
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班级文化建设等。班主任要善于通过主题活动、榜样示范、文化浸润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2 情感支持能力
涵盖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沟通、危机干预等方面。班主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时识别学生的情绪困扰,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创建安全包容的班级氛围。
3.3 资源整合能力
包括校内资源协调、家校合作、社会资源利用等。班主任要善于识别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构建支持学生发展的资源网络和育人共同体。
3.4 数字赋能能力
涉及信息技术应用、数据驱动决策、数字资源建设等。班主任要利用数字工具提升工作效率,通过数据分析支持教育决策,借助网络平台拓展育人空间。
4 赋能型班主任的实现路径与策略
4.1 理念转型:从管理控制到发展赋能
开展班主任理念更新培训,组织教育理念大讨论,帮助班主任树立"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信念,实现从"要求学生适应教育"到"教育适应学生发展"的转变。
4.2 方法创新:从经验做法到科学实践
建立班主任工作室和教研组,开展行动研究和案例研讨,推广项目式管理、契约式管理、朋辈辅导等新型工作方法,提高班主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3 机制重构:从单兵作战到协同育人
构建班级教育团队,整合学科教师、心理教师、家长代表等力量;建立班主任与学科教师的协同机制,实现教学与教育的有机统一;完善家校社合作机制,形成育人合力。
4.4 平台建设:从传统管理到数字赋能
开发班主任工作平台,集成学生信息管理、家校沟通、活动组织等功能;建设班级数字空间,支持学生展示交流和自我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发展状况,提供个性化支持。
4.5 评价改革:从结果考核到发展性评价
建立班主任工作多元评价体系,将学生发展状况、家长满意度、专业成长等纳入评价指标;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突出班主任工作的育人效果。
4.6 保障支持:从任务分配到专业发展
减轻班主任事务性负担,配备班主任助理或学生干部协助日常工作;建立班主任专业发展阶梯,提供系统培训和支持;完善班主任激励保障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
5 实践案例:某初中赋能型班主任建设探索
某初级中学自 2022 年起开展赋能型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以下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构建"班主任专业能力标准",明确 4 个维度 12 项核心能力指标,为班主任专业发展提供指引。
二是实施"班主任成长计划",建立新班主任-成熟班主任-卓越班主任三级发展路径,提供差异化培训和支持。
三是开展"班级育人模式创新项目",鼓励班主任基于班级特点开展教育实验,形成特色育人模式。
四是建设"班主任数字工作平台",集成学生成长档案、家校沟通、活动管理等功能,提升工作效率。
经过两年实践,该校班主任工作满意度从 68% 提升至 92% ,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显著提高,家校合作更加紧密,多个班主任创新案例获得市级以上奖励。
结语
赋能型班主任是适应核心素养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是推动班级育人模式创新的关键力量。通过理念更新、能力提升、方法创新和机制保障,班主任可以实现从传统管理者到学生发展赋能者的角色转型,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完善实践模式,加强政策支持,推动赋能型班主任队伍建设,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未来学校视野下的班主任角色转型[J].教育研究,2023(2).
[2]李家成.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新路径:从管理到领导[J].中小学管理,2022(11).
[3]王卫东.核心素养背景下班主任课程领导力提升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23(5)
[4]刘次林.班主任情感领导力的内涵与培养[J].教育发展研究,2022(18).
[5]孙彩平.家校协同视域下班主任沟通能力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3(3).
[6]张聪.班级治理现代化: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J].教育学报,2022(6).
[7]赵福江.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