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中电气控制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李馨瑀
身份证号:150422199405190011
引言
全球工业正迅速向智能化、自动化模式过渡,电气控制技术构成了工业自动化的关键基础,其创新与发展与产业升级进程紧密绑定,传统电气控制技术面临效率与智能化不足的双重挑战,与现代工业对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生产的要求不匹配,对工业自动化电气控制技术的创新走向与成长路径进行系统分析,对突破技术限制、促进工业数字化进程具有显著价值。
1.工业自动化中电气控制技术的创新
1.1 数字化与智能化趋势
在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历程中,电气控制技术正快速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模拟控制系统逐步全面转向数字控制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是典型代表,其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及卓越可靠性,构成实现复杂工艺精确控制的关键设备,可实时精准监控调控生产流程。与此同时,智能化浪潮席卷而来,人机界面(HMI)已超越单纯显示功能,依托尖端触摸屏技术,融合了图形化编程、故障诊断、趋势分析等多重交互特性,显著提高操作人员效能及系统人性化水平。数字技术与工业物联网(IIoT)实现深度结合,打造智能互联的工业生态系统,设备间可自由进行数据互通,达成远程监控及维护功能,依据数据优化决策制定,加快智能化生产进程,推动工业自动化电气控制技术迈向全新里程。
1.2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在电气控制中的应用
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对电气控制领域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在工业领域,电气设备运行可产生大量数据,包含设备状况、操作数据、故障详情等,大数据技术可对海量数据实现高效搜集、保存及归类,深度挖掘并分析,筛选关键信息。例如,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可精确预判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预先部署保养,防止意外停机引发的生产损失。云计算凭借其卓越的计算与存储功能,为数据加工提供强劲支持,企业无需搭建规模庞大的本地数据中心,借助云平台可便捷完成数据的高效处理及共享。在分布式电气控制系统内,云平台可汇聚各节点信息,达成整体优化调控,根据实时生产需求动态调整资源配置,大幅提高电气控制智能化程度和生产效能,为工业自动化提供强劲推力。
1.3 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技术于电气控制系统领域得到应用
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在电气控制系统领域显现出显著的应用前景。机器学习技术,诸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等模型,可对电气设备运行数据实施深度学习分析,辨识复杂模式和规则。以故障检测为例,模型经众多历史故障数据强化训练,赋予系统准确识别设备故障种类及具体位置的功能。与传统的手工诊断相比,速度提升显著、精确度大幅提高。在优化控制策略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可依据实时工况及生产目标,实时调整调控指标,追求系统性能极致。
1.4 物联网(IoT)在电气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物联网在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根本革新了传统电气设备的运作及管理模式。在电气设备上安装各类传感器及通信模块,设备接入物联网,确保设备与上位机及设备间的互连互通。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上,每台电气设备均能即时传输其运行状态信息,如电机转速及温度,控制器运行所需电压电流等参数。管理者依托物联网技术平台,可随时随地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远程监控,迅速捕捉异常情况。并且,系统依托物联网技术可达成设备间的协同作业,依据生产流程自动同步各设备操作,提高生产效能。
2.工业自动化中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
2.1 高性能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针对高性能电气控制系统,需攻破多技术难关,解决“高精度控制”与“复杂工况适应性”的矛盾是核心。从硬件角度出发,实施多核异构处理器及高速现场总线的集成,集成高精度电流电压检测器,同步处理器与传感器的时序极具挑战性。数据采集与控制指令的快速响应依赖于硬件时钟校准及软件延迟补偿算法。于半导体晶圆制造电气控制环节,系统必须同步控制真空阀门、温度模块及机械臂,设计阶段应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以设备物理特性为基准,构建动态模型,实时对控制参数进行微调,防止晶圆加工时出现细微误差。
2.2 高效节能的电气控制策略
高效节能电气控制策略的创新焦点,是打破“控制精度”与“能耗降低”的传统平衡格局,依托动态优化算法,实现二者的同步升级。在电机控制技术范畴,现有的变频调速技术难以达到节能的高标准,实施无传感器矢量控制与模型预测转矩控制(MPTC)的联合技术方案,利用电机定子电流与电压信号,逆向推断转子位置,此方法既去除了速度传感器又增强了电机运行效率。此策略对电机参数的微小变动反应强烈,需实时采用在线参数识别算法对电机电阻、电感等参数进行修正,防止低速运行时转矩波动加剧。
2.3 可靠性与安全性提升技术
为提升电气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必须构建基于“故障预防”“实时监控”“快速容错”三个技术层面的技术体系,精准识别和迅速应对复杂工业环境中的故障是关键难点。在硬件可靠性设计阶段,务必采用冗余式架构,实施PLC的双机热备份结构,借助同步通信模块实现主从设备数据的实时同步。若主设备出现故障,从设备可迅速接手控制权。若同步数据量变得庞大,可能引发切换时间的增长,需采用数据压缩与优先级传输技术优化通信效能。针对故障检测领域,传统故障报警依赖的阈值方法,其误报率相对较高,需实施振动、温度、绝缘电阻等多传感器组合,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卷积神经网络CNN)对设备运行数据执行特征提取,识别并捕捉电机轴承磨损、电缆绝缘老化等早期故障信号。以冶金轧钢机电气控制领域为实例,系统对电机振动频谱的谐波部分进行考察,对轴承故障进行预先预警,防止非计划停机。
2.4 电气控制系统的集成与优化
电气控制系统的集成与优化,核心焦点在于处理“多系统异构”和“数据孤岛”问题,实现控制、监控与管理三层的无缝对接。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不同协议与设备间的兼容性及数据交互效率的提升上。就系统整合架构而言,应选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中间层级,依托OPC UA协议,实现PLC、SCADA、MES系统的数据对接。不同厂商的OPC UA服务器配置存在较大分歧,需研制一套共通的协议适配技术,一并克服数据传输中的格式调整与语义匹配的难题。以汽车整车制造环节为实例,对焊接机器人电气控制、涂装生产线温度控制及总装车间物流AGV控制系统进行集成,依托平台对系统数据实施综合分析,协调生产流程的节律。若焊接机器人陷入故障状态,系统可自动对AGV的运输速度进行微调,防止物料积聚。
结束语
电气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创新与进步,是工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依托数字化、智能化助力技术升级,高效能设计与节能策略等关键点支撑实践发展,技术不断升级,电气控制技术将提高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精度与效能,为工业智能化和绿色化进程筑牢技术根基,助力全球工业升级至高品质阶段。
参考文献:
[1] 郭海峰.电力设备中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研究[J].电力设备管理,2025,(08):161-163.
[2] 杨凤,杨乐.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智能化应用[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5,9(04):178-180+184.
[3] 雷铭.智能控制技术在电气设备运行中的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25,42(02):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