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市政工程建设管理要点及管理体系的完善

作者

明高南

420222198810012091

摘要:本文聚焦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深入剖析现状与问题,详细解析管理要点,探索管理体系完善路径。在现状分析中,指出当前市政工程在管理要点把控、管理体系及人员专业素养方面存在不足,如项目规划不合理、安全管理有漏洞、制度执行不力等。针对这些问题,解析项目规划、施工安全、成本控制、进度管理等要点,强调科学选址、风险识别、预算编制及进度跟踪的重要性。

关键词:市政工程;建设管理;管理要点;管理体系

引言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建设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城市的功能布局、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从城市道路的畅通到给排水系统的稳定运行,从桥梁的坚固耐用到公园绿地的美观舒适,无一不依赖于高效的建设管理。然而,当前市政工程建设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如复杂的建设环境、多元的利益主体以及不断更新的技术要求。

一、市政工程建设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1.1现状概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政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项目类型日益丰富,涵盖道路桥梁、给排水、燃气供热等多个领域。在管理模式上,多数市政工程采用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协同作业。部分大型项目开始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政府监管力度逐步加强,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和质量标准,规范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流程。

1.2存在问题

1.2.1管理要点把控不足

在项目规划阶段,部分市政工程未能充分结合城市长远发展需求和实际地形条件,导致项目功能定位不准确,与周边基础设施衔接不畅。施工安全管理方面,风险识别不全面,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施工现场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成本控制环节,预算编制不够精细,施工过程中变更频繁,超预算现象时有发生。进度管理缺乏有效的动态调整机制,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容易导致工期延误。

1.2.2管理体系不完善

管理制度存在漏洞,部分关键环节缺乏明确的操作规范和责任界定。例如,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存在围标、串标等违规行为,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惩处机制。制度执行不到位,一些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为追求利益,忽视质量和安全标准,对已有的管理制度敷衍了事。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内部监督形同虚设,外部监督渠道不畅,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1.2.3人员专业素养欠缺

部分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市政工程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认识不足,难以有效组织和协调各参建单位。施工人员中,大量农民工未经专业培训就上岗作业,对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掌握不够,操作不规范,容易引发质量和安全事故。

二、市政工程建设管理要点解析

2.1项目规划要点

项目规划是市政工程建设的基石。在规划时,需全面考量城市的长远发展蓝图,结合区域功能定位与人口分布情况,精准确定工程的功能与规模。规划城市道路时,要综合考虑交通流量预测数据,合理设计道路等级与车道数量,确保满足未来交通需求。紧密结合实际地形地貌,避免大规模的土方开挖与填方,降低工程成本与对环境的破坏。还要注重与周边基础设施的衔接,如确保道路与给排水、电力、通信等管线布局协调一致,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2.2施工安全管理要点

施工安全关乎人员生命与工程顺利推进。首先要全面识别安全风险,针对不同施工环节,如深基坑开挖、高空作业等,分析可能存在的坍塌、坠落等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如在深基坑周边设置坚固的防护栏杆与警示标识,为高空作业人员配备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具。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加安全知识讲座与应急演练,提高其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

2.3成本控制要点

成本控制贯穿工程始终。在项目启动前,编制详细且精准的成本预算,将各项费用细化到具体的施工工序与材料设备采购。施工过程中,建立成本动态监控机制,实时跟踪成本支出情况,对比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及时发现偏差并分析原因。例如,当材料价格波动时,及时调整采购策略,通过集中采购、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与资源配置,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与返工。

2.4进度管理要点

合理的进度管理能保障工程按时交付。制定科学的进度计划,将工程分解为多个阶段与具体任务,明确每个任务的起止时间与责任人。采用先进的进度跟踪技术,如利用BIM模型进行进度模拟与可视化跟踪,及时掌握工程实际进度。当遇到恶劣天气、材料供应短缺等突发情况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增加人力、设备投入,优化施工流程等方式进行进度调整,确保总工期不受影响。合理配置资源,根据进度计划提前安排好材料、设备与劳动力,避免因资源不足导致工期延误。

三、市政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的完善

3.1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市政工程建设管理的基础。要制定涵盖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制度,从项目立项、招投标、施工建设到竣工验收,明确各环节的操作流程和标准规范。在招投标环节,细化招标条件和评标标准,采用合理低价中标结合综合评分法,避免恶意低价竞争和围标串标行为。施工过程中,建立严格的质量检验制度,规定各分项工程的检验频率、方法和合格标准,确保每一道工序质量达标。竣工验收时,制定详细的验收清单和验收流程,明确验收不合格的整改要求和责任追究机制,保障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2强化执行机制

再好的制度若缺乏有效执行也只是一纸空文。建立责任落实机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工程建设中的职责,签订责任书,将管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个人。项目经理对工程整体进度、质量和安全负责,施工班组长对本班组施工任务的质量和进度负责。加强绩效考核,将制度执行情况与个人绩效挂钩,对严格执行制度、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对违反制度的人员进行严肃惩处,包括警告、罚款、降职等,以此增强人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3完善监督机制

完善的监督机制是保障管理制度有效执行的关键。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如专业的工程质量检测公司和造价咨询公司,对工程质量、成本和进度进行独立监督,定期出具监督报告,为建设单位提供客观的评估意见。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定期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隐患、成本控制情况和进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4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市政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可大幅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建立项目管理信息平台,整合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等信息,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和动态更新。通过BIM技术进行工程模型构建,对工程设计、施工过程进行可视化模拟,提前发现设计缺陷和施工冲突,优化施工方案。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结语

本文围绕市政工程建设管理,从现状与问题剖析,到要点解析,再到管理体系完善,全方位阐述了提升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关键要素。市政工程建设管理需持续关注管理要点,健全管理体系,提升人员素养,借助信息化手段,不断优化管理流程,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庞远辉,王廷谋.市政工程建设管理要点及管理体系的完善对策探究[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3,(10):98-99.

[2]唐学云.市政工程建设管理要点及管理体系的完善对策探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3,(07):24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