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单元理念下的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
陈玲
江苏省沭阳南洋学校
一、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作用及其意义
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和情境、以主动学习为核心、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学科互动与整合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该种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一,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通过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在实践中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通过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通过实践操作、团队协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综合发展。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融合了不同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促进学科之间的互动和整合,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和知识应用能力。
第四,提高学生的综合评价能力。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提高学生的综合评价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综上所述,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科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评价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二、策略
1.结合数学知识,分段设立项目化学习目标
在小学数学的教育阶段,每个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和思考的方式有着自己的特点,同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中,学生思考水平和数学基础也有所不同。为了在小学数学顺利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教师就要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项目化学习活动设计,增强项目化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充分发挥该学习活动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所能起到的教学作用。
比如在初始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将提高学生对于所学数学内容的认识列为这一阶段的项目化学习目标,通过较为简单的游戏教学,让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有个初步的数学认识,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对于所学内容建立初步的数学观念。接着在第二阶段,在学生已经对于所学知识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提高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列为该阶段的项目化目标,以此进行学习任务和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让学生在活动当中提高自身的数学实践能力。
例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的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倍数与因数》的数学内容和知识进行项目化设计,将其从易到难分为多个阶段,并为每个阶段设立一个教学目标。比如第一阶段是帮助学生理清倍数与因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师就可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数学教学,提高数学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学生充分认识到倍数与因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运用情况设立一个实践目标,再以倍数和因数的知识特点进行教学问题和教学游戏的设计,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提高自身对于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使项目化学习活动与数学教学更为贴合,充分发挥项目化学习活动的教学特性。
2.以兴趣为引领,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侧重于灌输式讲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布置大量习题。此教学方式虽然也能起到一定效果,但很难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且传统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很难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联系起来。而项目式学习具有实践性、情境性以及跨学科整合的显著特征,其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建构起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解决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以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个“家庭装修预算”的项目化学习任务。在这个项目中,学生需要扮演家庭装修设计师的角色,根据房屋的实际面积和装修需求,计算墙面涂料、地板砖等材料的使用量,并估算装修费用。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学生需要运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房屋面积和每平方米所需材料量来计算总材料量,根据材料单价和总材料量来估算总费用等。通过这样的项目化学习任务,学生不仅能在实践中掌握比例的应用知识,还能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3.按照认知顺序,循序渐进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是有限度的,在项目化教学的模式下,教师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认知规律,按照由繁到简的顺序学习数学知识。低年级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随着学生的年级逐渐增加,学生的学习思维逐步转换为抽象思维,但仍是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认知水平的特点,结合教育内容的安排,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执教起来又会非常容易且顺手。因此,在开展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开展数学知识的教学,带给学生系统、有规律的数学认识。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时,这一单元的数学学习从抽象的数字学习到学生日常接触的形状学习,“圆的认识”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包括圆的基本特征、基本要素以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等问题,本节课的学习由易到难,由繁到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学习特点。教师在开展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格外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要帮助学生学会综合所学的知识,把以往学习的知识融合到本节课的知识学习中。数学知识是综合的、复杂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这一点,做好充足的学习心理准备。
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项目化教学是一种有潜力的教育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有效地实施项目化教学,以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并为他们的未来成功做好准备。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和改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翟莹.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实践与研究[J].小学数学教育,2022(23):9-12.
[2]钱中平.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求学,2021(39):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