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员工参与角度下烟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作者

聂志远

身份证号:360124197510080339

引言:

安全文化建设是防范风险的根本保障,而员工参与是安全文化从“制度层面”落地“行为层面”的关键纽带。当前部分烟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仍停留在“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员工被动接受而非主动参与,导致文化落地效果不佳。在此背景下,从员工参与角度探索安全文化建设路径,对提升烟草企业安全管理实效、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员工参与对烟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

1.1 激活安全文化的“生命力”,推动从“被动遵守”到“主动践行”

员工是安全文化的直接实践者,其参与能让安全文化从“纸面制度”转化为“日常行为”。一方面,员工参与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会更深刻理解安全理念的内涵,而非单纯记忆条款,例如参与安全制度修订时,员工会结合岗位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制度更贴合实操需求,进而主动遵守;另一方面,员工参与能催生“主人翁意识”,当员工感受到自身意见被重视,会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主动规范操作行为、监督身边违规现象,让安全文化真正融入生产全程。

1.2 提升安全管理的“精准性”,实现风险防控“关口前移”

一线员工最熟悉岗位安全风险,其参与能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接地气”的实践支撑。在风险识别环节,员工可凭借操作经验发现管理层难以察觉的隐性风险,为安全文化中的“风险防控”模块提供真实案例与数据;在隐患整改环节,员工参与制定整改方案,能确保措施符合岗位操作习惯,避免“整改措施与实际脱节”导致的形式主义,例如针对消防通道堵塞问题,员工提出的“分区划线+责任到人”方案,比单纯的“禁止堵塞”标语更易落地,推动安全文化从“理念倡导”转向“问题解决”。

二、员工参与烟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2.1 参与意识薄弱,“被动接受”心态普遍

部分烟草企业员工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参与意愿不足,存在“三不”心态。一是“不关心”,认为安全文化是管理层或安全部门的职责,与自身无关,例如对企业组织的安全文化讨论、隐患征集活动消极应付;二是“不敢说”,担心提出的安全建议被视为“挑刺”,或担心指出隐患会被追责,选择沉默回避;三是“不会做”,缺乏安全知识与参与方法,例如不清楚如何识别岗位风险、如何撰写安全建议,即使有参与意愿也难以有效参与,最终形成“管理层喊口号、员工走过场”的尴尬局面。

2.2 参与渠道单一,“单向灌输”特征明显

当前烟草企业员工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渠道存在“窄、浅、堵”问题。从渠道类型看,多以“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为主,缺乏“自下而上”的反馈渠道,员工难以表达真实想法,例如企业仅通过会议传达安全文化理念,却未设立常态化的建议征集平台;从渠道深度看,现有参与多停留在“表面活动”,未涉及安全制度修订、风险评估、文化落地监督等核心环节,员工参与难以触及安全文化建设本质;从渠道有效性看,部分渠道存在“形式化”问题,例如建议箱长期无人处理、线上反馈平台回复延迟,导致员工“提了也白提”,逐渐失去参与热情。

2.3 参与机制缺失,“参与价值”难以体现

缺乏配套机制保障,导致员工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获得感”不足。一是缺乏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的员工无明确奖励,或奖励形式单一,难以调动积极性,例如员工发现重大设备隐患仅获得一张奖状,与付出的时间精力不匹配;二是缺乏反馈机制,员工提出的建议、反映的问题长期无回应,或仅告知“已收到”却不说明后续处理进展,导致员工参与后“无下文”,挫伤参与热情;三是缺乏保障机制,未明确员工参与的权利与免责条款,例如员工参与隐患举报后,未建立保护机制,担心被同事或领导排挤,影响职业发展。

三、员工参与烟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3.1 唤醒参与意识,构建“全员安全”认知体系

从“思想引导”入手,打破员工“被动接受”心态。一是开展“沉浸式”安全文化教育,通过岗位风险实景模拟、身边安全事故案例分享,让员工直观感受安全与自身利益的关联,替代传统的“照本宣科”培训;二是树立“参与榜样”,挖掘并宣传员工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典型案例,给予公开表彰与物质奖励,形成“参与有价值、奉献有认可”的氛围;三是开展“安全责任认领”活动,让员工自主认领岗位安全责任,并签订责任承诺书,通过“责任可视化”强化参与意识,让员工明白“安全是自己的事”。

3.2 搭建多元渠道,畅通“双向互动”参与路径

构建“多维度、全环节”的员工参与渠道,让参与“有门可进、有事可做”。在日常沟通层面,设立“三线并行”反馈渠道:线下建立“安全意见箱+班组安全会”,线上搭建“企业微信安全板块+匿名反馈平台”,确保员工随时能表达想法;在核心环节参与层面,邀请员工加入安全文化建设专项小组,参与安全制度修订、风险评估、文化落地监督(如成立员工安全督查队,检查各部门安全文化执行情况),让员工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创新参与层面,鼓励员工开展“安全微创新”,例如征集员工设计的安全警示标语、岗位风险防控小妙招,对优秀作品纳入安全文化宣传内容,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创意能成为安全文化的一部分”。

3.3 完善保障机制,强化“参与价值”正向激励

通过机制建设,让员工参与“有保障、有回报、有成长”。一是建立“分层激励”机制,根据参与贡献大小设置差异化奖励:对提出一般安全建议的员工给予积分奖励,对发现重大隐患、推动制度优化的员工给予现金奖励+绩效加分+荣誉表彰,对长期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员工优先纳入晋升考察范围,让参与“有实利”;二是建立“闭环反馈”机制,明确员工建议的处理流程,并通过企业内网、班组会定期通报建议处理情况,让员工“看得见进展、感受到重视”;三是建立“参与保障”机制,出台《员工安全参与权利保障办法》,明确员工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权利与免责条款,设立专门的投诉渠道处理“员工因参与安全建设被排挤”的问题,让员工参与“无顾虑”。

结论:

员工参与是烟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活水源泉”,其参与深度直接决定安全文化的落地效果。当前烟草企业面临员工参与意识薄弱、渠道单一、机制缺失等问题,制约了安全文化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化。未来,通过唤醒参与意识、搭建多元渠道、完善保障机制,可充分激发员工参与热情,构建“全员参与、全员负责、全员受益”的安全文化体系。这不仅能提升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更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实现安全文化建设与员工发展的双赢,为烟草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根基。

参考文献:

[1] 杨建栋.烟草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建设的思考[J].企业导报,2022(04):146+129.

[2] 韩思齐.浅谈烟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困境和对策研究[J].中国储运,2023(7):74-75.

[3]林军.对烟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企业导报,2021(07):13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