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周航
身份证:21090419940816053X
引言
建筑工程作为关乎民生与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过程涉及多环节、多主体、多技术,管理难度较高。传统建筑工程管理多依赖经验判断,存在流程模糊、责任分散、管控滞后等问题,易导致工程质量隐患、进度延误、成本超支或安全风险。随着建筑行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对工程管理的系统性与精准性要求显著提升,精细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一、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涵与应用价值
1.1 核心内涵
管理流程精细化,将工程管理划分为前期准备、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等阶段,每个阶段再细分具体工序与管控节点,明确各节点的操作标准与验收要求;责任分工精细化,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与个人,避免责任交叉或推诿,确保每个管控环节有专人负责、有标准可依;管控手段精细化,依托制度规范与技术工具,实现对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的动态监测与实时调整,避免 “事后整改” 的被动管理模式。
1.2 应用价值
提升工程质量稳定性,通过细化质量管控节点与验收标准,减少因流程疏漏导致的质量隐患,保障工程长期使用性能;保障工程进度可控性,通过分解进度目标与监控关键节点,及时发现进度偏差并调整,避免整体工期延误;优化工程成本效益,通过动态监控成本消耗与资源配置,减少材料浪费、人工窝工或设备闲置,实现成本合理控制。
二、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路径
2.1 精细化管理在质量管控中的应用
原材料质量精细化管控,建立原材料采购、检验、储存全流程管理机制,明确供应商准入标准,对进场材料实行抽样检验与台账登记,避免不合格材料流入施工环节;施工工序质量精细化管控,将关键工序拆解为具体操作步骤,制定各步骤的质量标准与验收流程,安排专人对工序质量进行实时监督,上一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隐蔽工程质量精细化管控,针对地基处理、管线预埋等隐蔽工程,制定专项管控方案,记录施工过程关键信息并留存影像资料,验收时联合多主体共同核查,确保隐蔽工程质量可追溯、无隐患。
2.2 精细化管理在进度管理中的应用
进度目标精细化分解,根据工程总体工期要求,将进度目标分解至年度、季度、月度甚至周度,明确各阶段的施工任务与交付成果,例如将主体结构施工分解为基础施工、墙体砌筑、屋面施工等子任务,每个子任务设定明确起止时间;关键节点精细化监控,识别影响总工期的关键工序与关键节点,例如混凝土强度达标时间、钢结构吊装完成时间等,对这些节点实行重点监控,实时跟踪进度完成情况,若出现偏差立即分析原因;资源配置精细化调整,根据进度计划与实际施工需求,动态调配人力、设备、材料等资源,避免资源过剩或短缺,如在工期紧张阶段合理增加作业班组,在材料需求高峰前提前储备关键物资,确保施工连续推进。
2.3 精细化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成本预算精细化分解,将总预算按工程阶段、分项工程或成本类型进行拆分,明确各环节的成本控制目标,例如将成本拆分为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租赁成本、管理成本等,每个类别设定具体控制额度;成本消耗精细化监控,建立成本动态监控机制,实时记录材料领用、人工考勤、设备使用等数据,对比实际消耗与预算额度,若出现超支趋势立即分析原因,如材料消耗超支可能源于领用流程不规范或施工浪费,需及时优化领用制度并加强现场管控。
2.4 精细化管理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安全责任精细化划分,建立全员安全责任体系,明确项目经理、安全员、施工班组、作业人员的安全职责,如项目经理负责整体安全制度制定,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巡查,作业人员需遵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避免责任虚化;安全措施精细化落实,针对不同施工场景制定专项安全措施,如高空作业需配备防护网、安全带,临时用电需规范线路布置与接地保护,机械操作需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加强安全技术交底,确保作业人员掌握安全操作要点。
三、优化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策略
3.1 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
企业管理层需率先转变管理理念,将精细化管理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明确其对工程质量、效益的提升价值;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参加精细化管理培训,通过案例讲解、现场观摩等方式,让员工理解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要求与实践方法;建立精细化管理文化,将精、准、细、严的理念融入日常工作,通过考核激励机制鼓励员工主动落实精细化管理措施。
3.2 完善精细化管理体系
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明确质量、进度、成本、安全各环节的管控节点、操作规范与验收要求,确保管理流程标准化;建立协同管理机制,加强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单位等多主体的沟通衔接,避免管理脱节,例如施工前组织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精细化技术交底,施工中监理单位按精细化标准开展监督;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将精细化管理成效纳入各部门与个人的绩效考核,设定具体评价指标,质量达标率、进度完成率、成本控制率等,通过考核倒逼管理措施落地。
3.3 提升人员专业能力
建立分层分类的人员培养体系,适配精细化管理需求,针对管理人员,开展精细化管理工具与方法培训,提升其目标分解、流程优化、动态管控能力;针对技术人员,加强专业技术与精细化标准的结合培训,确保其能将技术要求转化为具体管控节点;针对一线作业人员,开展岗位技能与精细化操作培训,通过实操演练提升其规范操作水平,建立技能考核与持证上岗制度,确保作业人员具备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能力。
3.4 强化技术支撑作用
引入建筑信息模型技术,通过三维建模实现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的精细化可视化管理,提前发现设计与施工的衔接问题;应用项目管理软件,整合质量、进度、成本、安全数据,实现各环节数据实时共享与动态监控,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偏差并调整;采用物联网技术,对施工现场的人员、设备、材料进行实时定位与状态监测,提升安全管控与资源调配的精细化水平,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结论
精细化管理通过细化管控节点、明确责任分工、优化执行流程,为建筑工程管理破解传统粗放式管理难题提供了有效路径,在质量管控、进度管理、成本控制、安全管理中展现出显著应用价值,是推动建筑工程管理升级的重要手段。当前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仍面临意识不足、体系不完善、人员能力不匹配、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需通过强化意识、完善体系、提升人员能力、融入数字化技术等策略持续优化。
参考文献
[1]花夏,卢宏波.浅析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25):33-35.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2525011.
[2]韩涛,程英.精细化管理在住宅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居舍,2025,(23):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