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看见、看懂幼儿整体性、个性化成长的印迹

作者

缪梦娇

张家港市万红幼儿园 江苏张家港 215600

正文:

一、引言:从“评估”到“看见”的转向

幼儿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对儿童能力下结论,而是通过立体化、过程性的记录,清晰呈现每个幼儿在真实教育情境中的行为表现与发展轨迹。传统评估往往局限于测试情境中的表现,难以反映幼儿在解决问题、合作互动等日常情境中的真实发展。本研究以“全阅读档案袋”为载体,探索如何通过多主体、多模态的记录方式,看见并看懂幼儿在语言、动作、符号等多维度表征中的个性化成长印迹。

二、理论依据:幼儿发展性评价的法理基础

1. 《纲要》与《指南》的指导意义

《纲要》:强调评价是了解教育适宜性、促进幼儿发展的必要手段,提出评价应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方法,注重幼儿行为表现与发展变化的评价意义。

《指南》:明确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不是评价“标尺”,而是观察了解幼儿的参照,倡导根据幼儿兴趣与需要制定针对性活动目标,注重各领域目标的渗透与整合。

2. 课程游戏化理念下的评价转向

课程游戏化理念强调评价应伴随教育过程自然发生,关注幼儿在游戏与学习中的自主性、合作性、规则性、坚持性、创造性、愉悦性等过程性品质,而非单一结果。

三、实践路径:幼儿全阅读档案袋的协同创建

1. 档案袋创建的主体构成与角色定位

(1)教师观察:通过日常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手段,记录幼儿在园行为表现,并运用文字、图表、视频等形式进行动态评估。例如,教师记录幼儿在“绘本剧场”中的合作表现,分析其合作策略与情感表达。

(2)父母手记:鼓励家长记录幼儿在家庭中的成长轶事,如亲子阅读中的对话、手工作品等,为家园协同提供真实素材。例如,家长记录幼儿为古诗《静夜思》设计“举头望月”的舞蹈动作,并拍摄视频上传至档案袋。

(3)幼儿参与:幼儿学习与发展档案自然少不了幼儿的直接参与,“我的表达”是幼儿用自己擅长的、个性化的多元表现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交往、收获、问题等,幼儿自己收集、呈现的素材更能反映每个阶段儿童的兴趣在哪里?发展水平如何?以及当下可能的需要。这些信息是儿童文化的再现,是教师评价儿童发展、课程设计的有效支架。同时,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经常回顾和检视自己的“作品”。对幼儿来说,回顾“作品”可以提供机会让他们反省在生活中发生的事以及他们的所做所学,检视作品可以让他们回想产生这项作品所经历的体验,帮助他们看见自己的成长与改变。

2. 档案袋记录的内容与形式

(1)口语表征:通过“口语笔记”“辩论地图”等记录幼儿在讨论、辩论中的思维发展。例如,教师记录幼儿在“上幼儿园好还是上小学好”辩论中的观点与情感矛盾。

(2)动作表情:通过“绘本剧场”“古诗配画”等记录幼儿在身体动作、文学演绎中的表现。例如,幼儿在《好饿的毛毛虫》表演中用蜷缩、伸展的动作表现角色蜕变。

(3)符号表征:通过“阅读日记”“情绪曲线图”等记录幼儿在前书写、情感表达中的发展。例如,幼儿在日记中画全家福表达对团圆的渴望,并配以文字说明。

四、方法创新:构建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

创建高质量的幼儿学习与发展档案,首先要构建基于课程游戏化理念与本园幼儿形象特质的评价体系。在构建幼儿发展形成性评价(依据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形成本园儿童发展性评价指标)的同时,更要注重幼儿游戏与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在过程评价中应重点把握:自主性、合作性、规则性、坚持性、创造性、愉悦性。

第一纬度:各年龄段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的过程评价指标与目标达成评价指标,这既是教师观察记录幼儿成长的指标,也是收集资料的依据。

第二纬度: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方式。主要有综合类、项目类。综合类素材是幼儿活动过程反映出来的有发展价值事实“痕迹”,有针对性地收集反映幼儿发展的资料。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中幼儿发展的过程性资料;幼儿在活动中运用不同方式的活动记录;各种表现探索成果的作品。项目类素材来源主要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活动行为的观察记录和解读分析,教师通过白描、摄像、拍照等方式连续观察、持续记录,从而形成对幼儿发展进步过程的完整说明和分析。 此外,幼儿身体发育及健康情况,幼儿在幼儿园及家庭中的一些生活逸事、精彩瞬间等也是存有价值的。

第三纬度:档案资料的流通机制。不管是幼儿、还是教师、家长收集归档的信息素材,都需要在一定时间节点通过多元方式进行流通、对话和解读,要借助实践研究逐步形成每日班组三人形式的沟通机制,每周级组形式的网络交流分享机制,每月家长圈档案漂流机制以及定期幼儿回顾和检视自己档案机制等,机制下要实现的不仅仅是信息的互通,更要引导我们每个人能用发展的眼光更加的客观的去看待幼儿的成长与变化!

参考文献:

[1]马拉古齐.《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德国学前儿童档案袋工具》. 德国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5.

[3]南京师范大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