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谐波抑制与无功功率补偿技术
付伟
身份证号码:612723198009012417
1.引言
电能是现代社会主要能源,其质量关系国民经济各领域。理想电力系统应以恒定频率和正弦波形提供额定电压。但工业化加速使大量非线性负荷接入电力系统,如整流器、变频器等。这些设备改善生产工艺和控制效率,却成为主要谐波源和无功功率消耗源。谐波是电流或电压中频率为基波频率整数倍的分量,其产生使电压波形畸变,带来诸多危害,如增加线路和变压器损耗、导致电容器组击穿、使继电保护装置误动或拒动、影响精密仪器工作等。无功功率不足会造成系统电压波动或跌落、功率因数降低、设备容量利用不充分和电能浪费。传统无功补偿装置在谐波环境易损坏,早期谐波抑制方法有缺陷。所以,研究能同时抑制谐波和动态无功补偿的综合技术,对改善电能质量、保障电网安全和节能降耗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本文旨在梳理相关技术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2.谐波与无功功率问题分析
2.1 谐波的产生与危害
电力系统中的谐波主要来源于非线性负荷。其伏安特性不符合欧姆定律,导致即使施加正弦波电压,流过的电流也是非正弦的。通过傅里叶级数分解,该非正弦电流可被解析为与电源同频率的基波分量和一系列频率高于基波的谐波分量。
谐波的危害主要体现在:
设备过热:谐波电流在电网阻抗上产生谐波压降,使电压波形畸变,增加了所有接入设备的铁损和铜损,导致发热加剧,绝缘老化。
谐振问题:系统电感与无功补偿电容器组可能在某次谐波频率下形成并联或串联谐振,放大了数倍甚至数十倍的谐波电流和电压,极易导致电容器烧毁。
影响保护与控制装置:畸变的波形可能导致继电器误判,造成误跳闸,影响供电可靠性。
对通信系统干扰:谐波磁场可能对邻近的通信线路产生电磁干扰。
2.2 无功功率的需求与影响
无功功率是用于建立交变磁场和电场所需的能量,它本身并不做功,但却是能量交换和传输所必需的。异步电动机、变压器等感性负荷需要消耗大量的无功功率。
无功功率不足带来的主要问题有:
电压稳定性下降:无功功率的短缺会导致输电线路末端电压显著下降,严重时可能引发电压崩溃,造成大面积停电。
增加网损: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会加大线路电流,从而增加有功功率的损耗(线损)。
降低设备利用率:为了输送无功功率,发电机和输电线路的容量被部分占用,降低了其输送有功功率的能力。
谐波与无功问题往往同时出现,相互交织,使得电能质量问题复杂化。因此,综合治理是必然趋势。
3.主流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技术
3.1 无源补偿技术
无源电力滤波器(PPF):由电感、电容和电阻元件组合而成,通常调谐至特定次谐波频率(如 5 次、7 次、11 次)。其原理是为谐波电流提供一个低阻抗通路,将其旁路,从而阻止其注入电网。PPF 结构简单、投资低、技术成熟,且能提供一定的无功补偿。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滤波效果依赖于系统阻抗,容易发生谐振;只能滤除特定次数的谐波,对次数变化的谐波适应性差;体积庞大。
静止无功补偿器(SVC):一种典型的传统动态无功补偿装置,通常采用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配合固定电容器(FC)或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SVC 可以快速平滑地调节容性或感性无功功率,从而稳定系统电压、改善功率因数、抑制电压闪变。但 SVC 本身也是谐波源(TCR 会产生大量谐波),通常需要配套安装 PPF,且响应速度慢于全控型器件构成的装置。
3.2 有源补偿技术
有源电力滤波器(APF):APF 是解决谐波问题革命性的技术。其核心思想是“检测-控制-补偿”。通过实时检测负载电流中的谐波分量,然后通过电压源型或电流源型变流器,产生一个与谐波分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补偿电流,注入电网中,从而抵消负载产生的谐波,使电网电流保持正弦。APF 具有高度可控性和快速响应性,能同时动态补偿谐波、无功功率和不平衡电流,滤波效果不受系统阻抗影响。缺点是初期投资成本较高,控制算法复杂。
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SVG):也称为静止无功发生器,是 SVC的升级换代产品。它采用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如 IGBT、IGCT)构成的电压源型变流器。通过控制其交流侧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可以灵活地吸收或发出无功功率,实现动态无功补偿。STATCOM 响应速度极快(毫秒级),无需大容量储能电容,运行特性不受系统电压影响,且在低电压时仍能提供较强的无功支撑。它是目前动态无功补偿的主流技术,但其主要功能集中于无功调节,谐波治理能力有限。
3.3 混合补偿技术
为了结合无源技术经济和有源技术高效的优点,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HAPF)应运而生。HAPF 通常由一个小容量的 APF 和一个大容量的 PPF 串联或并联构成。PPF 承担大部分谐波或无功的补偿任务,并承受主要的电压/应力;APF 则起到改善系统滤波特性、阻尼谐振、补偿 PPF 无法滤除的谐波的作用。这种组合极大地降低了有源部分的容量和成本,同时获得了接近纯 APF 的补偿性能,在经济性和性能之间取得了优异平衡,是当前工业应用的热点。
4.综合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
在实际工业场景中,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往往是协同进行的。例如,在轧钢厂、电弧炉等场合,通常采用“TSC+APF”或“PPF+SVG”的方案。TSC 或 PPF 负责提供基波无功补偿和滤除主要特征谐波,而 APF 或 SVG则负责动态补偿剩余谐波、抑制闪变和提供快速无功支撑。
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装置多功能化:单一的补偿装置将向着同时具备谐波滤除、无功调节、电压稳定、不平衡补偿等多功能融合的方向发展。
控制智能化与数字化:随着人工智能和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的进步,补偿装置的控制策略将更加智能。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如机器学习)的谐波检测与预测、自适应控制、故障自诊断等将成为标准功能。
结构模块化与标准化:采用模块化多电平(MMC)等拓扑结构,便于扩展容量、提高可靠性、简化制造和维护过程。
协同与集群控制:在配电网中,多个分布式补偿装置通过云平台或边缘计算进行协同优化控制,实现区域电能质量的整体优化管理,是未来智能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5.结论
电力系统的谐波与无功功率问题是现代电力电子化负荷带来的严峻挑战。本文分析主流技术得出结论:无源滤波器(PPF)和静止无功补偿器(SVC)技术成熟、成本低,但应对复杂谐波环境和动态补偿需求有固有缺陷;有源电力滤波器(APF)和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SVG)是电能质量问题的最先进解决方案,响应快、功能多、性能优,是技术发展主流方向;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HAPF)等混合技术结合无源和有源装置优点,保证优异补偿性能同时显著降低成本,有极高工程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兆安,杨君,刘进军.谐波抑制和无功功率补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2]罗安,章兢,姚舜,等.大功率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复合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28(15):13-19.
[3]肖湘宁,韩民晓,徐永海.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