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立足核心素养,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质量

作者

姜春香

吉林省榆树市于家镇向阳中心小学 130424

引言

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语言学习和人文素养培养的起点,其目标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识字、阅读和表达能力,更在于通过语言学习促进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滋养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提出为语文教育提供了新的指向。所谓语文核心素养,既包括语言能力的掌握,又涵盖文化传承、审美体验和思维品质等方面的提升。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扩展阅读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目标功利化、缺乏系统指导、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足、阅读深度不够、语文素养提升有限。如何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优化课外阅读教学,提升其质量与效能,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理念的内涵出发,结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探讨提升课外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与实施策略。

一、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外阅读的内在联系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涵盖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理解与传承四个维度。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够在真实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发展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体会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蕴,并在阅读中接触不同文化背景,增强文化认同与理解。因而,课外阅读不仅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素养养成的重要途径。对小学阶段而言,课外阅读更应注重启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习惯、培养学生能力,而不仅仅是完成任务或应对考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外阅读教学应实现从“知识导向”到“素养导向”的转变,真正发挥阅读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尽管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实际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阅读目标不够明确。一些学校和教师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内教学的附属,仅停留在“读书量”的要求,而忽视了阅读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其次,阅读内容选择单一,缺乏多样性与系统性,常常局限于少量推荐书目,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第三,阅读方法指导不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缺乏有效的策略与方法,往往停留在机械浏览与浅层理解,难以实现深度阅读与思维训练。第四,阅读评价机制滞后,教师多以读书笔记、摘抄等形式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的价值。

三、立足核心素养优化课外阅读内容的策略

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阅读教学质量。立足核心素养,优化阅读内容应把握以下几点:其一,注重经典性。经典文学作品承载丰富的语言、思想与文化,应成为课外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强调多样性。在满足学生不同兴趣和需求的基础上,涵盖文学、历史、科学、艺术等多领域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其三,关注时代性。适度引入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的读物,增强学生对社会与生活的理解。其四,结合学段特点。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应选择既有思想深度又具趣味性的作品,引导学生逐步走向独立自主的阅读。通过科学合理的内容选择,既能满足学生兴趣,又能促进其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全面发展。

四、提升课外阅读教学方法的有效路径

课外阅读教学不仅在于“读什么”,更在于“怎么读”。首先,教师应注重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例如,教会学生运用圈点勾画、批注、提问等方法,促进主动思考和深度理解。其次,应创设丰富的阅读活动,增强阅读的趣味性与实践性,如读书分享会、读书漂流、角色朗读等,使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深化理解。再次,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建立联系,将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相结合,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最后,应注重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差异设计分层阅读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阅读中有所收获。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五、构建多元化课外阅读评价机制的探索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保障课外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往往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导致学生缺乏持续的阅读动力。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更加多元化与全面化。在具体实践中,过程性评价应当受到重视,把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态度和课堂参与度纳入考察范围,凸显持续发展的价值。评价主体也应更加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与同伴互评,使学生在互相交流和自我反思中增强主体意识与责任感。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能够既关注阅读中的努力与进步,也兼顾成果与水平的体现,形成动态而完整的反馈体系。评价形式方面,可以通过口头交流、书面感想、读书分享会和成果展示等多样化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素养水平。这样的评价机制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还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从而推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

结论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延伸,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阅读不仅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维品质与人文素养,是语文教育改革中高度关注的内容。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来看,课外阅读应当强调内容的经典性,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注重内容的多样性,使学生在接触不同题材和体裁的过程中拓宽视野;突出内容的时代性,使阅读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增强学生的现实感与认同感。在教学方法上,需要注重科学性与实践性,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分享和阅读反思实现深度学习。评价机制也应向多元化和发展性转变,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过程与能力的提升。未来,信息技术的介入将为课外阅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小学语文阅读向更高质量和更深层次发展,为学生全面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晓华.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探究[J]. 语文建设, 2021(12): 56-58.

[2] 李红.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与优化路径[J]. 当代教师教育, 2020(4): 77-80.

[3] 张敏.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创新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22(18): 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