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基建项目档案协同管理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王一琴
甘肃电投常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酒泉 736100
引言:火电作为我国电力供应的主力能源,其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项目档案作为火电厂基建过程的真实,记录着一项工程建设的立项、施工、工程竣工、验收等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是基建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基建工程建设中重要的一环,提高和加强基建档案工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火电厂基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观念薄弱,重视程度不够
火电厂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在实际执行环节,会受限于电厂体制与管理层的个人认识等因素,导致火电厂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难以切实开展,得不到电厂领导人的重视,导致火电厂基建档案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呈现出过于混乱、随意的情况,基建档案管理的混乱主要表现在: 工作人员对于电厂的档案材料存在收集、移交以及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不全,并且日常的档案管理设施过于陈旧,缺乏专业性的档案管理人员,导致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漏洞百出,难以实现预期目标,这些潜在的负面因素都为基建的资产管理埋下危机,因此,基建的领导人员需要重视火电厂基建档案信息化的管理工作,并且在开展过程中给予一定的资源扶持。
1.2 基建档案管理机构不健全
火电厂基建档案管理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广泛的,并且发电厂本身属于较为复杂的工程,档案管理机构对其不同门类的档案相关信息内容加以管理,发电厂档案管理中所包含的机构无法和其档案管理机构相提并论,档案管理机构没有根据需要加以完善,其中相关资料凑在一起的时候,是发电厂进行基建档案管理所面临的较大的难关,收集资料由于机构门类的划分不够清晰等,使得其工作条理不够清晰,促使其相关工作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效率不高,并且后期的归档工作也不能很好地进行。
1.3 档案数量庞大且质量控制难度高
火电厂项目周期长达数年,产生的档案数量浩繁,格式多样(如纸质、电子文档、图像、视频等)。在传统管理方式下,档案的收集、整理、审核主要依赖人工操作,容易出现遗漏、错误、重复等问题。特别是竣工图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质检报告签名缺失、变更手续不完整等质量问题频发,严重影响档案的权威性和使用价值。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质量校验机制,问题档案往往到项目后期才被发现,整改成本高昂。
2.加强火电厂基建工程档案管理策略
2.1 构建基建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机制
促进基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科学的档案信息管理机制,首先,需要建立组织机构,建立相对独立的基建档案管理部门,实现整个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协调与配合,能够按照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对基建部门的各项信息进行整合归纳,其次,积极履行各项档案管理职责,基建档案部门作为重要的信息集成中心,需要重点负责基建档案信息系统的建立,以及后续的服务管理工作,同时,需要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对于基建信息的录入、流程等管理工作都需要制定严格的量化标准,对于访问的权限与密码都需要有规范的管理与制度,在科学、合理的制度规定下促进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最后,基建的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以服务基建为主体,该项服务工作的中心需要以基建为中心,积极配合,协调基建的战略评估工作,帮助基建开展适应性的战略调整,同时,基建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立足于档案信息化的成果进行不断创新,积极向基建与社会提供可利用的档案信息资源。
2.2 注重信息安全与长期保存策略
在信息安全方面,采用身份认证、权限分级、数据加密、操作日志审计等手段,确保档案在存储、传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对于核心敏感数据,可实行物理隔离或私有云部署。在长期保存方面,优先选择开放格式(如 PDF/A)存储电子档案,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与迁移,并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分布式存证体系,防止数据丢失或篡改,保障档案的长期可读性与法律效力。
2.3 强化档案队伍建设
为了加强火电厂基建醒目档案管理工作就需要提高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目前,对于档案的管理工作有关部门都是聘请兼职的人员进行处理,但是这些人员往往都不了解火电厂的基本情况,只是利用自身粗糙的知识对档案进行归纳和管理,对于未来档案的再利用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在火电厂中需要建立专门的基建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室,并且要聘用有经验的长期工作人员。在档案管理人员进入正式工作之前,需要对他们展开专门的培训,让员工了解和熟悉火电厂的基建项目以及一些特殊的资料。同时火电厂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创立专门的基建项目档案管理方式,要求新进员工学会应用该种方式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此外,在培训过程中还要加强对员工的心理素质培养,提高员工的耐心和细心,因为对面复杂的档案管理工作耐心和细心是必要的。
3.火电厂基建项目档案协同管理的挑战与解决路径
3.1 推行全流程标准化与制度化建设
标准化是协同管理的基础。首先,应依据《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等国家标准,结合火电项目特点,制定详细的档案分类编码规则、格式标准、质量要求及归档流程,形成项目统一的执行手册。其次,明确各参与方在档案生成、审核、移交、验收等环节的职责与时限,建立责任矩阵,并将档案管理要求纳入合同条款,强化约束力。最后,推行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机制,即档案收集整理与项目进度同步,避免后期集中补档。
3.2 推动技术赋能与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BIM 等新技术提升管理效能。例如,利用 AI 图像识别自动分类归档图纸,通过物联网传感器自动采集设备安装数据并关联档案,借助 BIM 模型实现档案的可视化关联查询。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档案管理、信息技术、电力标准等培训,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建立激励机制,吸引专业人才参与项目档案管理,为协同管理提供智力支持。
总结:总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理念的更新,火电厂基建项目档案协同管理将更加注重全过程管控、全方面协同和全方位服务,构建更加科学、高效、智能的管理体系,为火电厂基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长期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档案数字化和电子化提高了档案信息的可访问性和可搜索性,智能化档案管理系统提供了智能决策支持和自动化流程,数据备份计划保障了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王涛.加强火电厂基建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8,(09):88-89.
[2]黄振原.火电厂基建档案管理浅析[J].企业管理,2017,(S1):406-407.
[3]薛冬梅. 火电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重点刍议[J]. 电脑爱好者(普及版)(电子刊),2020(4):1116-1117. DOI:10.12277/j.issn.1673-7075.2020.04.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