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学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研究

作者

王秋兰

152722199010222144

摘要:本文聚焦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剖析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相关理论及原则,阐述绿色建筑应用的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现状、技术应用情况以及政策支持与行业标准。进而从 技术创新、设计理念创新、市场与产业发展三个维度,全面探讨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克服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发展趋势;技术创新;

引言

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筑行业作为资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其绿色转型迫在眉睫。作为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手段,绿色建筑设计正逐步成为研究热点和建筑领域的实践方向。但是,目前在理论体系、技术应用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绿色建筑设计还面临着不小的难题和挑战。深入研究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基础、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不仅有助于完善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体系,还能为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一、绿色建筑设计理论基础

1.1绿色建筑设计概念

绿色建筑设计(GreenBuildingDesign)是一种建筑设计方法,它融合了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它以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为考量,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维护到最后的拆除回收,每一个环节都致力于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消极影响。规划阶段,强调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对场地的地形、地貌、植被等自然条件给予充分的尊重。建设阶段,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强调选择环保材料和应用节能技术,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排放。在运行阶段,强调通过智能系统优化能源利用,以达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目的。而拆迁环节,则侧重于建筑材料的循环再利用,降低废料的产生。绿色建筑设计旨在为大众创造一个健康、舒适、高效的空间,实现建筑与自然的良性互动,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1.2相关理论及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融合了多种理论体系,其中生态建筑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最为重要的支撑理论。生态建筑理论强调建筑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融合,通过利用自然通风、采光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能耗。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建筑既要符合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透支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在设计中遵循多项原则,生态性原则是基础,确保建筑融入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经济性原则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注重成本的合理控制,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以人为本原则把人的需求放在首位,从使用者的健康、安全和舒适角度出发,优化空间布局和设施配置。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现状分析

2.1应用现状

从全球范围来看,众多发达国家已将绿色建筑理念深度融入城市建设,如丹麦博根斯贝格生态社区,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建筑布局以及高效的节能技术应用,实现了社区能源的自给自足。在我国大型城市中,绿色建筑项目也不断涌现,像深圳的建科中心,以绿色设计为核心,在建筑外观、内部空间利用上都展现出绿色优势,成为城市绿色发展的标杆。从建筑类型来看,不仅公共建筑积极践行绿色设计,住宅领域也在逐渐推广普及绿色建筑,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将绿色建筑理念融入到住宅产品开发中。绿色、健康、舒适的居住产品,也受到消费者青睐。

2.2技术应用情况

在技术层面,绿色建筑设计涉及多项关键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成熟度较高,太阳能热水器、光伏板在建筑中广泛应用,为建筑提供热水和部分电力。地源热泵技术通过对地下浅层地热资源的利用,实现建筑供热与制冷,在北方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的应用实践。在建筑材料方面,新型保温材料的研发应用,如真空绝热板和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大大增强了绿色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了能源消耗。与此同时,智能控制系统也在绿色建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外环境参数,系统自动调节照明、通风和空调设备,实现能源的精准利用,进一步优化建筑运行的效能。

2.3政策支持与行业标准

现阶段,我国已经制定了促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一系列鼓励政策,如对绿色建筑项目给予财政补贴、给予税收优惠等。在行业标准方面,目前国内已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从多个维度对绿色建筑进行量化评价,规范建筑设计和施工行为,包括节地和室外环境、节能和能源利用、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利用等。在国际上,美国LEED认证、英国BREEAM认证等,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为促进绿色建筑技术与理念在世界范围内交流与传播提供了国际通行标准。尽管绿色建筑设计取得一定进展,但在技术落地、成本控制和观念普及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要进一步突破和完善。

三、绿色建筑设计发展趋势分析

3.1技术创新趋势

绿色建筑在能源供给方面,将进一步拓展新能源技术利用。新能源的技术发展今后将向多样化、高效化的方向迈进。除了现有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外,生物质能也将成为一个主要的能源供给模式。利用生物质能为建筑供暖,不仅可以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还可以将废料资源化。在太阳能领域,新型光伏材料不断涌现,转化效率高、成本低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望在一体化建筑光伏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绿色建筑与智能科技的融合,不仅能实现能源的精准调控,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建筑运行策略。例如,智能视窗在保证采光的同时,还能根据光线强度、室内温度等自动调节透光性,减少空调、灯光的消耗。

3.2设计理念创新趋势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将由单体绿色向区域绿色规划转变。不再孤立地考虑单个建筑的绿色性能,而是将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能源供应、交通网络等纳入考量。例如,打造绿色生态城区,实现区域内建筑、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共生,通过共享能源设施、公共交通系统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生命周期的设计理念是绿色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架构。从建筑规划设计阶段开始,到拆迁回收的全过程,在建筑施工、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充分的考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资源的消耗。选择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便于建筑拆解后进行材料的再利用,减少建筑废料的产生。注重地域文化与绿色建筑的融合,使建筑在满足绿色性能的同时,展现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提升建筑的人文价值。

3.3市场与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对健康生活品质的追求,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尤其是在住宅领域,绿色住宅将成为市场主流,消费者更愿意为节能环保、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支付更高的价格。商业建筑也将加大绿色改造力度,以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从产业发展来看,绿色建筑产业链将不断完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将更加紧密。建筑设计公司、材料供应商、施工企业、运营管理公司等将形成一体化的绿色建筑产业集群。绿色建筑服务市场也将迅速发展,如绿色建筑咨询、评估认证、能源管理等服务,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也将进一步加强,推动绿色建筑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从理论基础构建出发,历经当下的广泛应用与多维度发展,正迈向充满机遇的未来。它不仅是技术革新与理念升级的成果,更是市场需求与产业变革的导向。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持续推进绿色建筑设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需不断探索创新,突破技术瓶颈,完善政策标准,让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支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何新宇.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J].居舍,2023,(24):57-60+180.

[2]梁鑫,陈云利.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3,(13):119-121.

[3]韩刘博.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J].陶瓷,2022,(03):119-120.

[4]王章斌,欧阳杰.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1,(05):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