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瘤治疗的临床应用

作者

王晨阳 李成俊

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放射治疗科 吉林白城 137000 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影像中心 吉林白城 137000

骨转移瘤(Bone Metastatic Tumor)即转移性骨肿瘤,是由原发于机体其他组织或脏器的恶性肿瘤细胞,经血液循环或其他途径播散到骨骼并进一步生长所形成的继发性肿瘤。骨转移瘤患者可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预后。放射治疗(Radiotherapy)是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重要方法,在控制疼痛、预防骨折及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1. 造成骨转移瘤的常见肿瘤和好发部位

美国癌症协会(ACS)发布的年度报告指出,2024 年美国诊断的新的癌症患者逾 200 万《Cancer Statistics 2024》,据统计,其中约 50% 的患者最终发生骨转移。某些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发生率很高,依次为:乳癌、肺癌,肾癌、直肠癌,胰腺癌、胃癌、结肠癌、卵巢癌,其他如鼻咽癌、膀胱癌、肾癌、子宫颈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均可能发生骨转移。

2. 骨转移瘤的常见症状

疼痛是骨转移瘤最常见的症状,多为逐渐加重的持续性疼痛,夜间明显。疼痛可是间歇性的,随着病情进展会转为持续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2,3]。严重患者可出现病理性骨折,常见于脊柱、髋部、肋骨等部位。骨转移瘤发生在关节附近可导致关节活动受限、肌无力,甚至出现瘫痪,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当肿瘤转移至脊柱并侵犯脊髓时,可引起脊髓压迫,出现肢体麻木、感觉异常、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截瘫。

3. 骨转移瘤的放射治疗原理

放射线对骨组织具有细胞毒作用,如 X 射线、γ 射线等通过电离作用直接破坏肿瘤细胞的 DNA 双链结构,导致细胞周期停滞或程序性死亡(凋亡)。

3.1 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放射线具有较高的能量,能够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 DNA,使其发生断裂、交联等损伤。细胞在进行分裂增殖时,受损的 DNA 无法正常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无法继续分裂,最终死亡。

3.2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放射线能够干扰肿瘤细胞的代谢过程,影响细胞内各种酶的活性和蛋白质的合成,使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减慢,甚至停滞在细胞周期的某一阶段,从而抑制肿瘤的进一步发展和扩散。

3.3 缓解疼痛。骨痛是骨转移瘤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由于肿瘤对神经支配丰富的骨膜侵犯的结果,也可由肿瘤的机械压迫导致骨组织变薄以及肿瘤从骨扩散至神经组织所致。骨组织破坏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刺激神经末稍也是引起骨痛的重要原因。放射治疗可以通过缩小肿瘤体积,减轻肿瘤对周围组织和神经的压迫和侵犯,从而缓解疼痛。

4. 骨转移瘤的放射治疗及作用

骨转移瘤的放射治疗方法可追溯到上个世纪 20 年代。1924 年,美国放射学家 Howard P. Doub 报告了使用 X 射线治疗骨转移瘤的病例,而后,Gilbert Scott 在 1930 年系统研究了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的止痛效果,推动了其在临床的应用。30 年代后,随着放射生物学和剂量学的进步,放射治疗逐渐成为缓解骨转移疼痛和局部控制的标准手段。

4.1 有效缓解疼痛症状。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是放射治疗的主要适应症之一。对于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时,采用放射治疗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4]。

4.2 预防病理性骨折的发生。当骨转移灶破坏骨质,使骨强度降低便有发生病理性骨折的风险[5],放射治疗可通过控制肿瘤生长从而减轻骨质破坏,降低了骨折发生的可能性。

4.3 缓解脊髓压迫症状。若骨转移瘤压迫脊髓并导致神经受损,患者可出现肢体无力、感觉异常、大小便失禁等症状[6],对此放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4 转移性骨肿瘤的放射治疗方法和效果

对于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治疗,手术是主要措施,而对于转移性骨肿瘤益采用放射治疗方法 [7]。

4.1 体外照射。常规外照射为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直线加速器产生高能 X 射线或电子线,对骨转移部位进行照射。一般采用多次分割照射,如每天照射一次,每周照射 5 次,总剂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通常在 30 - 40Gy左右。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骨转移瘤患者,可缓解疼痛、控制肿瘤生长,放疗后疼痛缓解率可高达 80%~90% ,完全缓解率达 50%[4,8,9]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是利用先进的影像技术和治疗设备,将高剂量的射线精确聚焦在骨转移病灶上,给予单次或少数几次大剂量照射。

4.2 放射性核素治疗。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如锶 - 89、钐 - 153 等,这些核素能选择性地聚集在骨转移病灶处,通过发射 β 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内照射,达到缓解疼痛和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该方法适用于广泛骨转移、全身多处疼痛的患者。

4.3 近距离放射治疗。将放射源直接放置在肿瘤组织附近或内部进行照射,如对于一些椎体骨转移瘤,可在 CT 引导下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实现局部高剂量照射,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但该方法操作相对复杂,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并发症风险。

5. 骨转移瘤放射治疗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5.1 副作用产生的原因。主要与放射线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机体的自身反应有关,如细胞和血管的损伤、免疫激活和氧化应激。除此还受照射剂量和范围、放疗技术和设备因素影响。

5.2 副作用的表现。照射区域皮肤可能出现发红、瘙痒、干燥、脱屑,严重时会有水泡、破溃、溃疡等,这些表现多发生在放疗中后期。放疗可能导致照射部位的骨骼发生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风险增加,尤其是高剂量照射时。同时还可能影响骨的生长和修复,对于儿童患者,可能影响骨骼发育。

6. 转移性骨肿瘤今后治疗方向

6.1 精准诊断与早期发现:持续探索与骨转移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如血液循环肿瘤细胞(CTC)和循环肿瘤 DNA(ctDNA)等。结合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如 PET/CT、MRI 等,实现更早期、更精准的诊断,为后续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6.2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基于患者的基因组信息、肿瘤的分子特征以及身体状况等,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如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表达异常的靶向治疗,以及根据患者免疫状态选择合适的免疫治疗策略等,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6.3 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加强放射学、病理学、肿瘤学、骨科学等多学科之间的合作,共同制定涵盖抗肿瘤治疗、放疗、手术、骨保护治疗以及姑息治疗等的综合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6.4.新型治疗技术探索:关注新兴的治疗技术,如 CAR - T 细胞疗法、基因治疗等,为骨转移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同时,进一步研究和优化现有的微创治疗技术,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逐渐广泛,未来应利用这些技术进行更精准的放疗计划制定、疗效预测和不良反应评估等,为骨转移瘤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精准化的放射治疗。

参考文献

[1] NIELSEN O S. Palliative radiotherapy of bone metastases:thereis now evidence for the use of single fraction[J]. Radiother On₁col,1999,52(2): 95-96.

[2] 权循风,陈振东,等.放射治疗骨转移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5,25(5):497.

[3] 马瑞,曲秀娟,刘云鹏等. 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治疗及预后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8(5) :443-447.

[4] 顾晓花,吕长兴. 放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疗效观察[J]. 健康文摘, 2013,35 : 108.

[5] 安春宇. 股骨干转移性骨肿瘤并发病理性骨折的手术治疗[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2,1,124-126.

[6] 秦勇微. 脊柱转移性肿瘤外科治疗相关问题探讨[J]. 中国医学人文,2024,13:256.

作者简介:王晨阳(1990-),男,主治医师,学士,从事肿瘤放射治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