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凝血5项指标检验在不同孕期孕产妇临床妊娠期间的应用价值研讨
徐美玲
牙克石市妇幼保健所 022150
妊娠期作为妇女特殊的生理时期之一,在该阶段不仅面临着心理层面的变化,同时还存在诸多生理层面的变化[1]。资料显示[2],女性在妊娠阶段随着胎儿的增加,孕妇的代谢、脏器功能、血液循环等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不同孕期孕产妇在临床妊娠期间血常规以及凝血 5 项指标的检验分析,以更好的明确孕产妇在不同阶段的指标变化,为孕产妇的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所在 2022.3-2024.8 期间接诊的孕产妇中按照孕期不同分别抽取孕早期、中期、晚期孕妇,不同时期各抽取 100 例。孕早期:年龄 20-42 岁,平均(28.80±4.35)岁,孕周在 3-12 周、平均(6.50±1.50)周。孕中期:年龄 22-41 岁,平均 (28.60±4.30)♯ ,孕周在 13-27 周、平均(22.50±2.20)周。孕晚期:年龄 21-39 岁,平均(28.70±4.38)岁,孕周在 28-40 周、平均(35.50±2.35)周。不同孕产妇年龄符合可比性要求
)。
1.2 方法
常规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不同孕产妇的静脉血样,并分别完成血常规以及凝血五项指标的检测,其中血常规检查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完成,凝血指标检测则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完成。检测完成后分类整理不同孕产妇的各项检测结果,并完成结果的数据分析。
1.3 观察指标
(1)血常规检查结果;(2)凝血 5 项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整理数据全部使用软件 SPSS22.0 加以分析,血常规以及凝血指标均为计量资料“
”表示,采用t 检验;不良妊娠事件属于计数资料 1% ),差异性采用 c2 检验; P<0.05 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常规结果对比
随着孕周的增加,孕产妇的 RDW、WBC 不断提高,而 MCV 不断下降(
)。不同孕产妇在 PLT 方面差异较小
)。孕早期产妇存在较高的 RBC、Hb,较其他组有统计学意义( P<0. 05),详细如表 1 所示。
表 1 不同孕期孕产妇血常规结果对比
, n=l00 )

2.2 凝血 5 项检查结果
随着孕周增加,FIB、D-D 持续升高,APTT、TT 持续下降( P<0.05) 。三组孕产妇在 PT 方面差异较小( ρ(P>0.05 ),如表 2 所示。
表 2 凝血 5 项检查结果(
, n=100 )

3 讨论
文献报道指出[3],孕晚期妇女体内凝血物质增加,容易造成妊娠女性处于高凝血状态,增加血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风险,并进一步影响到母婴结局。结合妊娠期妇女的已有研究,妊娠期贫血相对于正常孕妇的血红蛋白水平更低[4]。另有研究指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存在较高的凝血指标异常风险[5]。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不同妊娠期孕产妇的血常规指标、凝血指标存在动态变化,随着孕周的改变,孕产妇 WBC、RDW 不断提高,而 MCV 不断下降,而 PLT 的整体变化较小。同时孕早期产妇的 RBC、Hb 较高。在凝血指标方面,孕周的增加会引起 FIB、D-D 持续升高,APTT、TT 持续下降,但是对 PT 的影响较小。分析是随着孕周的增加,胎儿在生长,对母体血细胞的需求增加,造成部分指标发生变化,并且处于机体调节的需要,孕产妇会随着孕周的增加相应的凝血系统倾向于高凝状态,当超过一定范围时会增加不良妊娠事件的风险[6]。
综上所述,不同孕期孕产妇的血常规和凝血五项指标呈现出一定的动态变化特点,随着孕周的增加,孕产妇的高凝风险增加,并进一步影响到孕产妇的结局,在孕产妇需要加强血常规与凝血指标的检测,以便结合检测结果尽早干预,降低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参考文献
[1]敖沛然. 妊娠晚期 D-D、FDP 和凝血指标检验在高龄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预测中临床意义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4,41(05):21-23.
[2]钟水娇. 血常规结合凝血四项检验在孕产妇妊娠期间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4,19(17):74-77.
[3]张莹云. 孕产妇孕早、中、晚期 D-二聚体、凝血四项指标检验结果及临床意义分析[J].哈尔滨医药,2024,44(03):17-19.
[4]庹闽,张春宇,唐林艳. 低分子肝素结合运动干预对高危妊娠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4,29(03):270-273.
[5]钟结仪. 孕产妇产前凝血四项、D-二聚体与血小板参数水平监测意义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3,39(11):55-58.
[6]何云,李娅慧,徐敏. 临床常用血生化指标变化在高龄孕产妇围生期的应用价值探讨[J].婚育与健 康,2023,29(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