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升学考试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作者

李青华

四川省盐业学校 四川省自贡市 643000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本科生升学深造的意愿持续增强。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虽较往年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 300 万人以上,其中工商管理、财务管理、旅游管理类专业作为热门报考方向,竞争尤为激烈。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培养具备旅游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及相关领域从事管理、服务与研究工作的专业,在升学考试背景下,其教学目标不仅要满足学生就业需求,还需兼顾学生考研、出国留学等升学深造的需求。然而,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仍存在课程设置偏重实践操作、理论深度不足,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缺乏对学生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师资队伍中具有高学历、科研背景的教师比例较低等问题,难以满足升学考试对学生理论素养、学术能力的要求。因此,深入研究升学考试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二、升学考试背景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影响

(一)对教学目标的影响

传统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主,重点满足旅游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在升学考试背景下,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外语水平,以应对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专业理论考试、英语考试以及后续的科研学习。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在保留实践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理论知识深度、学术思维与科研能力的培养,实现 “就业导向” 与 “升学导向” 的有机结合。

(二)对课程体系的影响

升学考试中,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考试科目通常包括旅游管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等专业核心理论课程,同时还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此外,英语、政治等公共基础课程也是升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占比较高,理论课程内容较为浅显,且与升学考试大纲衔接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额外花费大量时间补充学习相关知识,增加了学生的备考负担。因此,升学考试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需要进行优化,加强与升学考试相关的理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三、升学考试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与升学需求脱节

理论课程深度不足:当前旅游管理专业理论课程多以基础概念和原理讲解为主,缺乏对专业前沿知识、学术热点问题的探讨,导致学生理论基础薄弱,难以应对升学考试中对理论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例如,在旅游经济学课程中,仅介绍基本的供求理论、成本收益理论,而对旅游产业经济分析、旅游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等深层次内容涉及较少,无法满足考研试题中对旅游经济问题的深度分析需求。课程设置与考试大纲不匹配:升学考试中,不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存在差异,但核心考点较为集中。然而,当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对升学考试大纲的研究,课程内容与考试重点衔接不够紧密。

(二)教学模式传统单一,缺乏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传统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采用 “教师讲、学生听” 的单向教学模式,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大量知识,但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无法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缺乏科研能力培养环节: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酒店实习、景区导游等技能型实训,而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课程教学中很少涉及学术论文写作、科研项目设计等内容,学生缺乏撰写学术论文、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导致学生科研素养较低,难以适应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学习。

四、升学考试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一)优化课程体系,实现与升学需求的有效衔接

加强专业核心理论课程建设:根据升学考试中专业核心科目的要求,调整专业核心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增加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旅游管理学课程中,除了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外,还应引入旅游管理前沿理论、学术热点问题,如智慧旅游管理、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管理等内容,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在旅游经济学课程中,增加旅游产业经济分析、旅游投资与融资、旅游经济政策等深层次内容,提高学生对旅游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同时,邀请行业专家和高校教授参与课程大纲的制定和修订,确保课程内容与升学考试大纲和学术研究前沿接轨。

(二)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学术素养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单向讲授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中,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围绕“旅游目的地规划中的生态保护问题”“乡村旅游规划的创新模式” 等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学术表达能力;在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旅游市场营销策划项目,从市场调研、目标市场定位、营销策略制定到方案实施与评估,全程参与项目运作,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结论

升学考试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以及质量保障机制等多个方面。本文通过分析升学考试背景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影响,剖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平衡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以及完善质量保障机制等教学改革路径。通过实施这些改革措施,有望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又具有较高实践水平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满足学生升学深造和旅游行业发展的双重需求。

参考文献;

[1]唐梓原.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与实施[J].学周刊,2025,(22):25-28.

[2]李安琪,周义龙.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旅游纵览,2025,(14):47-49.

[3]陈春梅,力元.交旅融合新态势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职业教育能力探究[J].旅游纵览,2025,(14):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