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郭书燕
石河子第四中学
引言:
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需要在语文教师的帮助下掌握大约 1600 个汉字。但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发育过程中,是一种形象思维。在学生面对抽象的汉字时,他们学习起来难免吃力。所以,语文教师应在识字教学中采取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造更加形象的课堂,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识字,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更多汉字,并形成自身的识字方法,对语文这门学科也能更加感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价值
(一)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只有在兴趣的推动下才会主动地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持续地对知识进行探索。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语文教师通过合理地开展情境教学,能够为学生打造更加形象的场景,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到学生的目光,还能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更具有深度的情感体验,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字,学生也会主动地去学习生字,进行阅读和写作。相关教学实践表明,在识字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能够使得语文课堂气氛变得更加和谐、活跃,学生的注意力能维持更长的时间,并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1]。
(二)提升教学效率
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要想在一两年的时间内掌握大约1600 个汉字是一件充满挑战性的任务。在传统的识字教学中,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十分枯燥。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开始抗拒教师布置的各种学习任务。语文教师通过开展情境教学,能够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扬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并且这种方式的识字教学也能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更多的生字。此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加入游戏、故事等相关内容,也能提升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想象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都十分丰富。因此,语文教师应着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语文教师通过利用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情感、知识以及能力上有所提升,还能激发学生的合理想象。有相当一部分汉字都是象形文字,通过情境教学法,能够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效果十分显著。
二、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法的对策
(一)打造生活化情境,提升学生识字实用性
在情境教学法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平时生活中的内容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便可以在更加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不知不觉掌握更多的汉字。语文教师可以在识字教学中为学生打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比如,“识别路边招牌”“超市买东西”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不仅是课堂中的汉字,这些汉字也出现在生活中,提升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比如,语文教师在教学到一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识字》时,教师就可以围绕“小书包”展开教学,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书包中都有哪些物品,比如书、本子、笔、笔袋等,教师将这些字都写在黑板上,之后让学生从书本中拿出一样物品就认一个字,在这一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了识字的效率[2]。
(二)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沉浸式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师掌握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教学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呈现音频、生动的图像等内容,刺激到学生的感官。还可以让学生站在讲台上,借助 AI 技术和投影设备,将学生的形象投射到课件的图片中,让学生的识字过程变得更具有趣味性。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识字 APP 来为课堂上增加更多的学习资源。比如,语文教师在教学到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四季》时,教师便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我国各个地区不同季节的美景,让学生沉浸其中感受美景的同时,也能对“春、夏、秋、冬”这些汉字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种直观的感受能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抽象的汉字,效果良好。
(三)加入传统文化,提升情感体验
汉字从本质上而言是我国优秀文化的载体,学生识字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传承优秀文化的过程。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可以结合我国的民间传说、传统节日等来为学生创设文化情境,帮助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
比如,语文教师在教学到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阅读—江南》时,教师就可以围绕和江南相关的传统文化来进行识字教学,给学生讲述“江南”名称的由来等,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入一些课本中没有的生字。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生字,还了解了传统文化,提升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了文化的传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利用情境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并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效果良好,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崔晓晖.“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教育,2025,(03):71-73.
[2]陈美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新智慧,2024,(3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