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动作模式和运动链的理念在运动损伤防护和康复中的应用研讨
安青军 迟峰堂通讯作者
山东省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 山东济南 250100
引言
人体骨骼系统借助结缔组织与肌肉关节共同构建起精密的动力系统,该动力系统的运作机制由中枢神经实施调控,在实际运动过程中,生物力学作用与环境因素叠加产生影响,运动系统损伤作为客观存在的生物力学现象,大多时候会引发骨骼肌群或者器官系统的病理性改变,这种损伤会导致运动功能出现障碍,还可能形成持续性的健康隐患[1]。鉴于此,运动损伤的防护策略制定以及康复技术研发已然成为临床医学和运动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相关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提升运动人群生命质量有关键的实践价值。
一、人体动作模式和运动链的理念概述
1、人体动作模式定义
人体动作模式是指人们进行各种体育或日常生活行为中的协调与有条理的动作过程,它是由人体肌腱、骨与关节及神经网络等各个系统参与完成的,它们配合默契共同完成高效能的运动。人体动作模式不仅决定运动的表现,而且还起着预防损伤和康复的作用[2]。
人体动作模式在整个运动科学与运动康复学当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包括各个动作的细节,从小动作到高难度动作的表现。掌握与运用人体动作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运动效率,防范运动损伤,还有利于运动损伤后的恢复。
2、运动链理念
运动链理念是以人作为相互连接的系统的一种观念,人体每个部位均通过骨、关节、肌腱等彼此相接,联合完成复杂多样的运动活动。该理念强调人体活动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并认为每一环节的功能失调或损伤可能会影响整个运动链的效果与质量。
运动链理念能够为整体理解人体运动提供了一个框架,在其引导下可以设计并执行正确的身体各部位的运动,更好地完成运动动作,能够有效预防并治疗运动损伤。
二、运动链的功能与反应特点
运动链的功能特性和其链式结构特征有着紧密联系,多种动作能力共同发挥作用可以提升动力传递效率,提高运动表现效果,要是本体感觉系统出现异常反馈,就会引起关节活动轨迹和肌肉收缩时序的协同紊乱,致使运动损伤出现,依据人体动作模式理论,结合个体运动功能特征设计专门的训练方案,是达成损伤预防和康复效果的基本保障。该链式反应的动力学机制呈现出典型的波浪传递效应,借助多维度能量传导来维系复杂动作模式的生物力学平衡,临床实践里针对运动性疼痛的诊疗,要全面分析动力链结构与功能状态的相互关系,然后制定根源性解决办法,目前基于运动链理论发展而来的功能性动作筛查体系,已经为动作代偿模式识别和运动功能障碍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3]。
三、人体动作模式和运动链的理念在运动损伤防护和康复中的应用
1、依次性扭曲动作模式矫正
依次性扭曲动作出现异常活动的情况,会对运动链系统的整体协调性造成破坏,有可能引发代偿性疼痛、神经肌肉调控出现紊乱以及身体姿态适应性发生改变,就拿左侧足弓塌陷合并扁平足的临床案例来说,这样的解剖结构异常会致使下肢力学轴线发生偏移,接着就会引发骨盆倾斜失代偿现象,脊柱也会随之出现左侧弯曲,同时还会出现右肩下沉,最终形成膝-腰区域交替性疼痛的病理模式。这种多关节联动功能障碍会使得运动链传导机制出现异常重构,形成阶梯式代偿反应,康复治疗师的首要工作是确定生物力学传导体系里的薄弱环节,借助三维运动分析技术探寻损伤根源,基于此制定包含复合式力量强化以及神经肌肉协调训练等内容的渐进式矫正方案,针对专项运动员开展跨关节动作质量评估,可有效地识别出潜在的损伤风险因子,比如落地缓冲时出现的膝外翻步态与足弓支撑不足存在统计学关联性,这证实了基于运动链理论的系统性诊疗路径在运动康复领域的核心价值[4]。
2、体态改变的模式和矫正
由体态改变所造成的痛苦称之为上交叉症候群,可以造成运动机能障碍、损伤、不适及疼痛等情况。其中,由体态引起疼痛与运动障碍中最常见的就是颈肩疼痛,主要是长期伏案工作或学习造成的,使得人体正常运动模式受到破坏,颈肩部产生过量压力,其他肌肉则没有得到发挥,而导致颈肩部位组织和机能发生变化,产生颈肩痛。所以,在运动损伤治疗过程中要找出问题源头在哪里,依动作评测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达到改变运动员运动模式、减少运动损伤的作用[5]。例如,加强核心训练可提高运动中的稳定性与对称性。其次,依损伤评定结果可制定针对性复健运动方案。这种方案不仅仅针对损伤部位进行修复,同时也是针对整条运动轨链的重建。
3、运动链功能训练
在悬吊训练中通过自身的重力和闭锁动力链发挥运动链功能训练作用,身体的特定部位承担着它们的动作功能,加强中段关节的控制能力、收缩能力,提高腰臀肌肌力,促进脊柱的稳定性。通过身体运动链主要节点的功能增加(足踝、膝、髋)能促进整体运动链的稳定性和功能,降低运动中的损伤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运动损伤的预防的角度还是从康复角度,强化人体动作模式和运动链理念的认知与应用,都是预防运动损伤和加快运动损伤后康复的有力武器。对此理论的应用将为今后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损伤情况做出一定的贡献,能够实现在运动中达到提前预防及加快运动员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坤. 男子冰球运动员弹射技术运动学特征分析与功能性训练效果研究[D]. 首都体育学院,2024.
[2]付绪磊. 基于功能诉求的人体运动链训练方案设计及应用研究[D]. 天津体育学院, 2024.
[3]高健,李伟. 腰椎运动链训练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腰椎功能与生物力学的影响 [J].应用力学学报, 2024, 41 (02): 477-484.
[4]杜承润. 电竞运动员手指慢性运动损伤的功能性训练方案研究[D]. 首都体育学院, 2022.
[5]裴梦冉. 花样跳绳技能学习层次与练习方法的研究[D].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