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探讨航天装备保障训练中的应急响应能力提升途径

作者

吴俊儒

航天工程大学 101416

引言

航天装备作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的关键支撑,其性能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航天任务的成败。在航天任务执行过程中,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以及各种难以预测的突发状况,如设备故障、空间环境异常等。因此,高效的航天装备保障训练应急响应能力是确保航天装备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恢复功能、保障航天任务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航天装备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对应急响应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入探讨航天装备保障训练中的应急响应能力提升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一、航天装备保障训练应急响应能力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应急响应体系不完善

目前,部分航天装备保障训练的应急响应体系存在漏洞,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应急组织架构不够清晰,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在应急事件发生时,容易出现指挥混乱、协同不畅的问题。同时,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足,预案内容过于笼统,没有充分考虑到航天装备保障训练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场景和突发情况,难以有效指导实际应急处置工作。

(二)训练模式相对单一

传统的航天装备保障训练模式主要以理论教学和模拟演练为主,且模拟演练的场景设置较为固定和简单,缺乏对真实复杂应急环境的模拟。这种单一的训练模式无法让参训人员充分体验到应急事件的突发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难以有效提升其在实际应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此外,训练过程中缺乏对参训人员应急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参训人员在面对新的、未预见的应急情况时,往往束手无策。

(三)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航天装备保障训练应急响应工作对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然而,当前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专业应急保障人才短缺,既熟悉航天装备技术又具备丰富应急处置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另一方面,现有人才的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内容更新不及时,无法紧跟航天技术发展和应急响应需求的变化,导致人才的应急响应能力提升缓慢。

(四)技术手段应用不足

在航天装备保障训练应急响应中,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对于快速准确地识别、分析和处置应急事件至关重要。但目前,部分单位对新技术的应用重视程度不够,仍然依赖传统的监测、诊断和处置方法,效率较低且准确性不高。例如,在航天装备故障监测方面,未能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对装备运行状态的实时动态监测和智能预警,难以在早期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二、航天装备保障训练应急响应能力提升途径

(一)完善应急响应体系

优化应急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在应急响应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机构,确保在应急事件发生时能够实现快速、有序的指挥调度。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深入分析航天装备保障训练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应急事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

具体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修订,根据新的技术发展、环境变化和实际演练反馈,及时更新预案内容,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二)创新训练模式

开展多样化模拟训练。采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构建高度逼真的应急训练场景,模拟各种复杂、突发的应急情况,让参训人员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应急处置训练,提高其应对实际应急事件的能力。同时,增加对抗性训练和跨部门联合演练,培养参训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应急决策能力。

引入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收集整理国内外航天装备保障训练中的典型应急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参训人员学习先进的应急处置经验和方法。此外,根据实际工作场景设置情景教学内容,让参训人员在具体的情景中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其应急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强化人才培养

加强专业应急保障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具有航天装备技术和应急管理专业背景的优秀人才加入。同时,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定向培养满足航天装备保障训练应急响应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完善人才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开展针对现有人才的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不仅要涵盖航天装备技术、应急管理理论等基础知识,还要包括最新的航天技术发展动态、应急响应新技术和新方法等。此外,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对参训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及时评估和反馈,激励人才不断提升自身应急响应能力。

(四)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

加大在应急监测和预警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构建智能化的航天装备运行状态监测和预警系统,实现对装备关键参数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并发出预警信号,为应急响应争取宝贵时间。

研发先进的应急处置技术和装备。针对航天装备常见的故障类型和应急情况,开展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开发高效、可靠的应急维修工具和设备。同时,利用 3D 打印等技术,实现应急零部件的快速制造和更换,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三、结论

提升航天装备保障训练中的应急响应能力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从完善应急响应体系、创新训练模式、强化人才培养和推动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加以推进。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全面提高航天装备保障训练的应急响应水平,为我国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未来,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急管理理念的更新,航天装备保障训练应急响应能力提升的研究和实践也将不断深入,需要持续关注和探索新的提升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陆培森,朱连军.装备保障训练效果评估中组合赋权法的应用研究[J].指挥控制与仿真,2023,45(02):38-44.

[2] 李 伟 建 , 刘 兴 威 , 刘 旭 光 , 等 . 快 速 航 天 发 射 保 障 方 法 [J]. 国 防 科技,2024,45(05):129-135.DOI:10.13943/j.issn1671-4547.2024.05.18.