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服务工程供应链管理优化策略探讨
郭君郅 王昊宇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4
引言:
随着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汽车服务工程的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如新能源汽车维修、智能诊断服务),对供应链的灵活性、精准性要求显著提升。传统“分散式”供应链管理模式,因各环节信息割裂、协同能力弱,已难以适配当前汽车服务的动态需求,导致零部件缺货与积压并存、物流成本高企等问题频发。因此,探讨汽车服务工程供应链管理的优化策略,对解决供应链痛点、提升汽车服务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汽车服务工程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目标与现存痛点
1.1 核心目标
汽车服务工程供应链管理围绕三大核心目标展开。一是保障供应稳定,确保维修零部件、耗材等物资及时供应,避免因缺货导致服务中断,尤其针对新能源汽车专用零部件、稀缺维修工具等,需建立可靠的供应渠道;二是降低运营成本,通过优化采购、仓储、物流各环节流程,减少物资积压、运输空驶等浪费现象,控制供应链整体成本;三是提升服务响应速度,缩短从客户需求提出到物资供应、服务交付的周期,例如快速调配零部件满足紧急维修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
1.2 现存痛点
当前汽车服务工程供应链管理存在四方面突出痛点。一是协同不足,供应链各参与方(供应商、服务商、物流企业)信息不互通,形成“信息孤岛”,例如供应商无法实时获取服务商的库存需求,导致供货延迟或过量;二是数字化滞后,多数企业仍依赖人工记录采购、库存数据,缺乏智能调度与数据分析能力,难以精准预测需求与优化流程;三是库存失衡,因需求预测不准,易出现常用零部件积压、冷门零部件缺货的情况,占用资金与仓储资源;四是逆向管理薄弱,废旧零部件回收、翻新、再利用环节缺乏规范流程,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因回收不及时影响环境与服务效率。
二、汽车服务工程供应链管理优化的关键方向
2.1 强化供应链协同
供应链协同是解决“信息孤岛”的核心方向。需推动供应商、汽车服务商、物流企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作关系,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例如供应商可实时查看服务商的零部件消耗速度与库存水平,提前备货;物流企业可同步获取物资运输需求,优化配送路线;服务商可及时反馈客户需求变化,帮助供应商调整生产计划。同时,明确各参与方的责任与利益分配机制,避免协同过程中的推诿或利益冲突,提升整体协作效率。
2.2 推进数字化升级
数字化是提升供应链精准性与效率的关键支撑。需在供应链各环节引入数字化技术:采购环节利用大数据分析历史采购数据与市场需求,实现智能采购预测,避免盲目下单;仓储环节部署物联网(IoT)设备,实时监控库存数量、物资位置,实现库存动态管理;物流环节通过 GPS 定位、智能调度系统优化运输路线,减少空驶率与运输时间;服务环节通过客户需求数据与供应链数据联动,实现“需求-供应”精准匹配,例如根据区域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提前调配对应维修零部件。
2.3 优化库存管理
库存失衡的核心症结是需求预测不准与调配不灵活,需从两方面优化。一方面,建立“数据驱动”的需求预测模型,整合历史维修数据、车型保有量、季节因素(如雨季轮胎更换需求增加)、政策变化(如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影响零部件需求)等数据,通过算法精准预测不同零部件的需求周期与数量;另一方面,推行“区域共享库存”模式,将同一区域内多家汽车服务商的库存整合管理,当某一服务商出现零部件短缺时,可从周边服务商的共享库存中快速调配,减少单一企业的库存压力,提升库存利用率。
三、汽车服务工程供应链管理的具体优化策略
3.1 构建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全链路数据互通
搭建统一的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整合采购、库存、物流、服务全链路数据。平台需具备三大核心功能:一是数据实时同步,供应商、服务商、物流企业可实时上传与查看物资采购订单、库存余量、运输状态、客户需求等数据;二是智能预警,当库存低于安全阈值、运输延迟或需求突增时,自动向相关参与方发送预警信息,例如提醒供应商补货、通知服务商调整服务计划;三是数据分析,通过平台积累的数据,生成供应链效率报告(如库存周转率、供货及时率),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持续优化供应链流程。
3.2 引入智能技术升级设备与流程,提升管理精准度
在供应链各环节引入智能技术与设备,替代传统人工操作。采购环节使用采购管理系统(SCM 系统),自动生成采购订单、跟踪订单进度,减少人工误差;仓储环节采用智能货架、AGV 机器人,实现零部件自动出入库与盘点,提升仓储效率;物流环节使用无人机、新能源物流车等设备,满足短途、紧急的物资配送需求,同时降低物流能耗;需求预测环节引入机器学习算法,不断优化预测模型,提升需求预测准确率,为库存调配与采购计划提供精准支撑。
3.3 完善逆向供应链管理,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规范废旧零部件、耗材的回收与再利用流程,构建“正向供应-逆向回收”闭环。一是建立逆向供应链管理标准,明确废旧物资的回收范围(如废旧电池、轮胎、维修工具)、回收流程(如客户交回-服务商分类-专业企业处理)与责任主体;二是与专业回收企业、翻新企业合作,对可修复的零部件进行翻新处理后重新投入服务环节,对不可修复的物资进行环保拆解与资源回收,减少浪费;三是将逆向供应链数据纳入整体供应链信息平台,实时跟踪废旧物资回收进度与再利用情况,确保逆向流程高效、透明。
结论:
汽车服务工程供应链管理是连接汽车服务需求与物资供应的关键纽带,其优化水平直接决定汽车服务的质量、成本与响应速度。当前供应链存在的协同不足、数字化滞后、库存失衡等问题,需通过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强化协同、引入智能技术推进数字化升级、完善逆向管理实现资源循环等策略逐步解决。未来,随着汽车产业的持续转型,汽车服务工程供应链还需进一步适配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的服务需求,例如加强电池供应链管理、智能诊断设备供应等,持续优化供应链韧性与效率,为汽车服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邹国平.大数据在汽车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2020,9(48):63-65.
[2]张丽娜.汽车供应链大数据应用探讨[J].时代汽车,2022,(08):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