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作者

徐林林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黄山实验小学 256200

引言

现代语文教学强调通过结构化合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教师系统设计独立思考-组内研讨-全班分享的学习链条,使个体思考与集体智慧形成互补。在完成剧本创编、主题辩论等任务时,学生需要运用阅读积累的知识,通过语言重组实现创造性输出。这种教学模式有效打破了传统课堂单向传授的局限,使语文学习成为社会化的认知建构过程。

一、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界定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和结构化互动完成共同学习目标的教学策略。其核心要素包括积极的相互依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个体责任、社交技能和小组自评。在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表现为学生通过对话、讨论、辩论等形式共同探究语言现象和文本内涵。该模式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社会性建构,将个人认知发展置于群体协作环境中。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促进者。合作学习区别于传统小组活动,具有系统性的任务设计和过程评价机制。

(二)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合作学习在其中的特殊价值。语言本质上是社会交往的工具,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多元观点的碰撞能深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合作讨论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语文素养中的倾听与应对能力在小组互动中得到自然培养。传统文化中的协作精神也通过合作学习得以传承。新课标强调的语言实践能力在合作学习中获得充分发展空间。这种教学方式符合语文课程强调的实践性、综合性特点。

二、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个体能力差异导致参与失衡

在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有的语文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异直接影响小组活动效果。部分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讨论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难以充分参与交流互动。个别优秀学生容易主导整个小组的讨论方向,这种参与度的不均衡不仅影响教学目标达成,还可能加剧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

(二)合作活动设计与学科特点结合不足

当前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活动存在形式化倾向,部分任务设计未能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特性。一些讨论话题缺乏思维深度,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合作形式单一,未能根据识字、阅读、习作等不同教学内容设计差异化活动。部分教师将小组讨论简单等同于合作学习,忽视了语文学习中必要的独立思考过程。

(三)教师指导与调控能力有待提升

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存在偏差,部分教师或过度干预小组活动,或完全放任自流。缺乏对合作过程的适时引导和必要支持,难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小组内部矛盾。对学生合作技巧的培养不够系统,导致讨论效率低下。评价机制不够完善,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性评价。

(四)课堂管理与时间分配问题

合作学习活动需要较长时间展开,常与课时安排产生矛盾。教室空间布局不利于小组互动交流,影响活动开展效果。课堂秩序维护存在难度,容易出现偏离主题的闲谈现象。各小组进度不一致导致整体教学节奏难以把控,这些实际问题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实施效果和持续性。

三、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常用教学

(一)小组讨论法的实施策略

小组讨论法作为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基础形式,其有效实施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环节。前期准备阶段,教师需依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具有思维梯度的讨论问题,如从事实性问题逐步过渡到批判性问题。分组时采用异质分组原则,综合考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水平和性格特征。讨论进行阶段,要建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包括轮流发言、复述他人观点等具体要求,教师通过思考-配对-分享的模式促进学生深度交流。后期总结阶段,采用画廊漫步法展示各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进行跨组互评。整个过程需配备详细的评价量表,从发言质量、倾听态度、合作意识等维度进行过程性评价。讨论主题应紧扣单元要素,如针对叙事类文本可聚焦情节发展,说明文则侧重信息整合。

(二)角色扮演法的设计要点

角色扮演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需要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文本选择方面,优先选取对话占比超过40%的叙事性文本或戏剧作品,确保足够的表演空间。角色分析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标注文本关键词、绘制人物关系图等方式深入理解角色特征。分组排练时采用脚本撰写-动作设计-台词演练三步流程,培养学生的文本转化能力。表演展示环节设置观众观察任务,如记录人物性格表现手法、分析台词背后的潜台词等。反思评价阶段采用明星与愿望策略,即每个演员获得一个表扬点和一个改进建议。教师需特别关注表演过程中学生对文本核心情感的把握程度,通过追问引导他们建立表演细节与文本内涵的关联。技术层面可采用分段表演的方式处理长篇文本,确保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三)项目式学习法的流程规划

项目式学习在语文课堂的实施需要构建完整的教学闭环。主题确立环节,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探究方向,如校园新闻采编民间故事收集等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项目。计划制定阶段,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分解项目任务,明确各阶段的产出形式和完成标准。实施过程中采用工作站模式,设置资料查阅区、创作区、讨论区等不同功能区域。成果制作环节提供多样化表达选择,包括文字报告、音频故事、视频短片等不同媒介形式。展示评价环节采用答辩会形式,要求小组回答评委提问,锻炼即兴表达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担任资源协调者和质量监督者角色,通过定期检查进展日志、组织中期汇报等方式确保项目质量。特别注意将语文要素如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要求融入项目评价标准。

(四)同伴互助法的组织形式

同伴互助法的有效运行需要建立科学的支持系统。配对组合采用三级互助网结构:核心层为固定帮扶对子,中间层为四人互助小组,外围层为全班交流网络。互助内容设计遵循三维度原则:知识维度包括字词巩固和课文理解,方法维度侧重阅读策略和写作技巧,情感维度关注学习态度和习惯养成。实施过程采用示范-练习-反馈循环模式,先由教师演示标准互助流程,再让学生模仿实践,最后进行效果评估。建立互助银行积分制度,记录有效帮助行为并兑换学习特权。定期举行互助策略研讨会,分享成功案例和实用技巧。教师通过抽检互助记录、开展随机访谈等方式监控互助质量,适时调整配对组合。特别注意在互助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引导他们反思学习过程和方法。

结束语

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的应用需要教师精准把握分组策略、任务设计和过程指导等关键要素。通过建立明确的协作规则和多元评价机制,既能保障每个学生的参与质量,又能促进深度学习能力的持续发展,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平录.探究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策略[J].启迪与智慧(上),2023,(01):178-180.

[2]舒玉春.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J].读写算,2022,(21):79-81.

[3]何飞.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J].智力,2022,(18):90-93.

[4]秦福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1,(12):103-104.

[5]汪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