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测绘项目管理中的有效途径探讨
张勋
身份证号码:12010419820918511X
引言
不动产测绘是不动产登记、交易、开发等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不动产测绘项目的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不动产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以及各种权益的保障。但是在不动产测绘项目管理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的风险和挑战,诸如技术风险,环境风险,法律法规风险等。而这些风险很可能会危害到测绘数据的准确性,也会给项目的进程以及花费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在不动产测绘项目管理中寻找有效的途径就显得十分必要。
1 不动产测绘项目管理基础概念
不动产测绘项目管理是依靠项目管理理论,联系不动产测绘特点而产生的系统性管理运动,覆盖项目的全部生命周期,即从项目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其核心是在时间、在成本、质量三大限制下,依靠规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方式,将测绘技术、人员、设备、数据等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做到精准地获取到不动产的权属、位置、界址、面积、用途等这些关键的信息。
其为测绘技术实践同不动产管理需求间的纽带,须要遵从项目的常规逻辑,也要符合测绘工作特有的特性,重视法定的数据和对精度的要求,既要顾及外业勘测流动的特点也要顾及内业处理严格要求。从本质上讲,不动产测绘项目管理是技术规范性和管理科学性的结合体,它的终极目标就是产生出符合法律法规标准、满足产权登记、规划建设等实际需要的测绘成果,为不动产交易、监管、维权等活动给予可靠的数据保障。
2 不动产测绘项目管理中的风险与挑战分析
2.1 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属于不动产测绘项目开展过程中的重要隐患,产生于技术选择,设备功能,数据处理等方面。测绘技术迭代加速,传统全站仪、GPS与无人机航测、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并存,如果项目前期没有根据测绘区域地形复杂程度、精度需求等情况合理选型,会造成技术与需求不匹配问题,造成数据采集效率低下或者精度不足。
从设备上看,测绘仪器的稳定性会影响成果质量,长期户外作业造成的仪器损耗,以及不能及时校准带来的测量误差超出规范允许值的情况。数据处理环节的风险更为隐蔽,从外业数据采集到内业建模、坐标转换,任何一个步骤的算法问题或者操作错误都会产生连带反应,导致数据失真。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的不同也会加大风险,对新型技术的掌握不足,操作流程不规范,都会使得技术的优势变成质量隐患。
2.2 环境风险
不动产测绘项目的大多数是在复杂的多变的户外环境中开展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不确定都是挑战。自然环境上,极端天气如暴雨、强风、高温等都会直接打断外业勘测工作,拖延工期,损坏精密测绘仪器;地形条件复杂也会造成麻烦,山地、水域、密布建筑群等地区会挡住测量信号,影响卫星定位精度,增加勘测难度。
人文环境带来的风险容易被忽略,测绘区域内权属问题会引起相关方阻挠,导致测绘范围受限;没有提前与施工单位、社区居民等相关方沟通,容易出现作业扰民的情况,产生冲突;部分地区的交通管制、保密等行政限制,都会打乱原有的测绘计划。这些环境因素互相联系,突发的,难以控制的状况给项目进度和安全带来巨大压力。
3 不动产测绘项目管理的有效路径探析
3.1 完善项目管理组织架构的构建
科学的组织架构是不动产测绘项目高质运行的关键要素,要破除以往“重技术轻管理”模式,形成责权明晰、齐心合力的组织架构。项目在开始的时候应该建立专项管理团队,明确项目经理的主要统筹工作,然后按照“技术执行、质量控制、资源保证、合规审核”划分职能模块,配给专业的人去负责具体的事务,防止职能交叉或者管理空白。
在架构设计上要体现出专业的特点,根据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来调整层次:小项目可以采用直线式架构,简化决策;大跨区域项目要引入矩阵式管理,把技术资源和区域管理结合起来。还要有明晰的权责清单和沟通机制,保证从项目经理到一线测绘人员都能明白自己的职责边界,各个模块可以迅速响应需求,做到“决策-执行-反馈”闭环管理,给项目全生命周期运行提供组织上的保证。
3.2 加强沟通与协调
沟通协调成为解开不动产测绘项目诸多合作方难题的重点内容,内部及外部各方都需要形成全方位覆盖的沟通体系。内部沟通要注重效率和精准,通过每天早会、每周例会等形式同步进度,解决技术上的分歧,用协同办公平台做到数据、文档的实时共享,防止信息传递不及时造成的重复劳动。遇到技术难题时可以建立跨部门研讨机制,把内业和外业的人员专业优势集中起来快速破局。
外部沟通要兼顾针对性与前瞻性,项目前期就主动对接不动产登记机构,建设单位这些需求方,确认成果标准,交付节点这类要点;与测绘范围的权属人,社区管理方等事先沟通,解释作业过程,意义,寻求配合,减轻现场阻力;同监管部门常来常往,随时了解新出台的法规和标准变动,保证项目符合要求。在沟通时需要考虑方式方法的匹配,对专业的机构用技术的语言精准对接,对公众就用通俗的表达来解释,这样可以提高沟通的效果。
3.3 实施项目监控与评估
全周期的监控和评判是把控项目质量、进程及费用的关键方法,务必形成事先警戒、事中操控,事后复盘的体系。事前阶段根据项目的具体目标来设置一些量化的监控指标,包括测绘的精度误差范围,每天的工作量,成本消耗的上限等等,确定好指标的预警阈值以及相应的应对预案,为之后的监控做准备。
事中监控要靠技术和人工双管齐下,在测绘数据实时传输系统上,对现场采集的数据做动态检验,及时发现精度偏差然后去校正;用甘特图等方式跟进度,对照计划和实际完成的情况,对于那些落后的部分找出原因,调整资源投放;定期展开成本核算,预防多余的设备租赁以及人力投入的浪费。项目收尾之后需要对项目进行整体评价,从成果质量、进度完成率、成本控制情况等方面来总结经验,编写出评价报告,并存入项目知识库当中,为以后的项目管理提供依据。
3.4 信息化技术在管理效率提升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应用更加深入,这是不动产测绘项目升级的必然选择,可以使项目管理模式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采纳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汇集进度,质量,费用,资源等核心资料,借助可视化仪表盘即时表现项目运作状况,好让项目经理牢牢把控全局局势,加快决策速度。
在技术实施过程中,借助 BIM(建筑信息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建立一体化测绘管理平台,做到外业数据采集、内业处理、成果输出的无缝衔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用物联网技术对测绘设备开展远程监管,随时了解设备运转情况与位置信息,改善设备调度,并提早预警故障。数据安全管理上,用加密存储,权限分级等方法,保证测绘数据在传输和存储的过程中安全,还要符合数据合规的要求。信息化工具的应用可以减小管理成本但更可以通过数据的协同将整个项目进行更好的把控。
结语
所以不动产测绘项目管理是保证不动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对不动产测绘项目管理有效途径的探索和实践有着深远的意义。面对技术风险、环境风险、法律法规风险等各种风险,通过对不动产测绘项目的管理组织架构、沟通、协调、项目监控、评估以及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管理效率等多种有效的手段,能够有效的提高不动产测绘项目管理水平。以上途径不仅可以保证测绘数据准确可靠,而且可以提升项目执行效率,减少管理成本,给不动产市场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文佳.信息化测绘技术在不动产测绘中的应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6):95-97.
[2]杜易阳,王娟.测绘工程技术在不动产测量中的具体运用[J].科技风,2024(34):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