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传承发扬良好家风建设,助推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

作者

李何艳

中共泸水市委党校

一、家风的由来与传承

(一)家风的由来。家风是一种集体认同,是经过家庭长期培养、长辈们反复实践、言传身教、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作风,体现一个家庭的精神风尚和道德水准,能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作风。“家风”一词最早见于西晋文学作品中,潘岳在《家风诗》中自述家族风尚,他强调“家风不可忽视,家训不可小觑,人品十分重要,习惯决定人生”。

(二)家风的传承。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家风和家教,在传统文化的长河中始终有优良家风传世,从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到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从岳母刺字激励儿子精忠报国,到朱子家训教育子孙“恒念物力维艰”,清代林则徐也告诫儿子“子孙若如我,留钱干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智。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以《颜氏家训》、《曾国藩家训》为代表的一整套孝亲、和邻、尊师、修身乃至为政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既是个人成长、家庭生存的精神足迹,也是传统文化的集体认同,更是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之一。

(三)家风的认知。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代代共产党人秉承奉公守法、廉洁自律的优良传统,为党员干部树立了价值典范和行为标杆。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建设、家风建设,特别是把加强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抓手。党员干部需要以身作则,廉洁齐家,蕴涵家风,注重家教,形成优良的家风家教,清正和谐的家庭是廉洁奉公、作风过硬的优秀干部的港湾。

二、家风建设在社会治理中的地位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在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精神一脉相承。家国两相依,家风不仅对每个家庭意义重大,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民风、社风与国风。

一是良好的家教家风,可以促进家庭幸福和睦。良好的家教家风可以促进家庭成员身心健康、促进家庭关系和谐。有良好的家教家风的家庭,往往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健康,家庭成员心态平和,能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保持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是良好的家教家风,可以带动社会良好风气。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都希望邻居通情达理,彼此和谐相处。这样需要双方乃至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良好的家教家风是邻里团结的基础。互相理解、互相体谅,邻里相处必然融洽,良好的家教家风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三是良好的家教家风,是社会治理的基础。他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家教家风是实现社会和谐重要基础。在多元化、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社会,人们都需要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缓解社会压力。如果家庭不和谐,可能使家庭矛盾转化成社会矛盾。以家庭为单位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就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相反,则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良好的家教家风是社会治理的基础。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怒江州的家教家风建设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要深入分析客观现实,为传承优良家教家风扫除障碍。

一是优良传统家风没有得到有效传承。家庭成员对家庭核心价值观认同度不高,对传承家风的自觉性减弱;家长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较多,关注道德教育较少;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物质财富丰富,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崇尚金钱屡见不鲜;不少家庭没有继承优良传统美德,不认同中华优良传统美德的价值,甚至一些家庭内部也出现因为钱财纠纷父子反目、兄弟成仇的情况。

二是家庭结构变化导致传统家教家风资源流失。随着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快速发展,工作和学习交流的范围日益扩大,传统的家庭环境发生变化,人口流动常态化导致家庭成员之间长期分散,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已成为社会突出现象之一,打破了原有稳定的家庭结构,给家风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优良的家教和家风难以保留和继承。

三是部分家庭不重视言传身教作用。有些家庭长辈没有意识到以身作则对子女的重要性,部分家长不重视自身的言传身教,没有认识到日常沟通的语言即是言教,自身的日常行为即是身教,没有为家庭成员做出榜样。

四是电子产品对家庭成员的影响加剧,日常交流时间被挤压。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许多人生活在虚拟世界里,与家庭成员的交流少之又少。优良的家教家风没有了传承的时间和空间,父母对子女的影响非常有限。

三、培育优良家风的措施

近年来,怒江州不断创新和丰富载体,采取警示教育、廉洁教育、家风教育、红色教育等方式多维度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

充分运用典型案例,提升警示教育质效。近年来,怒江州以清廉怒江建设“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引领行动”为抓手,聚焦“关键少数”,连续八年以警示教育来开局起步,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州委主要负责人开展集体廉政谈话的方式再加压、再提醒,让“一把手”以“片中人”警醒自己,敲响警钟。除此之外,充分挖掘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的“附加值”,持续在全州范围内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去年以六项纪律为主题分别选取近年来查处的 6 起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以“情景还原+出镜解读”的方式拍摄微视频;选取 2022 年至 2024 年全州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汇编成警示教育读本;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作为主要学习内容,组织全州 7500 余名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廉政知识“每年一测”;及时更新怒江州廉政教育基地展陈内容,开展廉政教育 68 场,2777 人次参观学习。

打造廉洁文化矩阵,擦亮清廉品牌底色。把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廉洁文化建设新路径,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元素,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怒江廉洁文化阵地,与清廉家风文化阵地共同形成廉洁文化矩阵。通过组织观看红色教育影片、讲授专题廉政党课、重温入党誓词、举办家风共育座谈等形式多样的沉浸式廉洁文化教育活动,自阵地建成投用以来,累计接待州、市两级各部门开展活动 109 批次、2637 人次。

厚植清廉文化根基,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清廉文化精品。泸水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创作 50 余件清廉文学艺术作品,依托泸水新时代宣讲团开展 620余场次廉洁文化宣讲,惠及群众 8.6 万余人次;福贡县纪委监委联合宣传、文旅、融媒体中心等部门推出小品《医保政策啊克汁》、双语宣传小剧《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歌曲《创文明福贡 建幸福之城》等一系列廉洁文化作品;贡山县纪委监委开设“清廉贡山”专栏,拍摄《清风小剧场》短视频 2 部,制作“廉语清风”广播栏目 23 期;兰坪县纪委监委创建了清廉村(居)18 个、清廉学校 3 所、清廉医院 2 个、清廉企业 2 个,开展家规家训主题活动,举办乡村新风秀、家风秀、民风秀 30 场,进一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把家风建设作为必修课,以身作则,严管家属子女,涵养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