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古典打击乐中马林巴的历史演变与现代发展

作者

胡毓麟

吉林市群众艺术馆 132001

引言

马林巴是世界音乐舞台上极具魅力的古典打击乐器,它丰富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和特殊的演奏技巧使它能适应各种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从非洲大陆原始部落的仪式到现代音乐厅高雅的舞台,马林巴走过了一条漫长又丰富的道路。深刻理解它的历史演变和现代发展对全面理解该乐器的艺术内涵,推动该乐器在音乐领域中的不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马林巴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1. 非洲根源与原始形态

马林巴这一乐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它的前身是非洲传统乐器“姆比拉”(Mbira)。这些乐器从一开始以竹子或者木头为原料,用敲击竹管或者木条来发出声音,被应用于宗教仪式、庆典活动和部落之间的文化交流等。比如在津巴布韦的绍纳族文化里,姆比拉的演奏就有严格的传统标准,它的音色及节奏模式都是同地方舞蹈和歌唱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抒发了对祖先、自然神灵的敬仰和部落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一原始乐器形态与演奏方式奠定了马林巴的雏形,反映出非洲音乐文化强调节奏与集体参与。

2. 传播与初步改良

伴随着非洲奴隶贸易和文化交流与扩散,与姆比拉相似的乐器也渐渐传到美洲等其他国家。受欧洲殖民者影响,这类乐器从材料到制作工艺再到演奏方法都开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欧洲音乐家们在非洲乐器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良,以更加适应西方音乐审美与演奏习惯。比如在音域拓展上,通过增加木条数量、调整排列方式等手段,让它可以奏出更为复杂的旋律与和声;从材料上看,逐步使用玫瑰木这种优质木材来替代原有竹子或者普通木头以增强乐器音质及耐用性。这一时期的改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非洲乐器的特色,但也开始了与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过程,为马林巴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马林巴在欧洲古典音乐中的发展

1. 融入欧洲音乐体系

马林巴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逐步融入欧洲古典音乐体系。在十九世纪末期,知名音乐人哈塔多根据钢琴的造型结构,在传统马林巴乐器上加入半音琴板,极大程度上提升了该乐器的音乐表现力,并在当时进行了大力推广。一些欧洲前卫作曲家为马林巴特有的音色着迷,并试图把它引进古典音乐的创作。以法国作曲家克劳德·德彪西(ClaudeDebussy)为例,他在多部作品中融入了具有非洲音乐元素的节奏和音质,并在此过程中受到了类似马林巴音色的启示。这一时期,马林巴在欧洲更多地是以新奇的乐器形象出现,在古典音乐作品中扮演着点缀和补充的角色,如在交响乐、室内乐和其他作品中作为特色乐器被添加进来,给欧洲传统音乐平添几分异域风情[1]。

2. 演奏技巧与教学体系的建立

伴随着马林巴逐渐在欧洲音乐领域站稳脚跟,他的演奏技巧与教学体系也开始逐步建立。专业马林巴演奏者借鉴钢琴、小提琴等传统乐器演奏技巧与教学方法并结合马林巴本身特点形成了系统演奏技艺。在手指技法上,注重对手指独立性、灵活性以及力度的把控,通过不断地练习掌握各种节奏型以及旋律的表现;在音色控制方面,研究了通过对不同位置的敲击,运用不同强度及软硬程度的击槌,以达到音色变化丰富多样的效果。与此同时,各音乐院校也开始设置马林巴专业课程,并培养出一批批马林巴演奏专业人才,从而为马林巴向欧洲和世界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扎实的人才基础。

三、马林巴在现代音乐中的多元发展

1. 演奏形式的创新

现代音乐马林巴演奏形式表现出空前多样性。独奏方面,马林巴演奏者不断向难度较大的剧目挑战,表现出高超的技艺与深刻的音乐表现力。以著名的马林巴演奏家埃维诺·马利 - 弗尔纳塞(NeyRosauro)的独奏音乐会为例,他可以通过马林巴的表演,呈现出多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由古典巴赫改编曲到现代先锋派音乐,充分发掘马林巴独奏的潜能。在合奏中马林巴与其他乐器的组合越来越丰富,马林巴作为打击乐器的一种,其地位十分特殊。它在乐队中通常用于演奏旋律性的声部,既可以作为独奏乐器,也可以作为伴奏乐器。它与弦乐、管乐和打击乐的组合在室内音乐中屡见不鲜,例如马林巴与小提琴、大提琴的三重奏,它们在不同乐器的音色交融和碰撞中产生了独特的音乐效果;乐队演奏时,马林巴亦已不是配角,而常常作为节奏与色彩性的重要乐器使用,并担负了某些现代交响乐创作的关键性演奏使命,它与其他乐器产生了相互的呼应,一同构筑起宏大的音乐舞台[2]。

2. 音乐创作的拓展

现代作曲家为马林巴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极大地充实了马林巴音乐作品曲目库。其中涉及多种音乐风格与题材,有抽象性现代派,也有民族风情浓郁之作,还有影视配乐、流行音乐改编等。如电影配乐中常利用马林巴特有的音色来烘托神秘气氛或者强化戏剧性效果。就流行音乐而言,部分歌手、乐队也纷纷开始在自己的作品里加入马林巴元素,以添加独特的音乐色彩。与此同时,作曲家还在创作手法上进行了创新,采用电子音乐制作软件等先进音乐创作技术并结合马林巴表演,营造了一种新的音乐语言及听觉体验,让马林巴为现代音乐创作注入新的生机。

3. 广泛的跨界合作

马林巴的当代发展也表现为跨界合作被广泛运用。舞蹈编排上,马林巴演奏者与舞蹈家密切配合,现场演奏符合舞蹈节奏,风格及情感表达的需要,让音乐与舞蹈达到完美结合。如某些现代舞中马林巴节奏与音色的变化就成了舞蹈动作与剧情发展强有力的依托,二者互相配合,共同塑造了具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另外,马林巴在视觉艺术和戏剧方面也进行跨界合作,以多媒体展示和舞台场景设计为载体,把音乐等艺术形式进行有机融合,扩大马林巴的表现空间及受众群体。

结语

马林巴自非洲大陆原始乐器发展至今,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演变,它既受到欧洲古典音乐的滋养与发展,也表现出现代音乐多元创新发展的趋势。它在演奏形式、音乐创作、跨界合作上不断地探索和突破,既丰富了马林巴本身的艺术内涵及表现力,又给世界音乐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生。放眼未来,马林巴必将在传承非洲音乐文化底蕴的同时,不断与现代音乐文化进行深度结合,并在世界音乐舞台绽放出更多绚丽的色彩,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的音乐体验和独特的艺术感受。

参考文献

[1] 王紫竹 . 马林巴琴的演奏技术研究 [J]. 戏剧之家 ,2023,(34):95-97.

[2] 刘书延 . 马林巴在现代交响乐团中的演奏技巧表现 [J]. 中国民族博览 ,2024,(14):79-81.

胡毓麟,女,1994 年 11 月 14 民族:汉 籍贯 : 吉林省吉林市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初级 研究方向:古典打击乐中马林巴的历史演变与现代发展 邮编: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