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张渊
身份证号:152723197707171815
引言:
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是城市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管理的核心基础数据,对测绘精度、效率与时效性要求极高。传统测绘技术受地形遮挡、作业范围限制等因素影响,在城市密集建筑区、复杂交通路网等场景中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无人机航测技术凭借低空飞行、快速作业、动态监测的优势,为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提供了新解决方案。因此,深入研究该技术的具体应用路径,对推动城市测绘技术革新、提升基础地理信息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的数据采集应用
1.1 定制化飞行规划
针对城市建筑密集、地形多样特点,无人机航测通过定制化飞行规划提升采集针对性。结合测绘区域范围、地形特征与精度要求,用专业软件设计航线,以“网格覆盖+重点区域加密”模式,普通区域按标准间距规划,建筑密集区、交通枢纽等缩小间距,确保数据无遗漏;同时依空域限制与安全要求,设低于 120 米的飞行高度避开障碍,并规划应急返航路线,保障采集安全连续。
1.2 多传感器协同采集
无人机航测系统可搭载多类传感器,同步采集多维度数据满足细节需求。常规配高清光学相机,获高分辨率影像用于识别地物轮廓;针对高程采集,搭激光雷达传感器,穿透植被遮挡获精准地面高程,解决传统光学测绘在树木密集区、复杂建筑区的高程数据缺失问题;部分场景搭热红外传感器,辅助识别特殊地物,为地形图补充专项信息,提升数据完整性。
1.3 动态实时采集
城市建设更新快,对地形图时效性要求高,无人机航测可动态实时采集。相较传统测绘,无人机能快速抵达区域,1-2 小时完成飞行获大面积数据,且支持短周期重复测绘,及时更新新增地物信息;部分先进系统支持实时传数据,飞行中同步回传影像至地面工作站,实现预览与核验,避免二次飞行,进一步提升效率。
二、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的数据处理应用
2.1 自动化数据预处理
无人机航测采集的数据量庞大,传统人工处理方式效率极低,通过自动化预处理技术可大幅提升处理效率。首先,利用专业软件(如 Pix4D、ContextCapture)进行影像畸变校正,消除相机镜头误差与飞行姿态偏差对影像的影响;其次,自动匹配影像特征点,通过同名点识别实现多幅影像的拼接,形成测绘区域的全景影像图;最后,结合无人机飞行时记录的 GPS 定位数据与惯性测量单元(IMU)姿态数据,对影像进行地理坐标匹配,初步确定地物的空间位置,为后续精细处理奠定基础。整个预处理过程自动化程度高,仅需少量人工干预(如剔除模糊影像),大幅缩短处理周期。
2.2 三维建模与精度优化
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如 1:500、1:1000 比例尺)对精度要求严苛(平面位置中误差通常不超过 5厘米),无人机航测通过三维建模与精度优化技术可满足这一需求。在预处理基础上,利用密集匹配算法生成测绘区域的点云数据,构建三维立体模型,直观呈现地物的空间形态;随后,结合地面控制点(GCP)数据进行精度校准,在测绘区域内布设一定数量的高精度控制点(通过 GNSS 静态测量获取坐标),将其坐标导入三维模型中,修正模型的位置偏差,确保模型精度符合大比例尺地形图要求;最后,从三维模型中提取地物轮廓、高程、距离等信息,自动生成矢量地形图,同时人工对复杂地物进行局部修正,保障地形图的精度与准确性。
2.3 数据成果标准化输出
无人机航测数据处理完成后,需按照城市测绘的标准规范进行成果输出,确保数据可直接用于后续应用。一方面,输出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的矢量地形图格式(如 DWG、SHP 格式),明确标注地物类别、高程数值、等高线等要素,满足城市规划设计软件的兼容性需求;另一方面,输出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等衍生成果,DEM 可用于城市地形分析(如坡度、坡向计算),DOM 可作为地形图的背景影像,辅助地物识别与核查;此外,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可对数据成果进行专项处理,如提取高程异常区域、标注地下管线走向等,提升数据成果的实用性。
三、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的场景适配应用
3.1 城市密集建筑区测绘
城市中心密集建筑区存在大量高楼遮挡,传统地面测绘难以获取完整的地形与地物数据,无人机航测可从低空视角突破遮挡限制。通过低空飞行(飞行高度贴近建筑顶部),获取建筑顶部轮廓与立面信息,结合激光雷达传感器穿透建筑间的狭窄空间,采集地面高程数据;同时,采用“多角度拍摄”模式,对建筑侧面、街角等易遮挡区域增加拍摄频次,确保影像覆盖无死角,最终生成的地形图可精准呈现建筑边界、楼层高度、建筑间通道等细节,满足城市更新改造、容积率计算等需求。
3.2 城市交通路网测绘
城市交通路网车流量大,传统地面测绘需临时封闭道路,存在安全隐患且影响交通通行,无人机航测可实现无接触式测绘。无人机在道路上空低空飞行,无需占用地面作业空间,避免与车辆、行人产生干扰,保障作业安全;同时,可快速采集道路中心线、车道数量、交通标志位置、人行道边界等信息,尤其适用于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交通繁忙区域的测绘;此外,针对道路施工区域,可定期航测获取施工进度影像与地形变化数据,辅助施工监测与道路竣工测绘,提升交通路网测绘的安全性与时效性。
3.3 城市滨水与生态区域测绘
城市中的河流、湖泊、湿地公园等滨水与生态区域,地形复杂且部分区域难以进入(如沼泽、深水区),传统测绘难度大,无人机航测可实现高效覆盖。无人机可跨越水域、湿地等障碍区域,采集岸线轮廓、水域面积、植被分布等数据,结合激光雷达传感器获取水下浅水区高程数据(部分浅水区可通过光学影像反演),生成的地形图可精准呈现滨水岸线、滩涂范围、生态植被边界等信息;同时,无人机航测对生态环境干扰小,不会破坏植被、惊扰野生动物,符合生态保护要求,适用于城市生态修复规划、防洪排涝工程设计等场景的测绘需求。
结论:
无人机航测技术凭借高效的数据采集能力、精准的数据处理水平与灵活的场景适配性,已成为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核心技术手段。本文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场景适配三个维度,梳理了该技术的具体应用路径。未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迭代与 AI 算法的融合,无人机航测在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可进一步提升测绘效率与精度,同时拓展至城市三维建模、动态监测等更广泛领域。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与应用优化,无人机航测技术将为城市精细化规划、智慧化管理提供更坚实的基础地理信息支撑。
参考文献:
[1]董燕.基于 ContextCapture 的无人机倾斜影像建模方法研究[J].软件,2022,40(3):207-210.
[2]任宏旭.无人机 1:500 比例尺测图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及应用研究[J].城市勘测,2021(6):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