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救心行动起来!心肌梗塞的主要治疗方法在这里

作者

鲜志兰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二人民医院 636000

心肌梗塞是一种极为凶险的心血管疾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严重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坏死。这种疾病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严重时可导致心脏骤停、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了解心肌梗塞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动脉血管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贯穿心肌梗塞治疗的全过程,是基础且关键的治疗手段。常用药物类型如下。

抗血小板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或扩大。常见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在心肌梗死发生后的第一年内,通常需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即联合使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以增强抗血栓效果。例如,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但使用此类药物时需注意出血风险,如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调脂药物:主要为他汀类药物,像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其作用是降低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硬化的风险,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斑块破裂引发新的血栓。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可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降低心肌梗塞复发的几率。

抑制心肌重构药物:心肌梗死后,心脏为适应损伤会发生结构改变,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等不良后果。使用阻止心肌重构的药物可延缓这一进程。这类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可降低心率、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卡托普利)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氯沙坦),能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减轻心脏负荷;还有醛固酮拮抗剂(如螺内酯、依普利酮)等。

扩张冠状动脉药物: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缓解心肌缺血导致的心绞痛症状。在心肌梗塞急性期,常通过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改善心肌灌注。但对于存在低血压等情况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抗凝药物:在某些情况下,如心肌梗塞合并心房颤动或深静脉血栓等,需使用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大。常用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等。使用抗凝药物时,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调整药物剂量,避免出血并发症。

二、溶栓治疗

对于一些特定患者,尤其是无法立即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溶栓治疗是重要选择。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阿替普酶等)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纤溶酶可降解纤维蛋白,溶解血栓。阿替普酶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对血栓部位的纤溶酶原激活作用更强,能减少全身性纤溶系统激活带来的出血风险。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非常关键,一般建议在发病后3-6 小时内进行,最好不超过12小时。一项大规模临床研究显示,发病3 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可达 70%80% ,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溶栓治疗存在严重出血风险,颅内出血发生率约 0.5%-1.0% ,消化道出血等其他部位出血更为常见。因此,在进行溶栓治疗前,医生需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严格排除溶栓禁忌证,如近期有活动性出血(包括胃肠道、呼吸道等部位)、严重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 或舒张压≥110mmHg)、颅内病变(如肿瘤、出血、梗死等)、3 个月内的脑血管意外等情况。同时,溶栓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凝血功能及有无出血征象。

三、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最常用的心肌梗塞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手术时, 桡 入导管,在X 线引导下将导丝送至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先通过球囊扩张狭 在病变部位植入金属网状支架,维持血管通畅。支架又分为裸金属 抑制内膜增生的药物,可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但术后需延长 的黄金救治时间为发病后12 小时内,对于发病12-24 小时内仍有缺血症状或心功能障碍等特定情况的患者,也可考虑进行PCI 治疗。

血栓抽吸术: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较大时,单纯进行PCI 治疗可能导致血栓脱落,引起远端血管栓塞,影响心肌灌注。血栓抽吸术通过使用特殊的血栓抽吸导管(如Export 导管、DiverCE 导管等),在导丝引导下送至血栓部位,通过负压吸引将冠状动脉内的新鲜血栓直接抽出。该操作可迅速减少冠状动脉内血栓量,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尤其适用于STEMI 患者发病早期、血栓富含纤维蛋白和红细胞的情况。

冠状动脉旋磨术:当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存在严重钙化时,血管壁坚硬,常规球囊扩张难以充分扩张血管,支架也难以顺利通过或完全膨胀。冠状动脉旋磨术采用带有钻石颗粒的旋磨头,以14-18 万转/分钟的高速旋转,将钙化斑块研磨成微小颗粒(直径<5μm),这些颗粒可被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清除。旋磨后,血管壁变得光滑,再进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血管通畅性。

冠状动脉内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药物涂层球囊(DCB)表面涂有紫杉醇等抗增殖药物,通过亲水性涂层或聚合物涂层将药物均匀分布于球囊表面。在进行球囊扩张时,药物快速释放至血管壁组织,抑制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从而减少血管再狭窄。DCB 治疗尤其适用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可避免再次植入支架带来的金属异物留存问题;对于小血管病变(血管直径 <2.75mm ),DCB 也可减少支架相关并发症。

四、外科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也就是常说的心脏搭桥手术,适用于一些无法通过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的患者,如多支冠状动脉严重病变(三支血管病变或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均存在≥70%的狭窄)、左主干病变(左主干狭窄≥50%),以及合并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等复杂情况的患者。手术时,医生从患者身体其他部位(如腿部的大隐静脉、胸部的内乳动脉等)取下一段血管,将其一端连接在主动脉上,另一端绕过冠状动脉的阻塞部位,吻合到阻塞远端的冠状动脉上,建立新的血液通道,使主动脉的血液能够绕过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直接供应心肌。CABG 能有效改善心肌供血,显著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后需加强监护和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同时患者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以维持桥血管通畅,改善预后。

结束语

总之,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多样,在实际临床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包括发病时间、梗死部位、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患者的整体身 等 综合评估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在治疗后,也需要积极进行康复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心态等,并严格按照医嘱规律服药,定期复查,以降低心肌梗塞复发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