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中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丁红丽
日照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日照 262300
引言
我国电子商务行业正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直播、跨境、社交等新业态层出不穷,作为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肩负重任。然而,当前中职电商专业评价体系存在显著弊端:评价内容“重技能、轻素养”,评价方式“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主体单一,主要由教师主导,评价标准笼统模糊,难以客观反映学生真实水平。因此,构建一套科学、系统、可操作的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已成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紧迫任务。
一、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现实需
(一)行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素质提出新要求
电子商务行业已从粗放式增长转向精细化运营。企业不仅需要员工掌握平台操作、数据分析等硬技能,更看重其诚信品质、服务意识、团队协作、抗压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等软实力。例如,直播带货主播需要极强的沟通表达、临场应变和情绪管理能力;跨境电商人才需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电商客服则需高度的责任心、同理心和冲突解决能力。传统评价体系无法有效衡量这些关键素质。
(二)中职学生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中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单一技能评价容易导致学生片面发展,忽视职业道德、身心健康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三)深化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要求,要“完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构建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重要抓手,能有效引导教学方向,提升育人实效。
二、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维度与核心指标
为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命题,本评价体系围绕职业素养 35% )、专业技能(40%)、创新能力( 15% )和发展潜力(10%)四大相互关联、各有侧重的维度,为中职电商人才培养量身定制。职业素养聚焦学生在道德、态度、行为规范及通用能力方面的表现,细化为诚信、责任、法律意识等,兼顾纪律、时间、吃苦耐劳、安全意识,并强调沟通协作与信息素养,为学生融入行业奠定基石。专业技能是核心,涵盖平台操作、运营、客服、美工、直播等多元方向,以及数据分析与工具应用,是支撑岗位胜任力的关键。创新能力则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批判性思考,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新思路或解决方案,同时培养其实践探索精神。发展潜力衡量学生持续学习、适应变化和自我规划的能力,关注学习主动性、自我认知、抗压性及身心健康,预示其长远发展前景。这四大维度的有机结合,旨在打破传统评价局限,更科学、全面地评估学生,助力其成长为符合行业需求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二)评价主体
为打破传统教师单一评价的局限,本体系引入多元评价主体,确保评价视角更加全面、结果更为客观。教师作为核心主体,负责评估知识掌握、技能熟练度及学习态度。企业导师/行业专家是关键补充,在实习实训中聚焦岗位技能应用、职业素养及企业实际需求。学生自评和互评作为重要辅助,前者引导自我反思与认知,后者则在团队协作中培养合作精神和客观评价能力。必要时,家长评价也可作为参考,尤其在德育和职业态度方面。多元主体的协同,旨在更精准地映射新时代电商人才所需,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评价方式与工具
为全面、精准地捕捉学生的成长轨迹,本体系巧妙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辅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贯穿学习始终,通过课堂观察、学习档案袋、实训/实习记录、项目式学习(PBL)评价、技能操作过程录像及定期自评互评,全方位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作品积累、实践过程及团队协作。为确保评价的客观与可操作性,我们精心设计了评价工具。行为锚定评价量表(BARS)提供了具体行为描述,使评价标准有据可依;量化评分表为可量化指标提供明确细则,确保分数公正;质性评语则由教师和导师提供个性化、发展性的反馈。多维度、多方式、多工具的评价体系,共同构筑起一张严谨而富有弹性的质量监测网,为电商人才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四)评价结果的应用
评价工作的核心在于“用”,其结果应承担多重功能,驱动教育教学的持续改进。首先,通过汇总分析评价数据,我们得以诊断教学薄弱点,从而优化课程设计与教学策略,实现精准施教。其次,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特别是过程性评价和质性评语,有助于学生明确自身优劣,并制定个性化发展计划,激发内在学习动力。在就业服务方面,综合素质评价,特别是企业评价、技能证书和项目成果,将成为学生求职的“硬实力”,助力精准推荐人才。更进一步,学校可基于评价数据,评估人才培养成效,监控教学质量,为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及校企合作等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升整体办学质量。对于有升学需求的学生,评价结果亦可作为升学选拔的重要参考,链接更高层次的学习平台。四、评价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三、结语
构建科学、系统、可操作的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适应数字经济时代行业发展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是破解 “学校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 问题的关键举措。该体系以 “行业需求” 为导向,以 “学生发展” 为核心,通过 “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人文素养” 五个维度的系统评价,既考核学生的 “硬技能”,也关注其 “软实力”,既能反映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也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敏.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总体评价体系研究 [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8, (24): 9-10.
[2]王昭. 关于中职学前教育“三位一体”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 [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6, (3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