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作者

朱恒

吉安市烟草公司永新分公司 江西省吉安市 343400

一、引言

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企业的运营模式和业务流程,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了企业效率,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网络安全隐患。黑客攻击、内部泄密、云计算与物联网安全漏洞等威胁不断增加,对企业核心数据和业务系统构成风险。企业在数字化环境中亟需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以保障数据安全、业务连续性和合规性。本文将从信息安全现状分析、体系建设核心内容及防控策略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网络信息安全提供系统化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二、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分析

(一)企业信息安全定义

企业信息安全是指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通过技术、管理和制度手段保障信息系统及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靠性,防止信息泄露、篡改、丢失或非法使用。

(二)当前企业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企业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日益复杂。黑客攻击、勒索软件和病毒等外部威胁频发,可能导致企业核心数据被窃取或破坏。内部人员泄密和操作失误也是企业常见安全隐患尤其在权限管理不严格的情况下,风险更大。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如云服务配置错误、物联网设备漏洞及数据传输安全问题[1]。社会工程攻击、钓鱼邮件等针对企业员工的行为攻击也在增加,使企业在数字化环境下面临多层次、多维度的安全压力。

三、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一)安全战略与制度建设

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首要环节是明确安全战略和完善制度建设。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数字化转型需求,制定长期信息安全战略,将网络安全纳入企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化流程,包括数据管理规范、访问控制策略、信息系统运维规范、应急响应制度等,以保障各类安全措施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执行。通过战略和制度建设,可以明确责任分工、规范操作流程,为技术实施和人员管理提供制度保障,确保企业网络安全体系科学化和系统化。

(二)技术体系建设

技术体系建设是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的核心支撑,包括网络防护、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和新兴技术安全等方面。在网络防护方面,企业应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 DDoS 攻击等多层防护措施;在数据安全方面,应采用数据加密、备份、权限控制和敏感数据脱敏技术;在应用安全方面,应加强软件开发安全、漏洞管理和应用访问控制。随着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普及,企业还需针对云平台和物联网设备进行专项安全防护,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技术防护体系,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三)管理与人员建设

管理与人员建设是保障技术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企业应建立专门的网络安全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安全责任,并通过流程化管理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加强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培训和技能提升,使员工了解常见威胁、防护措施及应急操作规范。管理层还需制定应急响应和事故处理机制,确保在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有效处置,从而降低安全风险和损失。

(四)风险评估与持续改进

风险评估与持续改进是信息安全体系保持动态适应性的关键。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与内部审计,识别潜在威胁和脆弱环节,并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实现对安全事件的早期发现与响应[2]。根据评估结果不断优化技术防护、管理流程和人员培训方案,形成持续改进的安全治理闭环。通过动态监测和迭代优化,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体系能够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断增强韧性与适应性,有效应对新型安全威胁。

四、防控策略与建设对策

(一)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治理体系

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治理体系是企业应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复杂网络威胁的基础。企业应在董事会或高管层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将信息安全纳入企业战略决策范畴,实现管理层对网络安全的统一领导和监督。同时,应制定明确的安全政策、制度和责任体系,将安全职责落实到各部门和岗位,确保每一环节均有专人负责。信息安全治理体系还应包括定期审查、考核与奖惩机制,对安全事件的响应和处理进行监督,形成闭环管理。

(二)构建多层防护体系

多层防护体系是保障企业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在网络层面,企业应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抗 DDoS 攻击措施以及 VPN 等技术,防止外部攻击和非法访问。在数据层面,应采取加密、备份、访问控制和敏感信息脱敏等措施,确保核心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在应用层面,应加强软件开发安全、漏洞扫描与修复、应用权限管理,防止应用程序被利用进行攻击[3]。对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环境,应针对云平台配置安全策略,强化物联网设备访问控制和数据加密。

(三)安全流程标准化与规范化

安全流程标准化与规范化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的执行力与可控性。企业应将信息安全策略和技术措施转化为具体操作流程,涵盖系统运维、用户管理、数据处理、应急响应等各环节。标准化流程不仅确保每一项操作按照安全规范执行,还便于进行审计和追踪。规范化管理还包括制定操作手册、建立工作标准和培训计划,使员工明确职责和操作要求,从而减少人为错误和安全漏洞。

(四)安全风险动态监测与分析

企业应建立安全监测平台,实时收集网络流量、系统日志、应用行为等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识别潜在威胁和异常活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将安全事件按等级分类,并制定相应应急处理措施。定期开展安全评估和漏洞扫描,动态调整防护策略和技术配置,使安全体系能够持续优化和迭代升级。通过动态监测与分析,企业可以实现对网络威胁的早期发现、快速响应和持续改进,从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保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五、结论

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网络信息安全面临多维度威胁,单一技术或管理措施难以保障整体安全。通过构建系统化的信息安全体系,包括战略制度建设、技术防护、管理与人员培训,以及风险动态监测与持续改进,企业可以形成多层防护、全流程管理的安全格局。进一步结合标准化流程、智能化技术和应急响应机制,能够提高安全防护能力、降低潜在风险,并增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韧性和竞争力。综合来看,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企业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保障。

参考文献

[1]万小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思考[J].中国新通信,2022,24(10):110-112,218.

[2]曾莎莉.新常态下数智化转型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策略[J].信息系统工程,2022(9):111-114.

[3]田宇,吴迪.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防护探讨[J].通讯世界,2022,29(6):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